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依明;吐尔逊阿依·加拉力
目的:探讨小儿斑秃与毛发中微量元素的关系,从微量元素补充、精神护理、饮食护理改善症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64例斑秃患儿和70例健康儿童毛发中钙、铁、锌、铜、铝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斑秃患儿钙、铁、锌、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斑秃患儿应考虑补充钙、铁、锌,经补充后斑秃症状好转,钙、铁、锌在毛发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胡桂芝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对缺血性心脏病高危人群进行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与血脂联合检测,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以便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等缺血性心脏病高危因素患者3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4例进行缺血性心脏病高危人群进行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及护理健康教育效果,对照组64例按常规方法进行,两组均随访2年.结果:观察组在活血分析中,红细胞聚集、呈缗线样排列、胆固醇结晶、乳糜微粒、纤维蛋白网的形成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缺血性心脏病高危人群进行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进行护理健康教育以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淑芹;王玉华;侯剑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中医特色熏蒸疗法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用中药浸泡后加入加热后的生铁罐,再加入黑醋,利用蒸汽进行熏蒸、热敷,直至发凉.结果:中医特色熏蒸疗法治疗跟痛症的有效率达97.3%.结论:中医特色熏蒸疗法治疗跟痛症效果显著.
作者:刘吉丽;孙维章;王更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急腹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系列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及妇科等多个科室,它包括的病种繁多,临床症状千变万化,病因多,常常造成延误诊断或误诊.急腹症以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为特征,易危及生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及早明确诊断是挽救患者,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2002年以来收治误诊患者65例,现分析其原因及探讨对策如下.
作者:郭彦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自拟软坚强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自拟软坚强肝汤,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连服1个月.结果:通过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好转)87.7%,好转32例(49.23%),显效25例(38.47%),无效8例(12.31%).结论:通过用自拟软坚强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65例临床观察,疗效迅速稳定,发挥了中医特色.
作者:胡春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定点及注意事项等问题,提高疗效.方法:X光片测量定点L3横突尖部位置及深度,易于针刀准确操作.结果:本组患者84例,优良率为94%,总有效率为98.8%.结论:准确定点是确保疗效的关键,同时操作中防止损伤L3横突前动脉,防止针刀偏离方向进针过深损伤内脏器官.
作者:胥国宏;卜荣锦;李春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酌情给予脱水剂、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剂、调控血压、控制血糖等处理及生理盐水250ml加血塞通注射液0.4g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部皮下注射,日1次,连用1周.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血塞通.
作者:白兴勇;张自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手法和活血通督饮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对60例患者采用手法和中药活血通督饮进行中医药辩证治疗,随访0.5~2年.结果:治愈3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中医手法和活血通督饮联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内外兼顾,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庞圣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随着经济的不断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兴起,精河县饮食服务业发展迅速.2010年1~12月对精河县辖区各大宾馆,饭店及个体食摊点的服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血清中HBsAg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帕力旦·吐尔逊;孙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对5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1~2周.结果: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患者中30例患者治疗1周内尿蛋白全部转阴,有效率100%.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
作者:孙学敏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托烷司琼+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P、T两组,P组为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托烷司琼+地塞米松;T组为对照组,给于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预防食欲不振、抑制恶心、呕吐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晕、腹痛、便秘、乏力、颜面潮红、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疗效好.
作者:杜力;江春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一扫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有机杂环类除草剂,是临床上比较常见自服和误服中毒,中毒致死量小[1],无特效解毒药,临床死亡率高.国外有报道称,其中毒后病死率为64%,国内报道为85%~95%[2].2010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48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死亡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岩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显微外科在我国已经有40多年的发展历程,断指(趾)再植等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2],2009年以来,先后为100例断指(趾)患者行再植术(断肢移位再植、肢体再造).99例患肢(指)全部成活,经过随访,再植指外观功能良好.对手术后发生的血管危象,保守治疗30分钟后无效的,立即手术后探查,重新吻合血管提高手指成活率.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艳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BNP在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95例>60岁急性呼吸困患者BNP含量.结果:BNP对于老年心衰有很强的预测价值,BNP水平越高,心衰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越强;与LVEDD值成正相关性(P<0.01),LVEDD越大,BNP浓度越高.结论:快速检测BNP对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刘培健;何逸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固定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运用疗效.方法: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基于PFNA的髓内固定系统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DHS的钉板固定系统手术方法.结果:经过对比观察,两组在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随访观察,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比较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固定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运用疗效与预后效果都比较好,可根据临床情况推广应用.
作者:杨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正常家兔循环中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及不同组织中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家兔18只,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及盐水对照组,氯沙坦组予15mg/kg/日,灌胃法饲养;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饲养,4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Ⅱ、ALD及心房、心室、胸主动脉、肾脏组织匀浆中AngⅡ水平.结果:用药4周后家兔循环中AngⅡ的浓度,氯沙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循环中的ALD浓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的家兔心室组织中的AngⅡ浓度高.用药后,心房组织中AngⅡ浓度高.其中心房组织中的AngⅡ,氯沙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升高循环中AngⅡ水平,但对ALD无影响.正常家兔不同器官组织中Ang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氯沙坦仅升高心房组织中AngⅡ水平,提示氯沙坦存在器官特异性效应.
作者:王朝华;李红伟;韩炜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小儿遗尿症是指小儿≥5岁,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而醒后方知,并反复出现的一种儿科常见病,排尿≥2次/周,持续>6个月.伴有倦怠、面黄、形瘦等症状.无明显生理反应和其他不适反应.中医称小儿遗尿、夜尿,多因肾气未充、复感寒邪、或肺脾气虚、固摄无权或肝胆热甚、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作者:刘如林;张金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妇产科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是医院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对妇产科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是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的高危科室.细节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2].做好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钟苑香;丘美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次/日,2片/次;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1次/日,10mg/次.两组均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2次/日,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3.49%,显效率为34.88%,进步率为11.63%,无效率为0,有效率为88.37%;而对照组治愈率为39.53%,显效率为25.58%,进步率为27.91%,无效率为6.98%,有效率为65.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6,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沈宝贤;曾运繁;林羽;梁肖嫣;李庆贤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肺栓塞属少见病,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居第3位;由于DVT的高发病率,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在美国也是公认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美国肺栓塞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梗位列第3,每年至少65万人死于肺栓塞,美国参议院已把每年3月作为DVT的警示月.
作者:陶海龙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