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的早期症状与早期发现

姚存荣;石明海

关键词:肺癌, 早期, 发现
摘要: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生长在支气管黏膜或肺泡上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无减,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40~60岁.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直接与外界交通,在手术部位要插入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便于病人呼吸,开放性切口异物易落入而致病人发生气管和肺部感染.因此,严格的无菌观念,综合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及时细致地观察病人的肺部症状和体征,有效湿化和吸痰可降低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病率,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水琴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比较常见,如因服四环素而形成的四环素牙、服阿司匹林而形成的阿司匹林胃、服非那西汀而形成的非那西汀肾,都是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对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作者:唐锦辉;廖和菊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30只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报道

    本文报道了30例(3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老年性白内障30例(30只眼),其中,皮质性混浊11例(11只眼),核性混浊9例(9只眼),后囊性混浊6例(6只眼),皮质、后囊混合性混浊4例(4只眼).结果显示:术前、术后24 h裸眼视力对比,27例(27只眼)术后24 h裸眼视力提高,占90%,3例(3只眼)术后24 h裸眼视力未提高亦未下降,占10%.术后仅1例(1只眼)出现角膜水肿及内皮线状混浊,1例(1只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术眼胀痛伴头痛,2例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后分别好转及痊愈.超声乳化吸除术具有切口小、安全、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提高明显的特点.

    作者:王丕进;白雪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对比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6年6月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ASA Ⅰ~Ⅱ级,并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EA)组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结果:CSEA组牵拉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EA).CSEA组术毕VAS评分优于EA组(P<0.05).CSEA组I-D时间明显短于EA组,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多于EA组.结论:CSEA和EA均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是对于ASA Ⅰ~Ⅱ级,无严重并发症,特别是有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病人CSEA可以作为剖宫产的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刘国中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吉林某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和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的形式,对我院820名2007级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亚健康状态普遍重视不足,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有较大提高.结论: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力度,可采取专题讲座、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重视程度.

    作者:卢春生;李伟;王涛;欧阳瑾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改良横切口腹膜内剖宫产术100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改良剖宫产术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良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006年2月份至今我院行传统术式剖宫产92例和改良术式剖宫产100例的手术时间及出血情况.结果:改良术式组总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较传统术式组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剖宫产术运用于腹膜内剖宫产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剖宫产.

    作者:李晓旭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亚甲蓝在肛肠病术后镇痛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解决肛肠病术后疼痛问题.方法:以亚甲蓝为主,组成长效镇痛剂进行临床应用.观察镇痛治疗的满意度,生理指标,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Ⅰ度疼痛达到61.57%,Ⅱ度疼痛达到28.23%,Ⅲ度疼痛达到10.2%;排便不畅以混合痔偏多,达到39%.结论:亚甲蓝长效镇痛剂用于肛肠病术后疼痛效果满意,但浓度不超过33%,一次用量不超过1 ml.实施镇痛时注意加强监测预防和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作者:万开成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15例治疗性血浆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是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将病人血液抽出,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有致病因子的异常血浆,再将细胞成分与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回输给病人的一种新型疗法.

    作者:励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的鼻窦炎发病率很高,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1].我科2004年6月~2006年8月对确诊为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28例病人施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经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徐晓霞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网络信息技术在科技成果鉴定中的应用探讨

    从1961年国务院发布《新产品、新工艺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以来,科技成果鉴定在我国已经实行40多年了,对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科技成果鉴定制度虽经不断完善,但其自身存在的与经济体制相矛盾的地方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到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中的意义和可操作性,以完善、规范科技成果鉴定制度.

    作者:高德海;潘志峰;夏梅;林玲;李胜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是指由于动脉硬化或大动脉炎使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SA)近端部分狭窄或闭塞,发生患侧椎动脉压力下降,血液反流,使对侧椎动脉供应脑部的血液部分被盗取,经患侧椎动脉逆流入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干与枕叶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缺血的症状.

    作者:郭明霞;吴凤霞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儿童骨折的护理特点

    我科2005~2007年共收治骨折患儿96例,在护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质量.本组病例中所有患儿得到严密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玉英;张桂霞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主动脉夹层血肿病人的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血管疾病,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分开其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对于此种情况不少学者建议改称主动脉夹层血肿,简称主动脉夹层.

    作者:金正花;魏丽;蔡淑芬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79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相关资料及入院后体温、血压、血糖、血脂及血纤维蛋白原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血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感染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明显增高.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感染、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蓓;王蓓;李慧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右下腹及全腹的B超检查.结果:超声确诊97例,超声未发现21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82%.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实时、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06年2月收治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经围手术期护理,缩短病程,促进功能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低磁场SSFSE-MRCP在恶性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磁场SSFSE-MRCP在恶性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PCP及MRI表现.MRCP采用0.2 T永磁型MR机SSFSE序列.结果:低磁场SSFSE-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低磁场SSFSEMRCP在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阮玖根;付海洪;熊淑红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宫颈HQ-TCT细胞学检查与巴氏染色涂片筛查及病理活检的比较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价值.方法:回顾1 300例体检患者液基细胞学诊断及1 300例门诊患者普通巴氏染色涂片诊断,细胞学诊断采用TBS标准,以组织学活检作对照.结果:HQTCT在LSIL、HSIL、癌的检出率方面比传统的巴氏涂片法分别提高87%、100%、150%.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高于巴氏细胞学,特别是诊断HSIL以上较明显.

    作者:邓志坚;张宏泉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6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治疗体会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病原体及其毒素作用于血管壁,导致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及血管麻痹性扩张[1]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症状以高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电解质紊乱等为主.

    作者:魏泽英;盛丽英;祝素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扶正口服液对吗啡依赖大鼠血清NO、NOS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正口服液(以下简称FZY)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血清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sc吗啡建立14 d大鼠吗啡依赖模型,观察FZY对纳洛酮催促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①FZY两个剂量(5.48、10.96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分值(P<0.01),且10.96 g生药/kg能明显抑制戒断引起的体重下降(P<0.01);②FZY两个剂量(5.48、10.96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效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扶正口服液能缓解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NOS活性,进而下调NO水平有关.

    作者:杨铮;黄建春;黄仁彬;黎昀;霍志金 刊期: 2007年第3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