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清;梁高燕;吴玉明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双侧T2~T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效果.方法:应用两孔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治疗手汗症.结果:15例手汗症均治愈,随访2周~12个月,术后2周内出现胸背部疼痛2例,口服布洛芬可缓解;1例出现胸背部代偿性出汗,基本可以忍受.所有患者对手术结果均表示满意.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创伤小,手术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李虹;谢孔伦;周辉;粟周全;杨庚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病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理上都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程度的护理方法[1].
作者:张仕梅;胡荣梅;汤春梅;刁节琼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面对日益深化的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档案管理模式,加强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功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是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同研究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者:谭海萍;孙爱国;于雪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就像很多患者一样,家住深圳市的苏启福并没有对网上关于卢书莲治疗肌肉萎缩病人的很多文字信以为真,已经四肢僵直、呼吸困难、失去味觉、卧床不起的他几乎对生活陷入了绝望,而家人的一再劝说,也只是让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坐着轮椅来到了北京.
作者:刘林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片对血胆固醇的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随机抽样8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普罗布考片4~8周,对照组未服调脂药.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检测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结果:治疗组服药4~8周后血脂水平显著降低,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显著缩小,对照组无变化.结论:普罗布考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可显著缩小颈动脉内膜斑块,对于防治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晏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比较三组治疗方法对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将21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A组(银锌霜、锡类散),B组(微波治疗),C组(银锌霜、锡类散加微波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治疗方法对轻、中度宫颈糜烂疗效接近,A组治疗后宫颈光滑、弹性好,对已婚未产型妇女经阴道分娩毫无影响,C组对重度糜烂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银锌霜、锡类散加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秀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螺旋CT在结肠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行螺旋CT检查,对其2D多平面重建图像(MPR)、3D透明法(Raysum)、表面遮盖法(SSD)、仿真纤维内窥肠镜(CTVE)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结肠癌的CT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与肠管关系密切,可挤压并推移周围肠管移位.部分块影内可有囊变灶、低密度坏死区及细小钙化灶.部分肠管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肿块有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央囊变或坏死区不强化.部分肠腔变窄,其中一例横结肠局部呈环形缩窄,CTVE图像显示缩窄处肠腔菜花状软组织结节突向肠腔内,SSD图像清楚地显示缩窄处的位置及病变肠段的长度.另有一例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肠腔完全梗阻、闭塞,MPR图像准确地显示病变肠腔部位,手术证实定位准确,且该处肠管壁局部增厚、肿块突向腔内并堵塞肠腔.结论:将多排螺旋CT的轴位图像、MPR及三维SSD、Raysum、CTVE图像有机地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进行病变定位、良恶性定性诊断,为临床诊治结肠肿瘤提供直观、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作者:康传红;熊雷;张元忠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探讨早期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病人的护理,认为术后低流量间歇给氧、及时的体位调节、早期离床活动有助于减轻病人术后肩背酸痛,尽快恢复胃肠功能,预防术后肠粘连、盆腔粘连;同时要注意腹部创口的观察和护理,做好感染的预防;重视病人隐私的保护,加强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治疗依从性好,输卵管复通率高.
作者:程少坤;陈少兰;刘桂心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65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结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多,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积极控制血糖,做好健康教育,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陈希华;刘立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对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加深,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既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也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作者:赵宁志;陈帮元;苏韫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分娩对大多数产妇来说因为是从未经历过的人生历程,往往充满了恐惧,导致宫缩乏力等不利于分娩的情况发生,如果护士对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指导,则可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桂珍;吴喜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用于小儿门诊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门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处理组在30 s内分别静注氯胺酮1~1.5 mg/kg和异丙酚1~1.2 mg/kg诱导后,继以微量泵将两者混合液按异丙酚4 mg/(kg·h)和氯胺酮2 mg/(kg·h)的起始速率连续静脉输注维持.对照组在30 s内静注氯胺酮2 mg/kg诱导后,并用微量泵以2~4 mg/(kg·h)的速率连续输注维持,观察并记录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时间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处理组的SBP、DBP和HR变化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处理组的麻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能有效地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
作者:蔡伟华;曹殿青;张晓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医院核心人才流失是现代医院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阐述医院核心人才流失原因及解决对策,以便更好留住核心人才,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何夏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将248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施行高血压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制订睡眠干预计划,重点给予健康教育、心理、行为的对症干预,出院后跟踪观察.结果:出院时干预组睡眠总体情况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对症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高血压病人睡眠障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康复.
作者:王爱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提高ARDS救治成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呼吸机参数变化、插管上机时间、死亡率等.结果:试验组PaCO2和pH值基本正常,对照组则为CO2潴留和pH值降低,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减少插管上机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苏学会;刘桂荣;杨明;孙立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我院从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对2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全面评估病人的情况,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出院后能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陈春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2005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安定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作者:曲爱燕;史孟松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实验技术队伍所承担的实验教学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已经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担当起重要角色.
作者:马金耀;王琳琳;袁园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白三烯抑制剂齐留通对博莱霉素(BLM)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齐留通胃管内灌注进行干预,另设生理盐水(NS)对照组.观察大鼠肺系数的改变、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以及肺组织免疫组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齐留通干预组的肺系数、急性肺损伤程度以及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齐留通可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损伤程度,并可能通过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之间平衡的方式而实现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
作者:樊麦英;肖奇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改进心宁片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50%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30 min,采用甲醇-1%冰醋酸(6:94)为流动相,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结论: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作为心宁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杜晓峰;才谦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