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脉注射液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浆ET的影响

张少丽;乔淑贞;朱晓红;何月玲;董琼鹤;付宇欣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 生脉注射液, 心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150 ml+生脉注射液60 ml静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ET及心功能.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改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直接与外界交通,在手术部位要插入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便于病人呼吸,开放性切口异物易落入而致病人发生气管和肺部感染.因此,严格的无菌观念,综合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及时细致地观察病人的肺部症状和体征,有效湿化和吸痰可降低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病率,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水琴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健康促进理念在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同上级医院相比,基层医院护士的职业防护有其特点.针对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缺陷,将新的卫生理念--健康促进应用于此,重点在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彭晶;马倩;何长秀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加莫沙比利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停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黄墩煌;吴耀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说明注射用阿奇霉素比注射用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疗效好、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等优点.方法:以我院小儿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按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每天1次,连用3 d为1个疗程,停4 d再连用3 d为第2个疗程,若无效,再停4 d再开始第3个疗程.对照组按红霉素20~30 mg/(kg·d)分2次静脉滴入,疗程2~4周,其余按肺炎常规治疗,包括吸痰、雾化、平喘、抗过敏等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生素,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副作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作者:王雅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为氧氟沙星系,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副作用少,尤其致过敏反应极少,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介绍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孙诗黠;涂敏;周建;刘俞;杨拯;张晓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肺癌的早期症状与早期发现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生长在支气管黏膜或肺泡上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无减,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40~60岁.

    作者:姚存荣;石明海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06年2月收治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经围手术期护理,缩短病程,促进功能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小关节外伤的CT检查价值

    目的:通过对外伤患者X线或DR摄片与CT扫描结果对比,分析CT检查对小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出经X线平片或DR摄片后又经CT扫描证实的100例骨折病例,回顾性分析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X线平片或DR摄片结果与CT扫描结果完全相符41例,占41%;X线平片或DR摄片漏诊22例,其中小关节骨折8例,占36.4%;X线平片或DR摄片中附件骨折漏诊37例,其中小关节附件骨折15例,占48.4%.结论:X线平片后行CT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尤其对小关节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定富;廖锋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101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年间我院101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率为4.10%,其中有6.93%发生失血性休克;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高于顺产,经产妇高于初产妇,高龄产妇高于低龄产妇,有高危因素的高于正常妊娠者;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应从产前、产时、产后三方面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加强子宫收缩可降低产后出血.

    作者:萧丽红;李慧敏;余红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行急诊闭合复位髋关节脱位、股骨髁上牵引、择期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2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1~3年,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若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稳定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邹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癃闭从肾论治

    癃闭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虽在膀胱,但与三焦、肺、脾、肾的关系密切,尤其是肾,本文着重从肾辨证论治.

    作者:郭素青;王秀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复杂性眼内异物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内异物玻璃体切割术病人的临床整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眼外伤眼内异物行常规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后护理进行分析.护理方法为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结果:24例病人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配合良好.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或不变.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经干预处理后均得到控制.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对保证手术疗效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韩娜;马强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深低温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生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80℃)、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分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深低温异体组)、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未处理异体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自体组).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3、6周时对三组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深低温异体组移植后第3、第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处理异体组(P<0.05),而与自体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可替代自体肌腱应用于移植修复肌腱缺损.

    作者:曾心一;曹俊涛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产妇的心理护理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

    作者:马丙新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阿魏酸钠合用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展的疗效.方法:90例CR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和阿魏酸钠;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等降压药,均未服用或未坚持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观察患者血压、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治疗组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GFR组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能有效延缓CRF进展.

    作者:曾春艳;周晓明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毒性小、作用时间长、脂溶性较低、麻醉作用确切、心脏毒性低、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阻滞的特点,在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方面应用较广.

    作者:张胜利;赵建玲;王雪梅;王立伟;李静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中药大辞典》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中药大辞典》数据库的建设是中医药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这一过程,主要需要解决对《中药大辞典》一书内容的分类与组织并设计完善的数据库,建立良好的查询系统.本文阐述了《中药大辞典》数据库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图以及实现过程中的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作者:李志敏;林觐民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改良微创术式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综合征

    目的:通过分析136例臀肌筋膜挛缩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总结微创术式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改良微创术式,于大转子顶沿挛缩带弧形切开皮肤及皮下3~4 cm,彻底松解挛缩带,切断挛缩变性的臀肌肌束或者切除部分挛缩臀肌,加压包扎伤口,保持引流管通畅48~72 h,术后采用屈髋屈膝体位,防止切断的挛缩组织再次粘连.结果:获得随访125例,116例手术效果评价为优,占92.8%;7例为良,占5.6%;2例为差,占1.6%.结论:采用改良微创术式可达到微创、美观,功能恢复好的治疗目的,是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加压包扎伤口,术后采用屈髋屈膝体位,可防止切断的挛缩组织再次粘连.

    作者:黄春明;黄菁;罗绍坚;邓桂彬;钟诚凡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溶栓组、对照组,溶栓组应用生理盐水150 ml+尿激酶1 000 000~1 500 000 U,在30 min内滴完,溶栓12 h后用低分子肝素钙4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2次/d,连用14 d;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000 U,2次/d,2次/d,连用14 d.于溶栓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定.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香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门诊输液如何应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输液室主要观察和应对的是药物的副作用、变态反应,而毒性反应因可预见则应避免发生.

    作者:吕巧英;赵青 刊期: 2007年第3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