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朱春仙;李子刚;沈佩箴

关键词:腰麻, 硬膜外阻滞麻醉, 子宫切除术, 麻醉方法, 应用, 病人
摘要:近年来,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的应用逐渐增多.我们对54例子宫切除术病人采用两种麻醉方法并作了对比,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6例医院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对我院1997年1月~1999年3月发生的216例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了解医院真菌感染的现状及发生规律,探讨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院内真菌感染提供参考.

    作者:章永川;黄雪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评价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研究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对心脏自主神经反射功能的影响.方法对ASA Ⅰ~Ⅱ级的妇科手术20例,选择腰2~3椎间隙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观察麻醉后5、10、20、30和60min的HRV和血压、心率变化.结果麻醉后各观察时点血压较麻醉前显著降低(均P<0.01);腰麻后5、10min心率显著快于麻醉前(P=0.0042、0.0068);总功率谱(TP)、低频值(LF)和高频值(HF)均比麻醉前显著增高(P<0.05或0.01);腰麻后10、20和60min标化低频值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或0.01),而同期的标化高频值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或0.01);腰麻后5、10、60和60minLF/HF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或0.01).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病人HRV发生显著变化,心脏自主神经以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对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调节能力降低.

    作者:余微萍;徐旭仲;张文新;寿红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许多正常细胞的生长及肿瘤的发生和增殖有关.近年来在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的研究中发现,EGFR过度表达与预后差有一定关系[1~2].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0例鼻咽癌组织进行检测,通过了解EGFR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EGFR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傅江涛;赵碧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自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国产a-1b基因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随机选取同期采用传统护肝疗法治疗的病例作为对照.现将资料完整的46例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郁霞芬;吴文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移植肾的尿氧分压观察与评价

    目的为能及早发现移植肾血流减少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方法观察了移植肾血管开放后10、30、60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同)及尿氧分压(PuO2,下同)的变化,比较不同时间的PuO2以及PaO2-PuO2的差值.结果发现随着移植肾血管开放时间的延长,PuO2逐渐升高(P<0.01),而PaO2-PuO2差值逐渐减少(P<0.05).结论提示PuO2与移植肾的功能密切的关系,而连续监测PuO2是及早发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金烈烈;高小燕;杨亦荣;翁志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对血钙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结扎双侧甲状腺下动脉对血钙的影响.方法施行的8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均结扎双侧甲状腺下动脉,并进行术前、术后血钙测定值的比较.结果术前24h、术后24h及术后72h的血钙值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不会引起术后血钙的变化.并就甲状旁腺的血供、结扎甲状腺下动脉的部位及术中可能影响甲状旁腺血供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作者:李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小儿纵隔肿瘤手术麻醉体会

    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不多见[1],我院1990年~1998年共施行原发性纵隔肿瘤手术39例,现将有关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瑾瑾;王奚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艾司洛尔预防老年人拔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艾司洛尔是一新型超短效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我们对其预防老年人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作用作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骏萍;沈颖娜;张玉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的应用逐渐增多.我们对54例子宫切除术病人采用两种麻醉方法并作了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朱春仙;李子刚;沈佩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河豚中毒11例救治分析

    在我国沿海地区因进食河豚引起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中毒者屡见不鲜,死亡率达到13.5%~30%[1].现将我们救治11例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胡东达;王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病人全麻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持特点

    老年病人心血管代偿能力差,如何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对维持各脏器功能及术后恢复都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静注硫喷妥钠、异丙酚或依托咪酯诱导插管和吸入安氟醚或静注芬太尼、异丙酚维持麻醉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特点.

    作者:舒晓燕;吴炜;刘筠;潘晓霞;樊理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4例诊治体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往往同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及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变化急骤,处理不当可发生呼吸衰竭而导致猝死[1].如能及时处理,尤其是早期呼吸支持,则可防止死亡.现将我科两年来收治的4例OSAS所致呼吸衰竭作一分析,着重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在重症抢救中对OSAS作为基础疾病的认识.

    作者:吴健;钦光跃;李祝尧;王静;施旦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超短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虽然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术的疗效已被肯定,但治愈后复发率仍然较高.1993年2月~1998年3月,我们采用耳部超短波治疗,有效地减少了复发,报道如下.

    作者:黄丽琴;郑海农;张丽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静脉吸毒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静脉吸毒者(IVDUs)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ELISA法对114份IVDUs,其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50份,HIV阴性64份,以及118份非静脉吸毒者(NIVDUs)血清进行抗HCV检测;并采用RT-PCR法对其中抗HCV阳性者和40例抗HCV阳性的非吸毒者血清用HCVⅡ型引物进行HCV-RNA检测.结果HIV阳性的IVDUs抗HCV阳性率94.0%(47/50),HCV-RNA阳性率56.0%(28/50);HIV阴性的IVDUs抗HCV阳性率21.9%(14/64),HCV-RNA阳性率为28.6%(4/14);抗HCV阳性非吸毒者HCV-RNA阳性率为45.0%(18/40).结论静脉吸毒是HCV感染的高危因素;HIV阳性的IVDUs中HCV感染率极高;IVDUs的HCV重叠HIV感染可使HCV-RNA阳性率增高,提示在IVDUs中HIV可能促进了HCV的复制.

    作者:朱彪;吴南屏;邵一鸣;强来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曲马多与芬太尼对腹部手术后病人呼吸的影响

    国外报道曲马多(Tramadol,反胺苯环醇)是一种几乎无呼吸抑制作用的镇痛药[1],在我院已用于术后镇痛治疗.本文通过观察曲马多对腹部手术后病人呼吸的影响,并与芬太尼作一对照,以了解其镇痛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赵文胜;吴英达;陈庆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髋关节结核是四肢关节结核中较常见的一种,晚期常见关节软骨及骨的广泛破坏、关节变形、间隙狭窄或强直而造成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以往较多采用关节融合术,虽能解决疼痛问题,但患者丧失了关节功能而造成病残.随着人工关节的发展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开始用人工关节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但报道不多.1996年6月~1998年6月我们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例髋关节结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冰;张帆;毕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异丙酚麻醉对子宫收缩性的影响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有关异丙酚对呼吸、循环方面的影响报道较多,但对子宫收缩性的影响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异丙酚麻醉下人工流产时子宫的收缩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蓝志坚;徐军;祝建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眼袋成形术的临床探讨

    眼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老态表现,通常是下睑局部组织膨大突出、皮肤松弛所致.我们从1996年1月至1999年6月对278例眼袋患者根据局部解剖不同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整复,术后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范希玲;郑群;田枫;张菊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动脉球囊导管取栓术及肝素应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发病急骤,后果严重的血管外科急症.早期利用球囊导管进行动脉取栓的成功率较高,但是术后仍可能由于继发血栓的形成而须再次手术,或因病情严重而被迫截肢.我们自1995年5月~1998年3月利用Forgarty动脉取栓导管对5例急性股动脉栓塞患者成功施行取栓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肝素静脉灌注,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强;杨进;李君达;王跃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镜检尿红细胞对比

    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的符合程度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镜检尿红细胞的结果作一比较.

    作者:沈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