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继发出血的原因和对策

方伟杰

关键词:耻骨上, 经膀胱, 前列腺摘除术后, 继发出血, 二次手术, 类手术
摘要: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易继发出血,可能导致二次手术.现结合我院1992年~1996年所作300例此类手术的得失,对如何减少术后继发出血作一探讨.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网膜包裹T管预防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结合其它术式治疗胆道疾病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术后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并非罕见,发生率约为0.84%~1%[1],后果严重,病死率可达6%[2].为此,我科1996年~1998年尝试用大网膜包裹T管来加以预防,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成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多发伤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创伤后期并发症是导致创伤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多发伤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现对我院急诊科近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79例多发伤作一分析,旨在探讨肺部并发症防治的措施与意义.

    作者:赵晓刚;干建新;陈毅军;江观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人外伤性多发性脑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

    老年人外伤性多发性脑内血肿(两处以上)是一种特殊年龄段特殊类型的血肿.我们在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62例,资料齐全的54例中38例作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就非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丁永志;陈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合并前房积脓或积血2例

    例1:男,76岁,于1994年1月8日因双眼红痛伴头痛、恶心、呕吐,以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左0.02,右0.05,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混浊、水肿,周边前房约1/4角膜厚度,前房闪光阳性,瞳孔散大约6mm,对光反应消失.眼压右10.89kPa,左9.24kPa.诊断:双眼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予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目1次,醋氮酰胺片250mg、速尿片40mg口服,每日3次;1%毛果芸香碱眼水点眼.治疗后眼压下降为右2.74kPa,左2.92kPa.第7天右眼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充满灰白色絮状渗出物、前房积脓,有脓平面,眼压上升至6.62kPa,即在口服降眼压药的同时加用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1周后前房渗出物、积脓吸收,眼压降至2.74kPa,视力0.2,角膜后色素沉着,上方虹膜萎缩,晶状体前囊下混浊.因体质差,家属不同意行减压术而出院.

    作者:周纯;陈根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6例

    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好发于老年人.我院自1988年至1997年采用后颅窝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了60岁以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6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祖勇;李云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素高捷疗冻膏治疗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素高捷疗是从幼牛血液中提取的脱蛋白标准血液渗析物.烧伤后早期应用素高捷疗能显著抑制皮肤的继发损伤过程并加速受伤组织再生.我院于1997年2月至1999年2月用素高捷疗冻膏治疗面部Ⅱ部烧伤创面,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加压延长外固定器装置治疗胫骨Ⅲ型开放骨折骨缺损

    胫骨Ⅲ型开放骨折往往在损伤当时就有骨、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并伴有严重污染,扩创后也可造成骨缺损.对此种情况可采用带血管骨块移植、复合组织瓣移植等方法处理.近年来有学者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缺损获得满意疗效[1-3].我们应用自制的加压延长外固定器装置[4],对胫骨骨缺损端加压固定、上干骺端截骨延长(简称加压延长术),治疗胫骨Ⅲ型开放骨折骨缺损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中;吴凤堂;曹杨;邢进峰;倪东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小肠出血的诊断技术

    临床上以Treitz韧带为界将消化道分为上、下两段.在下消化道出血中,小肠(本文专指空回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在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小肠出血仅占下消化道出血的1%左右,但定位诊断却往往比较困难,即使剖腹探查也只能对30%左右的病例作出明确诊断.为了提高小肠出血病因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笔者就近20余年来各种检查方法的进展作一简单介绍,或可有所裨益.

    作者:周孝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先天性膈疝误诊为左膈脂肪瘤1例

    患者女,46岁,已婚,农民.20d前起自感胸闷、气急、心悸伴左胸不适,有时晚间惊醒,无咯血史,在当地卫生院用心得安等药物治疗无效而来本院.无外伤史.体检未发现明显阳性体症.X线检查:左膈顶有一直径约6cm大小类圆形密度增高阴影,边界光整.经透视,块影随呼吸上下移动,与横膈运动保持一致.两肺野未见实质性病灶,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右侧膈肌无殊.诊断为左侧膈肌肿瘤,脂肪瘤可能性为大.CT检查:左膈肌上有一不规则圆形低密度阴影,CT值为-67Hu左右,亦考虑为左膈脂肪瘤.手术所见:左膈肌顶部中心腱有直径3.5cm裂口,大网膜疝入左胸形成直径约5cm之肿块,被左下肺组织包裹、固定.左下肺组织与其余膈肌也有致密粘连.分离粘连,显露疝内容物及膈肌裂孔,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修补膈肌裂孔.手术诊断:左侧膈疝.

    作者:王相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20例

    海绵状血管瘤系头颈部常见的良性肿瘤.我们于1996年4月~1998年10月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20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郭良;王可敬;刘爱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胆囊内瘘12例临床分析

    胆囊内瘘是胆囊结石病的少见并发症,我院1990年~1998年术中发现胆囊内瘘12例,占同期胆道手术病人的0.6%,现分析如下.

    作者:吴金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发病3天以上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

    一般对发病超过3d的急性阑尾炎多主张继续保守治疗[1],但若此时炎症仍难以控制或腹痛加剧,也应手术治疗.我科自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63例,其中发病超过3d的急性阑尾炎32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树贤;王友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经皮下环切口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698例

    我院外科1985年1月至1997年12月,对69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人采用经皮下环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满意,体会该术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报道如下.

    作者:王世夫;阮圣辉;罗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状态之间及两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对40例骨肉瘤活检标本,分别进行P53蛋白、PCNA表达的检测.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55.0%;PCNA指数范围5%~96%,平均56.83%±29.80%;P53蛋白的阳性率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P<0.01);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存在正相关(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P53蛋白表达和PCNA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预后分析提示P53蛋白、PCNA高度表达的病人预后差,但两者并非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P53蛋白与PCNA的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53蛋白和PCNA表达对骨肉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影响.

    作者:叶招明;李伟栩;范顺武;杨迪生;陶惠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Maisonneuve骨折13例治疗分析

    Maisonneuve骨折(Maisonneuve fracture of the fibula,MF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其特点是内侧结构损伤(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合并腓骨近端1/3骨折.按Denis-Weber分类法,MFF属C型踝关节骨折.此型骨折很不稳定,且常合并胫腓连结分离.有的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常行保守治疗或仅修复内侧结构,因此疗效欠佳.笔者回顾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13例,其中2例保守治疗,3例仅修复内侧结构,8例修复内侧结构并固定胫腓连结,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陈文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5例分析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创伤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急骤,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达10%~20%[1].我院1989年1月~1998年12月共抢救5例Ⅲ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益君;陈靖阳;杨为海;张建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闭合性颈段气管损伤的救治

    钝性闭合性颈段气管损伤临床上罕见,但若不能早期诊断和处理,可即刻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总结我院收治的此类病人15例,就其救治原则作一探讨.

    作者:陈波蓓;金建新;项松洁;高金建;倪丽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细菌学检测的价值探讨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可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明确肺部感染的致病菌有助于临床治疗中对抗生素的选择.为探讨肺部感染致病菌的类型及与并发肺炎病期的关系,对我院1996年11月~1999年8月经急诊科、ICU、脑外科治疗的49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分泌物进行了细菌学检测及抗菌谱鉴定,报道如下.

    作者:黄唯佳;陈寿权;卢中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国内LC中转开腹率为2%~3%,胆总管损伤发生率为0.32%,胆瘘和胆囊管瘘发生率为0.31%[1].我院1996年5月~1998年8月共施行LC195例,其中中转开腹13例,中转开腹率为6.66%,明显高于文献报道,但无胆管损伤及胆瘘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中转开腹率高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王国良;施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尼莫通用于脑出血术后的疗效观察

    我院1996年1月以来,对38例脑出血手术清除血肿者术后用尼莫通治疗,并与同期未用尼莫通的43例作对比,结果显示尼莫通对改善神经功能有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戴亚光;郑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