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红
目的:观察尿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5 736例男性进行体检,送检新鲜尿液30~50 ml,采用宏翔ZP-A自动薄层制片机,过滤器(HX)制备液基薄片涂片各1张,HE染片.观察有无癌细胞或可疑恶性细胞、非典型细胞、有无炎细胞和微生物.结果:共检出恶性肿瘤细胞7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9例.其中,2006年的2 347例中还检出非典型细胞113例,炎细胞1 212例,微生物3例.结论:尿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判读结果,为泌尿系统的进一步检查提供了参考依据.尤其对泌尿系统肿瘤具有早预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可对男性泌尿系统亚健康人群评估提供参数.
作者:韩萍;杜月蓉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盐酸吉西他滨(gemcitabine hydrochloride)化学名2'-脱氧-2'2'-盐酸二氟脱氧胞苷,是一种阿糖胞苷类似物,属于新型抗嘧啶核苷酸代谢化疗药物,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期的进展,具有抗瘤谱广、作用机制独特、毒性反应低、与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且毒性反应无叠加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针对近5年来盐酸吉西他滨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赵可新;胡建平;单靖珊;马骐;葛军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瘢痕疙瘩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可由轻微外伤所引发.目前的治疗有药物、放射、手术等多种方法,但疗效报道不一[1,2].笔者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联合冷冻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尚厦;欧毅敏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08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34例,失败21例,手术治疗74例,流产2例.结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容易造成误诊,贻误治疗,确诊后应及时手术.
作者:邓文忠;祁莉;陶桂娥;谢淑蓉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安宫黄体酮对药物流产后流产不全致阴道持续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排除宫腔内有滋养细胞残留的112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结果:应用安宫黄体酮后平均3 d内阴道出血停止,止血后B超示宫腔内的异常超声回声消失率达92.9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安宫黄体酮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止血迅速、有效.
作者:郑乃青;高小清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CHD)引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CHD合并室性早搏病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抗冠心病及抗早搏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CHD引发的室性早搏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张永林;朱立新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剖宫产率普遍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增多.因此对二次剖宫产的适应证、手术时机的选择等也必然成为临床的实际问题[1].现就我院近年资料作一分析.
作者:王冬云;郭乃艳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老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病人的不同状态选择适当的施护方案.结果:通过健康指导,病人自主性提高,康复效果满意.结论:老人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案及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卓爱琴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观察654-2、利他林、奥曲肽3种药物治疗重症肝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症肝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654-2、利他林、奥曲肽止呃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评价其疗效.结果:利他林组和奥曲肽组疗效均优于654-2组,但利他林组和奥曲肽组疗效相近.3组病人治疗结果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可将利他林和奥曲肽作为治疗重症肝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首选药物.
作者:袁保慧;李靖华;张苏宁 刊期: 2006年第36期
2006年9月13日,浙江省温州市某中学因食用食堂提供的带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熟食而导致33人食物中毒,经医院及时诊治已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1一般情况1.1罹患率2006年9月13日,浙江省温州市某中学先后发生33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相似的学生,并且均在学校食堂就餐,且有食用同类熟食就餐史.个案调查70人,发病33人,罹患率为47.1%.
作者:蒋碎娟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分析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经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33个色谱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和含量分别为:β-水芹烯(42.285%)、β-月桂烯(10.268%)、3-甲基-6-(1-甲基乙基)-2-环己烯-1-醇(6.834%)、α-蒎烯(5.616%)、α-松油醇(5.034%),其中还含有抗癌活性组分β-榄香烯.结论: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知,凤县大红袍花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作者:崔炳权;郭晓玲;林元藻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2005年我院5 913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感染87例,感染率为1.4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44.19%,感染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3 d内发生的占80.46%,是否有创分娩、产程是否延长、是否有围产期合并症与医院感染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分娩方式、产程长短、围产期合并症等因素有关,因此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必须从母亲的孕期保健做起.
作者:杨飞跃;曾巧;林琼凰;刘玉燕 刊期: 2006年第36期
为了解滨州市初中学教师掌握艾滋病知识现状,为今后制订更加切合实际的艾滋病培训规划提供依据,我们于2005年12月结合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考核,对全市6县1区7所重点初级中学教师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张美英;林韬;吴杰;孙丽丽;张进军 刊期: 2006年第36期
腹腔镜外科的迅速发展,取代了部分传统手术,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部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口小、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胆囊炎、胆结石的首选手术方式.而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也较为关键,因此LC病人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科自开展LC以来成功治愈了2 540例胆囊结石患者,成功率达97.5%.现就LC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谈一点看法.
作者:底淑英;易红梅;黄丹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三白愈溃汤.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经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不但近期疗效好,而且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复发率明显下降.
作者:陈美荣 刊期: 2006年第36期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消退迅速、镇痛强等特点.我院自2003年1月将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脑瘤手术病人,并与芬太尼复合异氟醚(ISO)静吸复合麻醉做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丛钢地;樊文福;钱镛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病情、病期的关系,总结其病机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就诊于本院风湿专科门诊和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68例,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体征、腰椎及骶髂关节X线照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湿热型(58.3%)、肾阴虚型(20.1%)、肝肾亏虚型(10.6%)、肾阳虚型(6.0%)和寒湿型(5.0%),早期与中晚期AS患者均以湿热型为主(分别占68%、52.4%),但中晚期患者本虚证(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较突出(占42.7%),与早期患者比较(2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患者以邪实证型(主要为湿热型)突出,缓解期以肾虚证型(肾阴虚、肾阳虚、肝肾亏虚)为主,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湿热型和肾阴虚型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证型,活动期或早期患者以标实证为主,而缓解期或中晚期患者肾虚证渐明显.提示湿热壅滞督脉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缓解或病变的进展,肾虚表现逐渐突出,以肾阴虚和肝肾亏虚为主.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行子宫瘤切除术46例,其中单发肌瘤23例,多发性肌瘤23例.大肌瘤直径6 cm.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2±24)min,术中出血量(103±87)ml,肌壁间肌瘤和直径≥5cm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结论:在选择好病例的基础上,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用药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黄玲惠 刊期: 2006年第36期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成熟和广泛开展,白内障的发生机理和药物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白内障研究的动物模型有很多种[1],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是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但对其进行详细的眼科动态观察和客观定量分级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自行研制的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级,为进一步探讨白内障的发生机理和药物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巢国俊;马文新 刊期: 2006年第36期
我院自1997~2004年施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63例,术后发生排尿困难7例(11%),现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探讨手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年龄55~79岁,平均63岁.术后发生排尿困难时间为14 d~2年,均表现为排尿费力、尿频、尿线细,甚至呈滴沥状,严重病人可发生充溢性尿失禁.B超测定残余尿量均>100 ml,大尿流率(MFR)<10 ml/s,结合膀胱镜及尿道造影等检查,诊断为:膀胱颈部环形狭窄2例;前列腺窝残留腺体1例;尿道狭窄1例;前列腺后唇呈堤坝状抬高2例:膀胱功能障碍1例.
作者:金晓军;陈伟杰 刊期: 2006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