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福辛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彭建莉

关键词:福辛普利, 肾性高血压, 疗效观察
摘要:为观察福辛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及尿蛋白的疗效,我科对30例慢性肾衰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用福辛普利治疗,现报告如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大剂量转换酶抑制剂及受体拮抗剂治疗研究

    目的 观察大剂量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受体拮抗剂(ARB)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51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用常规剂量与加用大剂量ACEI及ARB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治疗前后监测24小时尿蛋白(UP)、血肌酐(Scr)、血浆白蛋白(ALB)及血脂状况,并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在提高疗效、降低Scr、减少UP、增加ALB及改善血脂状态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ACEI及ARB联合治疗能明显促进各项指标好转、提高疗效、安全性好、可进一步改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的临床预后.

    作者:张建国;任姜汶;李展旭;张理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价值

    本文对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引起的原因、类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简述,进而对近3年来收治的118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作考察.经过大量的对比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有很大决定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陈琛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脑卒中的早期床旁康复训练

    约2/3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其中常见的是偏瘫.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介入能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能力.

    作者:李巍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常规诱导后快速插入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微泵持续静脉注入异丙酚200~400mg/h、阿曲库胺50 mg/h,行IPPV通气,VT10~12ml/kg,RR12~15次/min.结果 术中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有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病人正确选用麻醉药,可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

    作者:王强;何凤勇;徐军;鲍方;刘礼军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利凡诺在中晚期高危妊娠引产中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利凡诺用于中晚期高危妊娠引产的应用.方法 分析11年93例中晚期高危妊娠利凡诺引产的病例,以正常妊娠利凡诺引产病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引产并发症发生率.并总结成功和安全进行高危妊娠引产的经验.结果 高危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的胎盘胎膜残留和胎盘粘连的发生率无差异,高危妊娠组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利凡诺用于中晚期高危妊娠是高效安全的,完善的引产前准备是高危妊娠引产成功和安全的保证.

    作者:何钻玉;张睿;于翠英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126例应用体会

    目的 通过对126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的分析,得出其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麻醉116例,外伤性血气胸局部麻醉胸腔探查10例.肺大泡用缝合切割钉(Endo-GIA)切除8例,单纯切除后用丝线缝合26例,单纯结扎12例;气胸单纯胸膜粘连松解7例,单纯胸膜固定12例;肺错构瘤切除6例,肺转移癌切除9例,其他肺良性结节楔形切除24例;结核性脓胸纤维板剥脱5例,膈肌破裂修补3例,凝固性血胸清除4例;其中辅以5~8cm小切口16例.结果 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常见的并发症是肺漏气,包裹性积液.结论 VATS的适应证不断扩大,除肺大泡、气胸外,应用较多的还是周围型肺癌或其他肺周围良性结节切除、外伤性膈肌破裂、良恶性胸腔积液等的诊治.

    作者:张富全;张建国;高敬增;连爱民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将200例普外科全麻手术病人均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昂丹司琼组),麻醉前10min,昂丹司琼8mg用注射用水稀释成10ml静脉注射;B组(地塞米松组),麻醉前10min,地塞米松10 mg用注射用水稀释成10ml静脉注射;C组(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组),麻醉前10min,昂丹司琼8mg+地塞米松10 mg用注射用水稀释成10ml静脉注射;D组(对照组),麻醉前10min,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用双盲法观察术后24h内PONV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4组病人恶心发生率情况:A、B、C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与A、B组比较,C组的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4组病人呕吐发生率情况:A、B、C组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与A、B组比较,C组的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昂丹司琼与地塞米松单独应用均能有效的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减轻恶心呕吐程度,2药联合应用能进一步降低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程度.

    作者:戚劭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福辛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福辛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及尿蛋白的疗效,我科对30例慢性肾衰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用福辛普利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建莉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33例治疗分析

    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有许多术式可供选择,并各有其优缺点.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6年7月采用颈胸腹三切口(右胸前外侧)术式为33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施行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剑峰;蒋治平;陈汉生;张寅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与慢性鼻窦炎200例临床分析

    鼻息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鼻息肉的发生与慢性鼻窦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传统鼻息肉切除术虽行单纯筛窦开放刮除术,但未考虑鼻窦生理功能,同时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术野,使鼻息肉切除不易彻底.因此传统手术后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据国内外报道,传统术后的鼻息肉复发率约在75%~80%,慢性上颌窦炎的复发率约为40%,筛窦炎的术后复发率也较高,约为20%.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息肉、鼻窦炎20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简勇平;陈维斌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中药预防脑梗死溶栓并发脑出血的价值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都相当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于此病的治疗,长期以来,国内外普遍采用溶栓疗法.但因检查技术落后以及药物质量等问题,致使溶栓者出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对溶栓疗法仍存在较大分歧的情况下,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广泛应用,突显出中药的治疗特色及疗效,为脑梗死治疗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辨治和经验.本文通过西医溶栓治疗与中药活血化瘀治疗脑梗死两种方法的对比,从原理、疗效、方法、适应证、安全性、中医药特色及运用等方面展开论述,显示了中药在预防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并发脑出血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作者:荆睿;李军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VitE按摩治疗早产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VitE按摩治疗早产儿硬肿症疗效观察,大大提高早产儿治愈率.方法 将2002年1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56例患硬肿症的早产儿,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VitE按摩加常规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VitE涂抹加常规综合护理,均观察患儿硬肿消退情况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患儿硬肿消失快,治愈率高,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 VitE按摩治疗早产儿硬肿症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朱慧玲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和谐医护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医护关系是医院日常工作顺利、高效进行的保障.本文论述了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原则、要领和方法.

    作者:吕亚萍;秦花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婴儿亚临床型佝偻病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对亚临床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社区干预效果.方法 对60例符合亚临床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家长进行社区健康促进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BAL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比对照组明显下降,t=5.525,P<0.001.结论 积极的健康干预,对减少亚临床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提高治愈率具有贯彻抓早、抓小、抓彻底的重要意义.

    作者:李铁华;周鑫;戴少敏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综合治疗颈椎病6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采用颈部姿势自我矫正、牵引、手法、药物等综合措施治疗65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愈18例,显效35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结论 通过综合疗法中各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从而发挥对颈椎病治疗的协同作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丁遒松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12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尿路感染发生率26.7%,膀胱炎多见.60岁以上、女性、病程≥10年、营养状况差、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失代尝期、糖化血红蛋白≥7.5%者感染率越高(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很常见,严格控制血糖,防治急慢性并发症,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积极去除炎性病变,治疗泌尿系梗阻,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改善营养,是预防糖尿病尿路感染的关键措施.

    作者:史一平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一期行阑尾切除体会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162例,一期行阑尾切除156例,手术切除率达96.2%,未发生感染扩散,肠管损伤.报告如下:

    作者:郭玉波;王霆;陈洪杰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204例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临床病人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我院临床送检标本中所分离的真菌,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梅里埃API CANDIDA 2.0进行菌株鉴定,康泰FUNGUS药敏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年中所分离的204株真菌含7个种类的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大,为41.1%,7种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平均耐药率为13.1%.结论 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耐药菌株的产生也在增多.

    作者:张东航;杨松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畸形子宫早孕的手术探讨

    在临床上畸形子宫早孕并不多见,如果行常规人流手术,因操作困难,会给病人造成巨大痛苦,通过对2年15例畸形子宫早孕的患者施行药物流产后,发现手术成功率可达73.3%,而不全流产率为20%,失败率为6.3%.

    作者:朱晓荣;王淑霞 刊期: 2006年第29期

  • 脑梗死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4年9月本院的26例伴有TIA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随机对26例无TIA的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5例,治愈率为80.76%.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8例,无变化4例,治愈率为53.84%.两组患者治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IA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微栓子学说及脑血管痉挛有关.TIA诱导神经组织产生缺血耐受即缺血预处理,使大脑通过内源性或血管保护机制以对抗脑梗塞后的严重损害,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赵建民 刊期: 2006年第2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