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型宫内节育器膀胱异位伴巨大结石形成1例

陈梅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 膀胱, 异位, 取器失败, 流产术, 医院, 妊娠, 人工, 患者
摘要:患者33岁,孕2产1.因放器7年,取器失败而于1996年5月10日入院.7年前于经后3天在当地医院放置T型宫内节育器(IUD),经过顺利.置器4个月后因妊娠2个月而行人工流产术,当时曾2次取器均失败.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附6例分析)

    重度妊高征并发溶血(hemolysis,H)肝酶升高(elevated liver enzymes,EL)及血小板减少(lowplatelets,LP)综合征被简称HELLP综合征.该综合征病情危急,严重影响母婴预后.自1988年始国内陆续有个案报道,但往往延迟诊断或误诊.为提高诊断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93年10月~1998年10月收治的6例HELLP综合征,以进一步探讨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

    作者:杨小福;郦美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为冠心病24例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出现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时,则容易误诊为冠心病.本文对1995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两院所误诊的甲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误诊的主要原因中吸收教训,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朝林;周海光;金万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临床初步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其并发的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在后期均可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的慢性缺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近10余年来,随着临床呼吸康复医学的进展,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长期家庭氧疗(LTOT),防止和延缓了COPD及肺心病的发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1].笔者对我院近5年来开展的17例作LTOT的COPD及肺心病患者进行随访,以了解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施琦龙;郑友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中期妊娠引产60例

    中期妊娠引产临床上多采用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患者自行分娩后往往有较多组织残留,产后出血多.我们于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对孕16周至30周的自愿终止妊娠者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志芳;沈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子宫CDFI分型及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病理类型估计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GTT患者子宫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进行分型,测定各型子宫动脉及病灶区血流的阻力指数(RI),分析各型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水平、手术率、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 GTT的子宫CDFI可分为弥散型、血窦型、水泡型及实质型.水泡型和实质型的血HCG水平和手术率高于弥散型和血窦型(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GTT子宫CDFI分型,对判断其病理类型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亚侠;石一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氟哌啶醇治疗眼部抽动症的疗效观察

    眼部抽动症为抽动症中的一种类型.为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精神障碍在儿童期的特种症状之一,这种症状可能是发育过程中的短暂现象,也有少数病例病程迁延,故需及时治疗[1].抽动症虽属精神病科范畴,但眼部抽动症往往多在眼科就诊.笔者于1997年4月~1999年7月予氟哌啶醇治疗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琴月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79例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为了提高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1986年5月~1999年6月本院79例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防治对策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吴建淮;单江;徐志清;俞锋;徐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胸片正常咯血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价值(附65例分析)

    患者常因咯血而就诊,长期重度吸烟的中青年人如咯血经治不愈,应高度怀疑肺癌.我们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4月至1998年3月间胸片大致正常(未发现异常或双侧肺纹理增多)的65例咯血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的结果,并就年龄、吸烟、咯血性状、咯血时间等与肺癌检出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还对胸片大致正常的患者行纤支镜检查的适应证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爱观;张菊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垂体后叶素致严重低钠血症1例

    患者男性,65岁.因咯鲜血半小时于1998年3月18日急诊入院.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病史20余年,胃癌术后14年.

    作者:官莉莉;斯徐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3例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病,尤其在儿童发病率更高.也是儿童致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我科近6年来治疗的33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临床分析,并对病因及治疗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鼻窦内窥镜检查对明确鼻及鼻咽部病变,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郦月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子宫穿孔后剖腹探查指征的探讨

    人工流产是简单而常用的终止妊娠的手术,子宫穿孔是人工流产严重的并发症.本院自1989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人工流产所致子宫穿孔24例(本院所致10例,外院所致14例),其中16例予保守治疗,8例行剖腹探查作子宫修补术,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陆秀娥;张松英;黄荷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卵巢肿瘤的CT诊断

    卵巢肿瘤临床较常见,CT检查对女性盆腔肿块较传统的X线检查及B型超声检查明显优越,CT可显示肿块的范围、形态、内部结构及其周围组织与病变的关系,为术前明确诊断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为提高对卵巢肿瘤的诊断水平,我们将1996年以来经我院诊治的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缪锦芬;王超英;虞辛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48例分析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嘉兴地区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疾病.次广泛或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内膜癌治疗有效的方法,辅以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将使手术更加彻底有效,能减少转移,准确分期.本文通过48例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清除数的分析,对淋巴结数目、转移、准确分期进行探讨.

    作者:吴展;林春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先天性阴道闭锁诊断和处理的探讨

    先天性阴道闭锁临床上较少见,患者两侧卵巢发育正常,并有官腔经血潴留,常因周期性下腹疼痛和闭经就诊,若诊治不当,可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终身遗憾.我院自1993年9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先天性阴道闭锁患者2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郑斐;邵温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50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对孕产妇及围产儿可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该病的防治是围产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我院1993年7月至1999年4月间收治住院的晚期妊娠并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孕妇50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晓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冠状窦起搏电极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冠状窦起搏电极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为14例患者植入15根冠状窦起搏电极,其中7例行双心房同步起搏,6例行双心室同步起搏,1例行四腔起搏.结果冠状窦起搏电极均成功植入,术后双房同步起搏和双心室起搏可使P波及QRS波时限缩短.结论应用冠状窦起搏电极行双房、双室起搏是安全有效的;双心房同步起搏对伴有房内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颤有一定的疗效;双心室起搏及四腔起搏对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难治性心功能不全者治疗可能有益.

    作者:沈法荣;金宏义;黄抒伟;沈亚平;凌峰;陈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放射介入治疗166例

    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手术的普及和盆腔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输卵管阻塞已成为当前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据报道占女性不孕的30%~50%[1].为此,我院从1998年1月至1999年9月,借助放射介入治疗技术,对166例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华江;俞燕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血友病患者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

    患者男性,26岁.因头部外伤后昏迷3h于1997年6月30日入院,体检:BP18.0/11.0 kPa.神志不清,两侧鼻孔流血,右眼睑肿胀青紫,右侧瞳孔直径0.3cm,对光反应迟钝,左侧瞳孔直径0.2c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少动.

    作者:李佰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粘度改变与肺心病的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理生理特点为夜间反复的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长期反复的低氧血症,可引起血粘度的改变以及肺动脉痉挛高压.为探讨OSAS病人夜间低氧血症与血粘度改变及与早期肺心病的关系,将我院1998年2月至1999年3月间收治的24例OSAS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呼吸仪监测、血粘度和超声心动图及摄胸片等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沈祖宁;严建平;任卓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高峰对脑血管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高峰对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将5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1次/d,A组每天给药时间在清晨醒后半小时内;B组每天给药时间在早餐后半小时.结果 A组患者清晨平均收缩压水平16.2±0.81kPa,明显低于B组平均收缩压水平18.0±0.9kPa(t=7.51,P<0.01);B组脑卒中发生率(37.9%)高于A组(7.1%),两组差异非常显著(x2=7.67,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高峰与其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清晨醒后半小时服药能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高峰,并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厉伟民;金爱娟;杜永远;陶舒;金美娟;李国洪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