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围生期母婴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8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围生期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8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手术产32例,无切口感染,阴道分娩6例.新生儿Apgar评分均>8分,巨大儿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例.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加强围生期监护与饮食控制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王芳;卢杰 刊期: 2007年第33期
胸科手术后,咳痰是促进患者肺复张的主要措施之一[1].因此患者术后能否有效咳嗽、能否主动配合咳嗽,成为术后护理需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术后肺复张的影响因素作一初探.
作者:刘亚力;金纳新;石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把护理美学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活动中,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的多层次的审美需求,要求护士始终把握住护理与人的关系这个中心,使舒适护理、临床护理、护理人体美等护理实践达到美学要求,从而体现护理美学的价值.
作者:李少棉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我院1996~2006年共出生围生儿11 221例,其中出生缺陷儿92例,出生缺陷率为8.20‰,出生缺陷有33种.各系统畸形发生率主要有以下3种: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泌尿系统.结果表明,农村出生缺陷率比城市高,缺陷儿比正常围生儿死亡率高,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只有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做好婚前及围生期保健,重视产前诊断,选择性终止妊娠,才能有效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杨进;吴喜莲;米路易;张嘉庆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服用中药;对照组60例,服用西比灵胶囊.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80%,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林鎏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阿魏酸钠合用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展的疗效.方法:90例CR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和阿魏酸钠;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等降压药,均未服用或未坚持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观察患者血压、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治疗组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GFR组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能有效延缓CRF进展.
作者:曾春艳;周晓明 刊期: 2007年第33期
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医院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医院财务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论述加强医院财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指出当前医院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医院财务分析的改进措施.
作者:陈太宙;陈永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对比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6年6月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ASA Ⅰ~Ⅱ级,并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EA)组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结果:CSEA组牵拉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EA).CSEA组术毕VAS评分优于EA组(P<0.05).CSEA组I-D时间明显短于EA组,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多于EA组.结论:CSEA和EA均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是对于ASA Ⅰ~Ⅱ级,无严重并发症,特别是有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病人CSEA可以作为剖宫产的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刘国中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行急诊闭合复位髋关节脱位、股骨髁上牵引、择期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2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1~3年,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若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稳定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邹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压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00名从事精神科护理的护士的职业压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并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
作者:刘付敏;常俊华;孙国朝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我科2005~2007年共收治骨折患儿96例,在护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质量.本组病例中所有患儿得到严密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玉英;张桂霞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改良剖宫产术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良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006年2月份至今我院行传统术式剖宫产92例和改良术式剖宫产100例的手术时间及出血情况.结果:改良术式组总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较传统术式组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剖宫产术运用于腹膜内剖宫产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剖宫产.
作者:李晓旭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育龄妇女要求在绝经0.5~1.0年取出IUD,在基层的一部分绝经期育龄妇女因种种原因错过了取IUD的佳时间,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器官生理性萎缩,宫颈萎缩变硬,宫颈口粘连狭窄,造成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1].
作者:刘桂芹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制定护理标准进行心理、饮食护理.结果:通过心、身护理,除死亡3例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经护理指导后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支向红;高静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出生后1周内,从周围静脉给予一定量的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同时给予少量的胃肠道喂养;B组单纯以胃肠道喂养,与A组对照.监测体重增长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2周后观察,A组并发症明显较B组减少,体重达到正常标准.结论:静脉营养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卓彪;黄光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促使新生儿安静入睡.方法:对300例新生儿夜间啼哭进行观察.结果:新生儿无病性啼哭279例(寻找安全感267例、脐带过紧3例、乳量不足9例),占93.00%;皮肤疾病11例,占3.70%;呼吸道疾病6例(肺炎4例,喉部破溃2例),占2.00%;消化不良2例,占0.67%;颅内出血2例,占0.67%.结论:89.00%的新生儿夜哭为寻找安全感,认真加以鉴别后,包裹少量衣被,嘱产妇将新生儿搂在怀中即可,简便易行,不影响产妇休息.
作者:刘俊芬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说明注射用阿奇霉素比注射用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疗效好、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等优点.方法:以我院小儿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按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每天1次,连用3 d为1个疗程,停4 d再连用3 d为第2个疗程,若无效,再停4 d再开始第3个疗程.对照组按红霉素20~30 mg/(kg·d)分2次静脉滴入,疗程2~4周,其余按肺炎常规治疗,包括吸痰、雾化、平喘、抗过敏等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生素,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副作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作者:王雅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尿潜血阳性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尿潜血阳性患者(其中,急慢性肾炎42例,尿路感染28例,紫癜性肾炎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辨证分型,合理应用止血药物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辨证分型,不应用止血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2.22%,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57.78%.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尿潜血阳性的治疗,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止血药物,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振强;吴兆怀;黄丽萍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磷酸盐针剂联合阿昔洛韦针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寻常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B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磷酸盐,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A组与B组在止疱、脱痂及全病程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止痛方面,A组明显快于B组(P<0.01).结论:川芎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手段之一,值得推广.
作者:于长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本文报道了30例(3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老年性白内障30例(30只眼),其中,皮质性混浊11例(11只眼),核性混浊9例(9只眼),后囊性混浊6例(6只眼),皮质、后囊混合性混浊4例(4只眼).结果显示:术前、术后24 h裸眼视力对比,27例(27只眼)术后24 h裸眼视力提高,占90%,3例(3只眼)术后24 h裸眼视力未提高亦未下降,占10%.术后仅1例(1只眼)出现角膜水肿及内皮线状混浊,1例(1只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术眼胀痛伴头痛,2例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后分别好转及痊愈.超声乳化吸除术具有切口小、安全、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提高明显的特点.
作者:王丕进;白雪 刊期: 2007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