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

王爱瑛

关键词:高血压病,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将248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施行高血压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制订睡眠干预计划,重点给予健康教育、心理、行为的对症干预,出院后跟踪观察.结果:出院时干预组睡眠总体情况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对症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高血压病人睡眠障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康复.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化精汤治疗精不液化67例疗效观察

    正常男子的精液射出后,立即变成胶冻状凝块,室温下10~30 min变成稀薄的液体,60 min后仍呈胶冻状称为精液不液化.我们自2000年6月~2005年6月,采用自拟中药化精汤治疗精液不液化6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喜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方法

    随着对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加深,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既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也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作者:赵宁志;陈帮元;苏韫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小儿急性中毒84例临床分析

    急性中毒是儿科常见急症,是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0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中毒小儿84例,现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防止小儿中毒的发生,及时准确地抢救小儿中毒,降低小儿死亡率,提高小儿生存质量.

    作者:陈杰;李筑颖;赵明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安定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疗效分析

    2005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安定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作者:曲爱燕;史孟松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仁旺次仁:辉煌藏医的祥光

    今年刚刚45岁的仁旺次仁,却已从医33年,但他不仅是国家藏医药重点心脑学科带头人之一、北京藏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专科主任,天天忙碌在北京藏医院的门诊部,为众多患者提供帮助,还要协助院长黄福开做好医院的管理工作;他在肩负着统战任务的同时,还负责着藏医部的医疗科研工作.

    作者:贾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白三烯制剂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白三烯抑制剂齐留通对博莱霉素(BLM)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齐留通胃管内灌注进行干预,另设生理盐水(NS)对照组.观察大鼠肺系数的改变、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以及肺组织免疫组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齐留通干预组的肺系数、急性肺损伤程度以及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齐留通可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损伤程度,并可能通过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之间平衡的方式而实现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

    作者:樊麦英;肖奇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盐酸奈福泮萘普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报告

    盐酸奈福泮萘普生系由奈福泮(Nefpam,Nef)和萘普生(Naproxcn,Nap)按1:5的重量比组成的一种新型西药复方制剂,为我院申报的自制制剂.奈福泮为一种新型镇痛药,对中、重度疼痛有效[1];萘普生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1].

    作者:袁晓明;王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数字化塑形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因创伤及手术等因素造成颅骨缺损的修复,在形态上要做到与原缺损部位一致十分困难,特别是部分颅骨缺损伴有眉弓、额结节、顶结节等颅骨骨性突起的缺损.

    作者:袁学刚;付伦;黄锦锋;喻军华;刘斌;吴新宇;胡太可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儿科学教学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方法:选择我院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8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名,以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贯穿儿科学教学全过程,并于对照组比较学生的能力.结果:实验组学生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显著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高艳;林建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影响农村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及对策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好方法,预防接种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一生.我区自2001年起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由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负责,几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作者:刘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信息技术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带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同时信息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不断进行广泛、深入地结合.科技信息化工作面向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化建设,搭建科技基础资源共享平台,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服务,科技信息化工作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高德海;夏梅;马鲁豫;单秋荣;李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相关原因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死亡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以降低此病的病死率.方法:对1998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2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OSC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无关,与治疗方式、发病至治疗时间长短和有无并存病有关.结论:对于AOSC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尽早手术治疗,及时胆道减压,积极抗感染、抗休克、全身支持治疗是治疗本病及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方法.

    作者:陈喜志;钟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性疾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 000万.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等,其中运动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五大措施之一,坚持科学规范的运动治疗是控制血糖基础、有效、经济的方法.

    作者:曲玉玲;纪传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羊水胎粪污染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观察护理

    本文通过对732例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进行分析,发现羊水胎粪污染与母亲的高危妊娠有关,其中主要以脐带异常为主(53.14%),羊水胎粪污染越严重,胎心图异常越明显,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越高,Ⅲ度羊水粪染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7.51%(P<0.01),Ⅱ度羊水粪染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1.24%.本文认为,严重羊水胎粪污染是引起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孕产妇产前和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羊水粪染,给予处理,并做好粪染新生儿的护理,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阮志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用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与护理观察.方法:对60例患者在压痛点行全面的银质针治疗并艾灸加热.结果:此法简便有效,疗效巩固.结论:用宣蛰人创立的银质针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疾病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疗法.

    作者:叶斌宏;林彩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21例临床分析

    十二指肠损伤仅占腹腔内脏器损伤的3%~5%[1].由于十二指肠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术前诊断困难,且常因合并腹内其他脏器伤而掩盖了十二指肠伤情,术中易漏诊,漏诊率可高达25%~30%[2,3].

    作者:靳根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HPLC测定心宁片中丹参素的含量

    目的:改进心宁片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50%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30 min,采用甲醇-1%冰醋酸(6:94)为流动相,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结论: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作为心宁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杜晓峰;才谦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

    白内障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往往发生较早,发展较快,同时这些病人又较多合并视网膜病变,因此其白内障的术后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其切口小、散光小、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应用于临床则增加了高度近视眼术后的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改善了手术效果.

    作者:李华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小儿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临床探讨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率较成人低.据文献统计[1]: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为2.5%~10.0%,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率约为1~3.5:1.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高校影像教学中X线的合理使用与防护

    自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X线的发现和发展对医学科学的进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除普通X线外,又发展了CT、SPECT、PET及X刀、介入等,这些设备都已广泛应用于人体各脏器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与治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准确的信息.

    作者:蒋高民;刘国浩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