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环状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汤卫菊

关键词: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抗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作用,并与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方法:用ELISA法测定RA病人血清中抗CCP抗体,用免疫浊度法检测RA病人血清RF.结果:65例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7%、88.6%.结论:抗CCP抗体检测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帕夫林联合雷公藤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观察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的炎症损害,同时可伴有皮肤或其他黏膜的损害,有恶变的倾向,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细胞免疫失调有关.笔者从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帕夫林联合雷公藤治疗OLP,并与单一采用雷公藤治疗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晓虹;南晓利;吴迎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输卵管间质妊娠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停经12周,下腹痛伴阴道出血0.5 h于2004年11月26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6/30~32 d,末次月经2004年9月1日,患者2004年8月10日行取环术,停经40 d自测尿HCG(+),未行B超检查.入院0.5 h前无明显诱因下腹坠痛伴阴道出血,出血量如月经.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通心络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4粒/次,3次/d,疗程4周.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观察血压变化,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0%,有效率30.0%,无效率1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率43.33%,有效率33.33%,无效23.33%,总有效率76.6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显效率30.0%,有效率30.0%,总有效率60.0%;对照组显效率20.0%,有效率23.33%,总有效率43.33%,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结论:通心络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温海波;刘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甘草甜素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凋亡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GL处理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50、100 μmol/L浓度的GL能诱导前列腺癌细胞DU145凋亡,凋亡率与剂量成正相关;DU145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变化,细胞周期分布呈现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结论:甘草甜素能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并明显抑制癌细胞增殖,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英俊;刘方州;侯勇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9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SAP是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非手术疗法则可纠正其引起的一系列早期病理生理改变,并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对SAP不再是针对清除胰周及胰腺坏死组织的手术治疗,而主要是应用积极、有效、综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处理胰腺感染等并发症,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宏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肾挫伤87例,肾裂伤49例,肾碎裂伤17例,血尿149例.B超检查127例,显示肾损伤95例;CT检查58例,阳性表现56例.非手术治疗127例,手术治疗26例,其中保肾手术21例.治愈151例,死亡2例.结论:血尿是闭合性肾损伤重要、直观的症状.B超检查的限制条件少、阳性率高,可作为定性诊断之首选检查项目,CT检查对闭合性肾损伤的部位及程度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合理保肾治疗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关键.兼顾全面,及时妥善处理并发症,是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生命的保证.

    作者:戴永乐;曾金云;杨顺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术后输卵管再通的讨论

    输卵管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以往多主张切除病变的输卵管,近年来多采用保守治疗.我院对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江徽;魏桂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新生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42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9例,颅内出血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7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80%.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

    作者:郭春来;李晓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损伤临床诊治分析

    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肾损伤患者60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郑光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阴道彩超观察子宫出血时间延长终止胚囊的药物分析

    本文研究应用经阴道彩超观察正常药物流产过程及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延长者的子宫血流变化特点,分析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延长的原因.我院于2005~2006年观察65例药物流产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继华;舒龙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42例疱疹性峡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3例,应用热毒宁注射液5~10ml/d静脉滴注;对照组19例,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连续3-5 d.2组对症治疗相同,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扰生素治疗.观察患者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比较疗效,同时观察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4.2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患儿有不适主诉,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干利巴韦林,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张月玲;邸春阳;王谷声;柯俊;王耀田;霍姝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为1%[1],发病两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性的骨关节破坏.

    作者:李桂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手术的重要术式之一,但术后不少患者常有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期间在行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共12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伟;温世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不典型文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2001年无诱因出现心悸,突发突止,持续1 min左右自行缓解,未诊治.就诊前1周上述症状明显而来我院,体格检查:精神可,血压:120/70 mmHg,心率:77/min,心律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作者:刘建荣;惠永平;张东利;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子宫峡部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峡部妊娠是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率和剖宫产率的增高,本症的发生率不断增高.临床对其认识不够,常被误诊为宫内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时发生大出血,危及孕妇生命.现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6例子宫峡部妊娠报道如下:

    作者:王世荣;王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治疗与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0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诊治措施.结果:经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在2周至6个月时间内面神经功能均明显好转,预后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多为伤后3 d开始出现并进行性加重,发病后予及时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均能治愈.

    作者:尹惠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中央性前置胎盘、横位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孕3产1流1.因停经34+4周,阴道流血1 h,于2006年2月8日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6月9日,停经45 d自觉早孕症状,60 d症状自然消失,孕4+个月自觉胎动,孕26周至29周左右反复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先后2次住院保胎对症治疗,于26周住院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达9.3 mmol/L,给予胰岛素治疗,孕期无发冷发热,无头昏、眼花及心悸等症状,此次因阴道流液急诊来住院.

    作者:陈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乳腺增生胶囊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内注射30 d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再连续灌胃给药30 d,观察乳腺增生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乳腺增生胶囊能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增生胶囊可改变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这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自体血液回输在异位妊娠大出血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并发大出血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异位妊娠并腹腔大出血者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观察组进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给予异体血输入.观察两种输血方式对休克纠正的效果、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及病人预后情况.结果:3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每例平均回输自体浓缩红细胞(636±208)ml,未再输入库血,不良反应少;对照组每例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663±119)ml,输血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安全有效,可节约血源,减少自体血的丢失,减少输入异型血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时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罗燕;邓淑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极低浓度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极低浓度(0.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下腹部及下肢手术90例随机分成3组,按布比卡因的浓度分为:0.125%BUP组(Ⅰ组)、0.10%组(Ⅱ组)、0.075%组(Ⅲ组),3组硬膜外镇痛的其他药物均为芬太尼0.5 mg、地塞米松10 mg、维生素B12 1.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所有病人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于术毕前将PCA泵内液5 ml做为负荷量注入硬膜外腔,连接PCA泵.观察术后4、8、12、24、36、48h VAS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病人各时点VAS评分、Ramesay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romag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局灶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Ⅰ组与Ⅲ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极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地塞米松、维生素B12联合用于硬膜外镇痛,可有效地减轻布比卡因对脊神经的有害刺激,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张连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