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影像教学中X线的合理使用与防护

蒋高民;刘国浩

关键词:影像教学, X线, 合理使用, 防护
摘要:自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X线的发现和发展对医学科学的进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除普通X线外,又发展了CT、SPECT、PET及X刀、介入等,这些设备都已广泛应用于人体各脏器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与治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准确的信息.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升血小板胶囊配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升血小板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87.5%,临床观察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升血小板胶囊配合激素更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梁金秋;尹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炔雌醇及降钙素对低雌激素性闭经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分析炔雌醇及降钙素对低雌激素性闭经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例低雌激素性闭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密钙息及炔雌醇用药3个月,于给药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尿钙与肌酐(Ca/Cr)、羟脯氨酸与肌肝比值(OHPr/Cr)以及血清雌二醇(E2)、降钙素(CT)和碱性磷性磷酸酶(AKP)的值,以了解上述两组年纪尚轻但已有显著雌激素缺乏的患者骨代谢对上述用药的反应性.结果:密钙息及炔雌醇给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KP及E2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空腹尿Ca/Cr、OHPr/Cr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P<0.05,P<0.01).炔雌醇给药后两组患者血清CT的水平均较给药前有升高趋势,说明密钙息及快雌醉均可抑制低雌激素性闭经患者骨质的吸收.结论:降钙素及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年纪尚轻,但有显著雌激素缺乏的低雌激素闭经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丽艳;王红霞;邓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仁旺次仁:辉煌藏医的祥光

    今年刚刚45岁的仁旺次仁,却已从医33年,但他不仅是国家藏医药重点心脑学科带头人之一、北京藏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专科主任,天天忙碌在北京藏医院的门诊部,为众多患者提供帮助,还要协助院长黄福开做好医院的管理工作;他在肩负着统战任务的同时,还负责着藏医部的医疗科研工作.

    作者:贾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儿科学教学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方法:选择我院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8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名,以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贯穿儿科学教学全过程,并于对照组比较学生的能力.结果:实验组学生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显著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高艳;林建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小儿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临床探讨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率较成人低.据文献统计[1]: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为2.5%~10.0%,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率约为1~3.5:1.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性疾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 000万.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等,其中运动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五大措施之一,坚持科学规范的运动治疗是控制血糖基础、有效、经济的方法.

    作者:曲玉玲;纪传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老年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我院自1980年2月~2007年2月收治上矢状窦旁脑膜瘤335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51例(占15.2%).现就老年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1例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60~75岁,平均68.5岁.

    作者:林绿标;林旭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及少尿期的

    肾病综合症出血热是病原体及其毒素作用于血管壁导致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及血管的麻痹性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浆大量渗出,血液浓缩,循环血容量减少而产生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

    作者:闫君;杨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

    白内障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往往发生较早,发展较快,同时这些病人又较多合并视网膜病变,因此其白内障的术后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其切口小、散光小、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应用于临床则增加了高度近视眼术后的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改善了手术效果.

    作者:李华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羊水胎粪污染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观察护理

    本文通过对732例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进行分析,发现羊水胎粪污染与母亲的高危妊娠有关,其中主要以脐带异常为主(53.14%),羊水胎粪污染越严重,胎心图异常越明显,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越高,Ⅲ度羊水粪染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7.51%(P<0.01),Ⅱ度羊水粪染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1.24%.本文认为,严重羊水胎粪污染是引起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孕产妇产前和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羊水粪染,给予处理,并做好粪染新生儿的护理,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阮志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早期还给予Bobath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训练开始、10 d、20 d和30 d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价;于训练60 d时,依据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预后标准对患者ADL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20 d、30 d时,其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治疗60 d时,患者ADL神经功能预后评定,其差异有显著性(x2=10.213,P<0.05),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老年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小红;范秀娟;范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高校影像教学中X线的合理使用与防护

    自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X线的发现和发展对医学科学的进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除普通X线外,又发展了CT、SPECT、PET及X刀、介入等,这些设备都已广泛应用于人体各脏器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与治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准确的信息.

    作者:蒋高民;刘国浩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165例肝损伤治疗体会

    肝损伤是腹部损伤时常见的急腹症,约占腹部损伤的12%~27%[1].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共收治肝损伤165例.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将肝损伤的处理体会予以总结.

    作者:滕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联合用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出现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多发病之一.

    作者:朱一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地市级医院病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病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1],是记录病人医疗信息的载体.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病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更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病案在当今社会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才能使所有参与完成病案的医务、病案管理人员和使用者能够自觉维护病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自觉维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作者:俞彬;邬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信息技术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带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同时信息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不断进行广泛、深入地结合.科技信息化工作面向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化建设,搭建科技基础资源共享平台,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服务,科技信息化工作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高德海;夏梅;马鲁豫;单秋荣;李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相关原因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死亡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以降低此病的病死率.方法:对1998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2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OSC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无关,与治疗方式、发病至治疗时间长短和有无并存病有关.结论:对于AOSC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尽早手术治疗,及时胆道减压,积极抗感染、抗休克、全身支持治疗是治疗本病及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方法.

    作者:陈喜志;钟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白三烯制剂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白三烯抑制剂齐留通对博莱霉素(BLM)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齐留通胃管内灌注进行干预,另设生理盐水(NS)对照组.观察大鼠肺系数的改变、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以及肺组织免疫组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齐留通干预组的肺系数、急性肺损伤程度以及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齐留通可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损伤程度,并可能通过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之间平衡的方式而实现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

    作者:樊麦英;肖奇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螺旋CT在结肠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行螺旋CT检查,对其2D多平面重建图像(MPR)、3D透明法(Raysum)、表面遮盖法(SSD)、仿真纤维内窥肠镜(CTVE)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结肠癌的CT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与肠管关系密切,可挤压并推移周围肠管移位.部分块影内可有囊变灶、低密度坏死区及细小钙化灶.部分肠管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肿块有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央囊变或坏死区不强化.部分肠腔变窄,其中一例横结肠局部呈环形缩窄,CTVE图像显示缩窄处肠腔菜花状软组织结节突向肠腔内,SSD图像清楚地显示缩窄处的位置及病变肠段的长度.另有一例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肠腔完全梗阻、闭塞,MPR图像准确地显示病变肠腔部位,手术证实定位准确,且该处肠管壁局部增厚、肿块突向腔内并堵塞肠腔.结论:将多排螺旋CT的轴位图像、MPR及三维SSD、Raysum、CTVE图像有机地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进行病变定位、良恶性定性诊断,为临床诊治结肠肿瘤提供直观、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作者:康传红;熊雷;张元忠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

    目的:观察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用于小儿门诊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门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处理组在30 s内分别静注氯胺酮1~1.5 mg/kg和异丙酚1~1.2 mg/kg诱导后,继以微量泵将两者混合液按异丙酚4 mg/(kg·h)和氯胺酮2 mg/(kg·h)的起始速率连续静脉输注维持.对照组在30 s内静注氯胺酮2 mg/kg诱导后,并用微量泵以2~4 mg/(kg·h)的速率连续输注维持,观察并记录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时间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处理组的SBP、DBP和HR变化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处理组的麻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静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能有效地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

    作者:蔡伟华;曹殿青;张晓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