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温世春
目的:分析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经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11个色谱峰,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78%.结论: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3.226%)、亚油酸(14.941%)、邻苯二甲酸双(2-甲氧基)乙酯(13.482%)、邻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酯(12.382%).
作者:崔炳权;郭晓玲;林元藻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孕中期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对孕18~30周羊水过少孕产妇12例在B超监视下行羊膜腔灌注生理盐水.结果:灌注后发现1例肾发育不全,1例胎儿畸形,1例染色体异常予以引产.羊水过少时,羊膜腔内压力低于正常妊娠者治疗后羊水指数显著增加,治疗前羊水深度为(4.6±1.5)cm,治疗后为(7.6±2.8)cm(P<0.01);阴道分娩率为75.0%.结论: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孕中期羊水过少安全、有效.
作者:王丽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32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MS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复杂,发病快慢不一,病程长短不一,仅靠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结合脑脊液、免疫学、CT、MRI检查,可提高诊断MS的确诊率.本组应用激素治疗近期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综合运用MRI、神经电生理检查、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可提高MS早期诊断率,以大剂量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作者:单秋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的原因.方法:使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方法,选择15例肝细胞癌动脉期无强化病例.结果:首次CT多期增强扫描,9例动脉期无强化,另外6例因设备、技术问题动脉期无强化.结论:肝细胞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除肿瘤固有因素外,尚有CT设备因素,扫描技术因素,病员及环境因素.
作者:亓波;闰敏;王小红;孙世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天龙咳喘灵胶囊(TLC)防治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NO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TLC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置于常压低氧舱内饲养,10 h/d,共28 d,然后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动脉血中NO含量及NOS活性,并分析平均肺动脉压和NO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mPAP显著升高;TLC干预后能显著抑制低氧所致的mPAP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慢性低氧使大鼠动脉血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而低氧+TLC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O含量和NOS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mPAP与血浆NO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745).结论:TLC可通过增加NO含量,抑制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作者:叶慧玲;王峰;余湘文;潘素滢;郑晓和;郭丽媛;潘俊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院的健康助理员分布于各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承担着部分基础护理和全部非护理性工作,为临床护理提供支持.2005年我们对全院各科健康助理员的工作量按科室、类别进行统计汇总,以便为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吴玉霞;张静;邓梅;聂敏华;王雨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继承和发扬民族医学的科学内涵,让世界了解中医学,让中医学走向世界,无疑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2006年以来,中医药事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就在这个时候,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大洋洲主席林子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1992年全球第一个承认中医合法化的澳大利亚,又于2002年率先在大学设立了中医本科课程,由此,祖国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又迈进了一大步.
作者:贾茹;师慧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源是老鼠等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跳蚤类,肺鼠疫也可通过呼吸飞沫传染.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甲类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回升,人间鼠疫病例迅速增多[1].
作者:孙晓莉;韩智敏;陈长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护患交流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及相互作用的过程[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在护理工作中,为了解决病人现在的或潜在的身心问题,护患交流的有效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对护理实践中交流策略的实施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陈怀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抢救和实验检查的常用基础护理操作,如何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与减轻疼痛,一直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内容,现将操作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程连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自从胰岛素应用以来,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并未明显下降,特别是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死亡率日益增高.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是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连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1、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妊高征患者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浆ET-1、CGRP、NO浓度.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CGRP、NO则明显下降.妊高征组患者血浆ET-1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r=0.62,P<0.05),CGRP与MAP呈负相关(r=-0.54,P<0.05).结论:ET-1、CGRP、NO共同参与妊高征的病理生理过程,联合检测其血浆浓度可以作为监测PIH病情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有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极低浓度(0.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下腹部及下肢手术90例随机分成3组,按布比卡因的浓度分为:0.125%BUP组(Ⅰ组)、0.10%组(Ⅱ组)、0.075%组(Ⅲ组),3组硬膜外镇痛的其他药物均为芬太尼0.5 mg、地塞米松10 mg、维生素B12 1.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所有病人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于术毕前将PCA泵内液5 ml做为负荷量注入硬膜外腔,连接PCA泵.观察术后4、8、12、24、36、48h VAS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病人各时点VAS评分、Ramesay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romag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局灶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Ⅰ组与Ⅲ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极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地塞米松、维生素B12联合用于硬膜外镇痛,可有效地减轻布比卡因对脊神经的有害刺激,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张连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15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 mg(200 m1),1次/d静点,15 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显效率51.0%、有效率23.5%,总有效率74.5%;治疗组显效率64.3%,有效率26.5%,总有效率9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吴静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输卵管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以往多主张切除病变的输卵管,近年来多采用保守治疗.我院对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江徽;魏桂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1997~2006年应用云南白药粉剂及甲氰咪呱片剂治疗带状疱疹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向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抗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作用,并与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方法:用ELISA法测定RA病人血清中抗CCP抗体,用免疫浊度法检测RA病人血清RF.结果:65例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7%、88.6%.结论:抗CCP抗体检测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
作者:汤卫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科采用以动态颈椎牵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云;上官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149例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口服(米索组),150例产妇立即给予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20 U(缩宫素组).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米索组使用药物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①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米索组与缩宫素组相比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皆明显小于缩宫素组(P<0.01);③米索组服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皆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米索组5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皆为一过性,无需治疗.结论:胎儿娩出后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
作者:韩悦;丁艺华;龙凤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GL处理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50、100 μmol/L浓度的GL能诱导前列腺癌细胞DU145凋亡,凋亡率与剂量成正相关;DU145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变化,细胞周期分布呈现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结论:甘草甜素能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并明显抑制癌细胞增殖,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英俊;刘方州;侯勇谋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