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张月玲;邸春阳;王谷声;柯俊;王耀田;霍姝琦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 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
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42例疱疹性峡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3例,应用热毒宁注射液5~10ml/d静脉滴注;对照组19例,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连续3-5 d.2组对症治疗相同,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扰生素治疗.观察患者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比较疗效,同时观察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4.2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患儿有不适主诉,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干利巴韦林,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和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我们收集2006年500例临床老年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探索改进的方法,总结出几点穿刺的技巧,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翠兰;侯小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极低浓度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极低浓度(0.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下腹部及下肢手术90例随机分成3组,按布比卡因的浓度分为:0.125%BUP组(Ⅰ组)、0.10%组(Ⅱ组)、0.075%组(Ⅲ组),3组硬膜外镇痛的其他药物均为芬太尼0.5 mg、地塞米松10 mg、维生素B12 1.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所有病人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于术毕前将PCA泵内液5 ml做为负荷量注入硬膜外腔,连接PCA泵.观察术后4、8、12、24、36、48h VAS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病人各时点VAS评分、Ramesay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romag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局灶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Ⅰ组与Ⅲ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极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地塞米松、维生素B12联合用于硬膜外镇痛,可有效地减轻布比卡因对脊神经的有害刺激,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张连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伴高血压脑病3例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脑膜脑炎、睾丸炎为常见并发症,但是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伴高血压脑病临床罕见报道.本院近几年发现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指针护理防治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指针护理防治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210例PCEA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对照Ⅰ组采用术后PCEA常规护理(做深呼吸、心理疏导等),对照Ⅱ组采用术后PCEA常规护理并术后2 h常规肌注胃复安10 mg,实验组采用术后PCEA常规护理并予以指针护理.结果:3组患者均在术后48 h内观察恶心呕吐情况,对照Ⅰ组恶心呕吐程度与对照Ⅱ组和实验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实验组与对照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PCEA后即时给予指针护理,可有效防治恶心呕吐的发生,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

    作者:黄红桂;蒋乐云;罗小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

    目的:推广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B超引导下穿刺针进入肾中、下盏并扩张后进行肾镜碎石术.结果: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施行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5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成功52例,占94.5%,失败3例,占5.5%.结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反复手术,无创伤打击,无需射线定位,于医患双方无健康损害.

    作者:章静;钟少云;袁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帕夫林联合雷公藤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观察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的炎症损害,同时可伴有皮肤或其他黏膜的损害,有恶变的倾向,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细胞免疫失调有关.笔者从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帕夫林联合雷公藤治疗OLP,并与单一采用雷公藤治疗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晓虹;南晓利;吴迎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同时性大肠重复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同时性大肠重复癌的(以下简称大肠重复癌)术前检查、病理诊断及组织发生.方法:对15例大肠重复癌做一回顾并结合术前检查及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15例大肠重复癌术前检查完全确诊12例,漏诊3例,病理诊断4例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不同.结论:大肠重复癌较少见,术前容易漏诊,且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免疫表型可以不同,支持多点癌变学说.

    作者:王兴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为1%[1],发病两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性的骨关节破坏.

    作者:李桂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并设单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66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参麦注射液配合针灸组痊愈2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9.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配合针灸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美霞;赵金池;吕红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损伤临床诊治分析

    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肾损伤患者60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郑光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输卵管间质妊娠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停经12周,下腹痛伴阴道出血0.5 h于2004年11月26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6/30~32 d,末次月经2004年9月1日,患者2004年8月10日行取环术,停经40 d自测尿HCG(+),未行B超检查.入院0.5 h前无明显诱因下腹坠痛伴阴道出血,出血量如月经.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鱼腥草止咳口服液治疗难治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鱼腥草止咳口服液对难治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止咳口服液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IL-2和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增加外周血IL-2及降低TNF-α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鱼腥草止咳口服液治疗难治性肺炎具有显著疗效,尤其在镇咳、平喘、抗炎、退热及促进排痰、肺部哕音和炎症消失、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马规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天龙咳喘灵胶囊防治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NO机制

    目的:探讨天龙咳喘灵胶囊(TLC)防治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NO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TLC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置于常压低氧舱内饲养,10 h/d,共28 d,然后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动脉血中NO含量及NOS活性,并分析平均肺动脉压和NO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mPAP显著升高;TLC干预后能显著抑制低氧所致的mPAP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慢性低氧使大鼠动脉血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而低氧+TLC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O含量和NOS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mPAP与血浆NO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745).结论:TLC可通过增加NO含量,抑制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作者:叶慧玲;王峰;余湘文;潘素滢;郑晓和;郭丽媛;潘俊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梗死急性期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法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据我院2006年以来,脑梗死急性期210例患者,对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经抗凝治疗89例,治愈27例,显效39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恶化2例;抗血小板治疗121例,治愈34例,显效57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恶化5例.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抗凝与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法均为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在无条件或尚未行凝血四项或INR等抗凝功能检测的医院,无禁忌证的脑梗死急性期,建议首选并尽早开始使用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亢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5例疗效观察

    自从胰岛素应用以来,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并未明显下降,特别是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死亡率日益增高.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是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连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体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细胞体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DM组各检测值正常,均无明显变化(P>0.05),EDN组和CDN组MCV、MPV增大,MCHC降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N组较EDN组MCV、MPV增大更为明显(P<0.01),而Hb、HCT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CV、MPV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64、0.482,P<0.01).结论:DN患者MCV、MPV随着UAER的增加而增大,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孙庆凯;温庆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肾挫伤87例,肾裂伤49例,肾碎裂伤17例,血尿149例.B超检查127例,显示肾损伤95例;CT检查58例,阳性表现56例.非手术治疗127例,手术治疗26例,其中保肾手术21例.治愈151例,死亡2例.结论:血尿是闭合性肾损伤重要、直观的症状.B超检查的限制条件少、阳性率高,可作为定性诊断之首选检查项目,CT检查对闭合性肾损伤的部位及程度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合理保肾治疗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关键.兼顾全面,及时妥善处理并发症,是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生命的保证.

    作者:戴永乐;曾金云;杨顺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门诊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价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17例,并与同期住院患者相比较.结果: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组年龄低[(50±5.8)岁,(68±7.2)岁,P<0.05],平均住院日少[(2±0.6)d,(14±5.6)d,P<0.05],并发症没有增加,且无死亡.结论: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脉介入诊疗技术成熟的医院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红石;王乐丰;杨新春;迟永辉;葛永贵;李唯铭;徐立;倪祝华;夏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肝外胆管周围肿大淋巴结致梗阻性黄疸20例

    我科在1996~2006年,经治由肝外胆管周围肿大淋巴结致梗阻性黄疸20例,占同期梗阻性黄疸的4.5‰.本文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吉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防范医疗纠纷的几条对策

    近年来,医疗纠纷正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出5高趋势:各种形式的医疗纠纷发生数量高,到卫生行政部门上访人数高,诉讼数量高,患者提出的赔偿数额高,社会传媒曝光频率高.而武汉的医疗纠纷则呈现出4个特点:①发生率上升.

    作者:戴倩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