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庆华;何春珊;葛丹丹
目的:评价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17例,并与同期住院患者相比较.结果: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组年龄低[(50±5.8)岁,(68±7.2)岁,P<0.05],平均住院日少[(2±0.6)d,(14±5.6)d,P<0.05],并发症没有增加,且无死亡.结论: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脉介入诊疗技术成熟的医院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红石;王乐丰;杨新春;迟永辉;葛永贵;李唯铭;徐立;倪祝华;夏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1997~2006年应用云南白药粉剂及甲氰咪呱片剂治疗带状疱疹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向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42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9例,颅内出血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7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80%.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
作者:郭春来;李晓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推广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B超引导下穿刺针进入肾中、下盏并扩张后进行肾镜碎石术.结果: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施行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5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成功52例,占94.5%,失败3例,占5.5%.结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反复手术,无创伤打击,无需射线定位,于医患双方无健康损害.
作者:章静;钟少云;袁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垫枕对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锁骨骨折肩臂带加肩挑式夹板外固定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自制塔形垫垫双肩胛间区,对照组40例采用小软枕垫肩胛间区,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协助复位、维持固定,减轻肢体肿胀、增加舒适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在协助复位、维持同定,减轻肢体肿胀、增加舒适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塔形垫能使锁骨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充分外展和后伸,起到协助矫正锁骨重叠移位,维持固定的效果,并可减轻肢体肿胀,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乐云;肖说华;赵峥嵘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ROU)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见的一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药吴萸散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输卵管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以往多主张切除病变的输卵管,近年来多采用保守治疗.我院对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江徽;魏桂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Ⅰ CT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为诊断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前列腺癌患者(无骨转移19例,骨转移29例)和4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Ⅰ CTP水平,34例前列腺癌患者(无骨转移16例,骨转移18例)经综合治疗后复查血清Ⅰ CTP.结果:骨转移患者血清Ⅰ CT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骨转移组(P<0.001),在骨显像分级组间(M2与M3),血清Ⅰ CT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转移患者治疗后血清Ⅰ CTP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结论:血清Ⅰ CTP可用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并反映骨转移的程度以及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曹海燕;刘露;何国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纳洛酮治疗脑干损伤与常规治疗的疗效,进一步探讨治疗脑干损伤的方法.方法:将近年来收治的61例脑干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予纳洛酮治疗,伤后6个月采用GOS判定预后.结果:统计学分析:分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在治疗脑干损伤中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玉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病变易出现脑、脊髓、肾损伤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01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胸主动脉弓降部局部病变病人5例,采用在全麻、左心辅助循环、浅低温不停跳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赋;吴文森;杨柳山;龙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近视眼EPI-LASIK术后泪膜功能改变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来本院接受EPI-LASIK术的病人33例66限于术后1个月检测泪液分泌实验及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结果对比.结果:近视眼EPI-I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泪膜稳定性的降低,而泪液分泌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泪膜稳定性的降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术后泪膜功能.
作者:李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手术的重要术式之一,但术后不少患者常有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期间在行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共12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伟;温世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9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SAP是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非手术疗法则可纠正其引起的一系列早期病理生理改变,并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对SAP不再是针对清除胰周及胰腺坏死组织的手术治疗,而主要是应用积极、有效、综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处理胰腺感染等并发症,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宏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复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笔者在呼吸内科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我科目前有近1/3的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大多数患者不能正确认识氧疗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作者:吴云霞;方咏梅;张李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随着关节镜手术器械及各种配套设备的发展,当今的关节镜外科在关节镜检的基础上,能对关节内大多数疾病进行治疗,甚至还可应用在关节以外的治疗中,由于它的手术创伤小、美观、康复快、效果好,关节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方瑞;冯剑;沈兵;谢福林;林可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总结使用的注意事项.方法:作者自2002年共随访36例患者,均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均为Gustilo Ⅰ型.结果:33例患者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2例患者出现主钉断裂,1例胫骨下段骨折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固定牢靠等优点,可作为胫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同时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作者:劳永生;禤翠玲;林周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42例疱疹性峡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3例,应用热毒宁注射液5~10ml/d静脉滴注;对照组19例,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连续3-5 d.2组对症治疗相同,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扰生素治疗.观察患者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比较疗效,同时观察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4.2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患儿有不适主诉,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干利巴韦林,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张月玲;邸春阳;王谷声;柯俊;王耀田;霍姝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仪器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生化分析测定的数据,再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帮助诊断疾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把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保温反应,P检测、结果计算和显示,以及清洗等步骤自动化的仪器,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
作者:尹庆华;何春珊;葛丹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高血压的高发病率和低控制率,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使大量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存活,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从2005年1月~2006年2月我们根据无症状性心衰的诊断标准,收治96例患者进行追踪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静脉留置套管穿刺术的住院病人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7 d,除1例拔管后出现穿刺孔外,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经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满足了重危病人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特别适用于脑外伤躁动、大手术后、失血性休克、输液时间长、输液量多及晚期癌症的病人.
作者:张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