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筱晞;覃玉霞
目的:提高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又称为大出血.肝硬化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因为肝硬化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食管静脉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来势凶猛,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的危险.
作者:磨雪山;王永剑;梁秉杰;王宁;袁飞雁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了解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降低并发症所起的作用.方法:将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均经外周静脉用微电脑输液泵24 h内均匀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仅给予葡萄糖及一般综合治疗,两组均给予早期微量喂养.结果:治疗组平均每天体重增长(19.5±6.52)g;对照组平均每天体重增长(12.24±4.65)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8/36),对照组为82.3%(28,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非常重要,能很好地促进体重增长,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
作者:张利;李劲松;时会菊;高海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总结性分析72例ADEM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72例ADEM患儿经住院期治疗后,临床治愈20例;症状明显好转26例;10例经住院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出院后经治疗逐渐恢复正常:16例昏迷患儿遗留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ADEM临床表现多样,致残率高,应早诊断,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郭鹏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4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应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H、PaO2、PaCO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毕景春;王淑惠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分型、手术切除方式、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15例,近全切6例,无死亡,术后颅内高压、视力下降、偏瘫等症状减轻.结论:准确的手术方式及精良的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汪新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影像诊断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以影像技术为前提,加强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本文对46名影像技术实习学生在乳腺X线摄影上采用模拟诊疗教学法的效果分析,探索迅速准确掌握乳腺X线摄影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教与学相结合,多方位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者:谢筱晞;覃玉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本刊讯 8月12日,卫生部在其网站上表示,目前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临床试验工作进展顺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胶囊,用药6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价,并评价其脑梗死复发、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有治疗和二级预防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胜文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探讨小儿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收集了我院162例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析讨论小儿急腹症的影像征象.总结不同年龄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及诊断方法.结果:儿童急腹症随年龄不同而所好发疾病不同,新生儿以先天性畸形所致急腹症多见,如胎粪性腹膜炎、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婴幼儿则常见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套叠等;随年龄增长,逐渐与成人急腹症类似,以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绞窄性疝、肠梗阻和腹部创伤为常见.结论: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结合X线和(或)CT检查征象等可以对作出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可尽快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
作者:曾令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总结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的体会.方法:对实施机械通气58例的急救患者经应用呼吸机人工气道通气治疗.结果:自患者上呼吸机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有效地降低了气道感染及损伤的发生,使抢救成功率达到82%.结论:加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规范化气道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作者:孙君红;刘喜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研究锁骨下静脉穿刺在重症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锁骨下静脉输液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后续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与43例接受普通静脉输液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75例接受锁骨下静脉输液患者中,穿刺成功率均高于普通静脉输液患者,而平均住院天数、住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接受普通静脉输液患者.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在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操作技术.
作者:杨慧;高建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裂畸形的临床表现与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裂畸型患儿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13例脑裂畸形患儿临床表现呈多元性,多以癫痫为首发,其他有智力发育迟缓、轻度偏瘫、语言不清等.其中,融合型(Ⅰ型)11例,分离型(Ⅱ型)2例.合并透明隔缺如10例,4例伴发室管膜下钙化.结论:脑裂畸形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承业;李亚军;朱丽婕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体检前、体检中、体检后的不同阶段对体检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宣教、重点宣教、群体宣教,从而引入健康教育的理念.结果:体检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自身健康状况和疾病预防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结论:科学地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及预防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提高体检中心的形象,达到双赢的效果.
作者:周贵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分布及一般规律.方法:通过CNKI-CHKD对1994~2007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肾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17例药源性肾损害不良反应涉及155种药物,其中以利尿脱水药、抗微生物药物为主,位居首位的是甘露醇,共2314例(41.94%),其次为头孢拉定886例(16.06%).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分布特点及一般规律.以达到安全用药.
作者:晏琼;黄秋明;胡红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也不断加深,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已经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进展加以论述.
作者:刘丽莹;黎刚;黄永英;钟洁容;蔡洁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方法:将麻痹性斜视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57只眼.对照组27例50只眼.对照组用西药加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及中药治疗.治疗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5例57只眼,显效28只,有效19只,无效10只;对照组27例50只眼,显效13只,有效15只,无效22只,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王建华;谭凤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总结肺挫伤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挫伤的诊治情况.结果:治愈30例,占85.7%;死亡3例,占8.6%,其中,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严重颅脑外伤2例;自动出院2例,占5.7%.结论:肺挫伤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经过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肺挫伤可以治愈,其中机械通气治疗为肺挫伤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张勇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消除甲状腺后的临床意义.方法: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用131I治疗后,测定血清Tg、TgAb和进行131I-WBS.结果:7例患者Tg<2μg/L,而131I-WBS阳性,其中,6例TgAb阳性;9例患者Tg测定异常,131I-WBS正常.结论:Tg、TgAb测定和131I-WBS可作为DTC术后随访中的重要指标,三者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
作者:谢永双;覃伟武;孙宏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临床诊断、治疗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236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因、临床表现、诊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6例异位妊娠中25~35岁患者199例(84.3%),盆腔炎、附件炎、宫内节育器为异位妊娠发病的主要因素,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减少人流次数,及时治疗盆腔炎症,在放置宫内节育器时,严格掌握适应证,积极防治IUD妇女的输卵管炎,能够降低发病率;依据临床症状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避免异位妊娠的误诊,积极有效地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潘光华;陈湘华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亲情式助产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1000名孕妇按照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00名孕妇采用人文关怀式的亲情助产即有分娩经验的助产士全程陪产分娩模式,对照组500名孕妇采用传统分娩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4%;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65.0±53.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0.4±70.8)ml;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为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2%;观察组的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达99.6%,高于对照组的94.5%.结论:对孕妇进行人文关怀亲情式助产,不但能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满足产妇和家属要求,而且拓展了医生、护士和助产士的服务范围,提升了整体的医疗内涵,顺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
作者:孔双;牛保嘉 刊期: 200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