学术投稿

B型超声对中老年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意义

于红

关键词:脂肪肝, 弥漫性, 局限性, B超, 血脂
摘要: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edis加SA600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通过观察肝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均匀与否、后轮廓显示情况、管道结构的变化等,诊断37例脂肪肝患者.结果:本组37例脂肪肝患者中弥漫性脂肪肝29例(78.4%),局限性脂肪肝8例(21.6%).其中,≥40岁22例,占59.5%;<40岁15例,占40.5%.37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三酰甘油升高26例(70.3%),卵磷脂升高3例(8.1%),胆固醇5例(13.5%),正常3例(8.1%).结论:B超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含量的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可以对脂肪肝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吲哒帕胺致严重低钠血症2例

    抗高血压药物吲哒帕胺可引起低钠血症,临床表现为:视力模糊、恶心、呕吐、头昏、食欲减退、疲劳、晕厥、嗜睡及惊厥.现报道2例吲哒帕胺导致的药源性严重低钠血症:

    作者:于扬文;刘诗怡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对凝血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及规范化建议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工作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方法:从具体工作中对检验人员的素质、标本的来源及处理、护士及护理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找出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以上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结论:临床常使用的质控血浆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只能监控分析中仪器及试剂的状态,而对本文所提及的影响因素不能有效质控,应针对凝血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的素质、标本的来源及处理、护士及护理人员等方面加以质量控制.

    作者:王国有;王英勇;张世坤;许贺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小板参数在小儿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病原引起的肺炎患儿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件研究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192例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重症肺炎78例.轻症肺炎114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变化,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血小板增多以>300×109/L为标准.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血小板4项参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肺炎(P<0.01),急性期重症肺炎组4项参数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P<0.05),且两组恢复期均明显降低.结论: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状态异常为小儿肺炎普遍存在的病理过程,更易发生于细菌性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小儿肺炎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李劲松;张利;高海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橘核丸治疗少、弱精子症及男性不育病因探析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的可能病因及构成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选择.方法:总结52例不育患者的一般资料.在精液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选择精浆生化检测、血清性激素检测、生殖道感染的检测与睾丸活检等检查.结果:附性腺慢性感染28例,占53.84%;继发性不育症36例,占69.23%.其中,附性腺感染率和继发性不育症感染率较往年增加.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的发病率也较数年前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分析和治疗男性不育提供了参考.

    作者:程可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31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针刺穴位加电磁治疗仪照射,再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病程短3 d,长14 d.痊愈8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采用针刺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129例(148眼),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9例(81眼)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60例(67眼).中西医治疗组给予中药白拟抗毒消翳汤为主方(金银花、连翘、紫草、板蓝根、荆芥、柴胡、公英、升麻、薏苡仁、木贼草、密蒙花、蝉蜕),随症加减,局部点双黄连及鱼腥草针混合液滴眼及角膜营养剂和1%阿托品扩瞳;对照组给予病毒唑眼水,阿昔洛韦眼水角膜营养剂及1%阿托品眼水扩瞳,口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2、左旋米唑.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痊愈72眼,好转8眼,无效1眼,总有效率98.77%,随访1年有4眼复发,复发率为4.94%;对照组痊愈46眼,好转12眼,无效9眼,总有效率为86.57%,随访1年,15眼复发,复发率为21.74%.经统计,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抗毒消翳汤,随症加减用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中药抗病毒增加自身免疫,全身和眼局部用药同用,可加速抑制杀灭病毒.

    作者:党运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夫西地酸眼用乳剂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夫西地酸眼用乳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溶液-乙腈-甲醇(16:64:2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40℃.结果:夫西地酸在20~12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为1.53%.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夫西地酸眼用乳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念芬;王延东;陈茂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血清TNF-α、NO与E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时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8例尿毒症合并心衰患者透析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水平,NO与ET水平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功能.设56例正常查体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尿毒症患者合并心衰时多伴有心脏多瓣膜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患者TNF-α和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与ET水平呈正相关.血清TNF-α与NO、ET与NO均呈负相关.透析后在干体重状态时TNF-α、ET浓度下降,心脏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透析前TNF-α、ET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TNF-α、ET浓度的升高可使心室收缩不良并舒张受限.TNF-α、ET是尿毒症患者心衰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患者TNF-α、NO与ET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作者:侯慧珍;司廷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芎芪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芎芪合剂治疗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对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芎芪合剂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芎芪合剂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芎芪合剂能够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Glu、Asp含量的增高,并使之趋向于正常;对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谷氨酰胺(Gln)、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芎芪合剂治疗组与模型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芎芪合剂同时还能协同增高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Gln、GABA的含量.结论:芎芪合剂能够通过调整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作用.

    作者:张新春;吕光耀;秦秀德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100 mg/kg)加入0.9%氯化钠中稀释后静滴,1次/d;10%葡萄糖加利巴韦林(10 mg/kg)静滴,1次/d(按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诊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5 ml/kg加入10%葡萄糖中稀释静滴.1次/d,疗程5d,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退烧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咽颊红肿消退时间及止咳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高树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溶剂对挥发油包合工艺中包合率测定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的洗脱和提取溶剂对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率测定的影响,建立准确的包合率测定方法.方法:以石菖蒲油包合物为模型,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分别进行包合物表面未包合游离药的洗涤,以及包合物中已包合药物的提取,筛选出合适的溶剂组合用于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封率测定.结果:不同极性的溶剂对石菖蒲油包合物的洗涤、提取效果有很大的差别,洗涤时药物损失由小到大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包合物中药物提取效率由大到小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结论:选择极性小的石油醚为洗脱溶剂、极性大的乙醇为提取溶剂,可以准确地测定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

    作者:黄裕;杜枫;黄海;杜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探讨幼儿口服尼美舒利颗粒退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幼儿口服尼美舒利颗粒退热的疗效.方法:我科于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尼美舒利颗粒对150例3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了退热疗效观察.结果:幼儿口服尼美舒利颗粒前后体温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幼儿口服尼美舒利颗粒退热,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正交设计优选调胃颗粒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从药材粉碎度(A)、加水量(B)及提油时间(C)三个方面考察挥发油得量,筛选提取条件.结果:佳提油方案为A1B2C2,即白术、木香直径小于1cm、加水量8倍、提油时间6 h;影响因素强弱依次为A>B>C,其中,饮片规格(药材粉碎度)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正交设计研究挥发油提取方法简单合理、工艺可行.

    作者:孙文格;郑倩;张桂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药片剂压片工艺探讨

    随着新辅料、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中药片剂制备技术不断提高,但由于中药固有的特性,在生产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药片剂压片工艺的分析,阐述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作者:何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综述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为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加快新药开发和中药现代化献计献策.

    作者:陈铭祥;王定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推拿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医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本文就近年来我校推拿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做一总结,以期与同道共享.

    作者:严晓慧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机械通气患者的沟通技巧

    目的:通过有效沟通缓解机械通气患者因气管插管导致的沟通障碍.方法:收集我院69例意识清醒的机械通气患者,与其进行有效沟通.结果:通过个性化的沟通和服务,患者需求得以表达,情绪稳定、治疗配合良好,顺利度过了插管阶段.结论:护士通过有效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稳定了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佳状态,有力地避免了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识别策略

    通过分析新时期对医院组织文化的要求及其意义、CIS战略对医院组织文化的巨大推进作用及借鉴作用,论述了医院组织文化和医院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哈医大二院)建没良好医院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确定了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的具体目标,并以CIS策划为手段,以MI设计和BI设计为重点,提出了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理念灌输技巧及行为系统导入上的设想,力争突出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建设的个性特色.

    作者:韩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7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常规治疗予以禁食、补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抑酸、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必要时予以胃肠减压、镇痛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善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评判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天数、血淀粉酶恢复天数、尿淀粉酶恢复天数、白细胞计数恢复天数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过敏、皮疹、白细胞下降至正常以下等不良反应.结论:乌司他丁作为一种新型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对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观察

    目的:探讨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上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F组采用芬太尼1 mg+恩丹西酮8 mg;T组采用曲马多1000 mg+恩丹两酮8 mg;F+T组采用芬太尼0.5 mg+曲马多500 mg+思丹西酮8 mg.比较三组术后4、8、12、24、36 h 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瘙痒等的发生率,36 h用药总量,静脉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结果:术后4、8、12、24、36 hVAS评分三组问无统计学差异;36 h用药总量,PCA有效按压次数均相似;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率三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但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和T组明显高于F+T组.F+T组曲马多及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F组和T组.结论: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是一种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而又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陈业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