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厦;欧毅敏
微波辅助提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又称微波萃取,是指使用适合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从天然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各种化学成分的技术和方法.微波法用于成分提取早始于1986年,Ganzler等首次用微波法从土壤、种子、食物中提取出各类化合物.在国内,微波提取的应用开始于1994年,谢永荣等用微波法提取柑橘皮中的天然色素,同等收率下,与传统浸泡法相比时间缩短了22倍.高岐研究了微波加热快速测定植物样品总糖量,与经典方法相对照,分析速度提高近150倍.微波辅助提取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食品和环境分析中应用广泛.
作者:李杰红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瘢痕疙瘩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可由轻微外伤所引发.目前的治疗有药物、放射、手术等多种方法,但疗效报道不一[1,2].笔者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联合冷冻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尚厦;欧毅敏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对5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管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一对一指导训练,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教会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结果:58膝均能完全伸直,活动范围明显改善,但2例病人不能完成正常下蹲动作.优良率为94.8%.结论:强调功能锻炼对整体治疗的重要性,患者康复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重点在患者终生健康管理和康复训练方面的继续,以求他们充分配合.
作者:罗素冰;黄凤钗;陈君玉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CHD)引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CHD合并室性早搏病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抗冠心病及抗早搏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CHD引发的室性早搏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张永林;朱立新 刊期: 2006年第36期
做好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卫生知识和卫生技能,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有效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现就在具体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倪益友;汤小羚;张小平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织纹螺又称锥形螺,是福建闽南地区居民经常食用的贝类海产品,既往甚少中毒报道[1],而在我市则是首次发生.2006年5月,我市发生数十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仅5月19日~5月22日,我院急诊部就收治了25例,经积极救治,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秋英;沈国伟 刊期: 2006年第36期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消退迅速、镇痛强等特点.我院自2003年1月将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脑瘤手术病人,并与芬太尼复合异氟醚(ISO)静吸复合麻醉做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丛钢地;樊文福;钱镛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术的临床应用和观察护理.方法:对成功进行ERCP术的26例病人的临床经验和手术前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ERCP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1例,胆系炎症4例,胆总管肺瘤5例,急性胰腺炎5例,胆管蛔虫1例.结论:ERCP术对多数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华 刊期: 2006年第36期
我们自2005年1月~2006年2月采用中药活血镇痛散离子导入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64例均为我院门诊及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46例,女18例,年龄42~65岁.除外严重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者和合并骨折、肿瘤、结核以及心、肺、肾功能不全者.64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且经过腰椎CT或腰MRI确诊,并均符合中医辨证为瘀血证.临床证见腰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伴有麻木、肢体畏寒或肿胀、活动受限.疼痛多在夜间发作,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体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作者:刘大芳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了解本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6年含喹诺酮类处方,对药物的剂型、应用途径、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诺氟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在我院应用率较高,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生素联用基本上为二联用药,但亦有三联、四联用药.结论:我院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杨霞容 刊期: 2006年第36期
中医学认为盆腔疼痛证乃内蕴或外感或病后邪气未除,瘀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经络郁滞冲任受损所致.本科在以中医为主治疗盆腔疼痛证过程中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疗效,现把几点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蔡晓珺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高钠血症发生的特点、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神经科住院救治的20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出现高钠血症29例,占14.3%.结论:大剂量脱水剂治疗与下丘脑损害是引起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高钠血症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志刚;毕薇薇;杨贤瑞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剖宫产率普遍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增多.因此对二次剖宫产的适应证、手术时机的选择等也必然成为临床的实际问题[1].现就我院近年资料作一分析.
作者:王冬云;郭乃艳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流脑多糖体菌苗对九江市流脑季节性的改变.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我市1975~2004年流脑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行高峰期在未接种菌苗前为3月20日,在菌苗推广期为3月2日,在菌苗普种期为6月28日.随着菌苗接种率的提高,其平均角的集中度逐渐减小,离散度逐渐增大.结论:流脑多糖体菌苗在降低我市发病数的同时,也改变了流行季节.
作者:吴光中;吴金灿;孙月慧;张彤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三白愈溃汤.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经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不但近期疗效好,而且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复发率明显下降.
作者:陈美荣 刊期: 2006年第36期
根据人工流产的特点,寻找安全性高、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恢复迅速、对手术无记忆的麻醉方法是产科和麻醉科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院开展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5年3~7月在我院确诊为早孕,年龄20~34岁,体重46~65 kg,孕龄40~55 d,自愿选择静脉麻醉方式行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既往无剖宫产分娩史或中期妊娠引产史,无人工流产及麻醉用药禁忌症的健康育龄妇女200例.
作者:张翼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比较下鼻甲切除术与半导体激光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53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62例行半导体激光术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半导体激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总有效率90.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34,P<0.05);半导体激光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χ2=19.32,P<0.0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的术后鼻塞天数[(3.9±0.6)d]明显长于半导体激光治疗组[(1.9±0.4)d](t=3193,P<0101).结论:半导体激光术与下鼻甲切除术均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但半导体激光术具有更为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等特点.
作者:吴继勇;徐恒光;张书嘉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病情、病期的关系,总结其病机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就诊于本院风湿专科门诊和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68例,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体征、腰椎及骶髂关节X线照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湿热型(58.3%)、肾阴虚型(20.1%)、肝肾亏虚型(10.6%)、肾阳虚型(6.0%)和寒湿型(5.0%),早期与中晚期AS患者均以湿热型为主(分别占68%、52.4%),但中晚期患者本虚证(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较突出(占42.7%),与早期患者比较(2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患者以邪实证型(主要为湿热型)突出,缓解期以肾虚证型(肾阴虚、肾阳虚、肝肾亏虚)为主,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湿热型和肾阴虚型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证型,活动期或早期患者以标实证为主,而缓解期或中晚期患者肾虚证渐明显.提示湿热壅滞督脉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缓解或病变的进展,肾虚表现逐渐突出,以肾阴虚和肝肾亏虚为主.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06年第36期
1典型病例患者,男,74岁.半年前因患有高血压(Ⅰ期)口服北京降压0号,1片/次,2次/d,效果较好.近日自感头晕,遂到我院就诊,测量血压较平时有所升高,BP 165/100 mmHg,继续服用北京降压0号,同时加服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次/d,25 mg/次.服用后测量血压降至正常,BP 135/88 mmHg,但仍有眩晕,继续同量服用.第20天后,患者经常感觉有1~3 s的短暂意识丧失,多在晚上发作,伴有头晕、焦虑,遂住院治疗.
作者:李焕杰 刊期: 2006年第36期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招聘护士已成为血站护理队伍不可缺少的力量;同时,无偿献血工作形势也要求血站护士具备熟练、过硬的操作技能和精良的服务.为了减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梯队[1],加强对血站招聘护士的业务培训已经成为采供血机构护理质量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站从2000年开始,通过岗前培训、实际工作带教与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培养使用招聘护士21人(占护理人员总数的70%),她们都能较好地独立胜任工作,优秀者还被安排到重要的工作岗位.现将6年来的培训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俐娟 刊期: 2006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