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玲;赖智芳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肖永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亦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1].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占所有1岁以下婴儿的1%-2%,占1岁以下住院病人的25%-35%,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憋,目前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我们应用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雾化溶液氧气驱动吸入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地塞米松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广泛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反应性,使机体在不良的内环境中能够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地塞米松本身具有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发生过敏反应实属罕见,现有1例地塞米松过敏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黄翠莲;张育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治疗中,一般参考成人的治疗方案.为寻求儿童有效安全的Hp根除方案,我院自2003年9月以来,对儿童Hp相关性PU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生;高海丽;杨智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选择门诊病例观察,符合WHO1979年心绞痛分型标准.46例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联用复方丹参片组治疗.通心络胶囊联用复方丹参片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在46-70岁,平均58岁,病程1-10年,平均5.5年.复方丹参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在50-70岁,平均60岁,病程1-10年,平均5.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代超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鼻息肉为常见病,多发于成年人.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要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常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为使患者能一次手术根治或延长复发时间,作者于1998年至2004年间对82例多发性鼻息肉者分组进行了息肉摘除筛窦开放或切除、抗感染、抗变态反应、鼻中隔矫正、鼻窦开放等综合治疗,并对所有病人进行了随访、观察和对比.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种经济有效的阑尾炎术后抗感染方法.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11月对87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n=44)和B组(n=43).A组术后不限制探视人员和时间,B组术后2天谢绝探视,由护士协助做好各项护理,病房平均1~2人/间,病室消毒1次/天;术后应用抗生素:A组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和甲硝唑1周,B组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观察记录患者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住院天数,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基础护理、改善病室环境、减少人员流动以及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双侧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①1例34岁女性患有原发性双侧乳腺恶性肿瘤.②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呈片状及条索状排列,部分围血管分布,有明显嗜血管现象,瘤细胞胞质少,核小,深染有异型,部分核扭曲,染色质细,无淋巴上皮病变.③免疫组化染色:LCA、CD3、CD43均为阳性,而CD20、CD79a、CKLMW均为阴性.④随访: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是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作者:张建;张晓莉;成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经济实用治疗方法,使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与生长抑素比较.方法65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5例,给予垂体后叶素12u+生理盐水40ml静注,后以60u+酚妥拉明10mg+生理盐水500ml维持12h静滴,连续给药3d.B组32例,首次给予生长抑素0.25mg静注,后持续静滴0.25mg/h,持续给药3d.结果A、B两组总止血率分别为80.0%和81.25%,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止血时间相对B组缓.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与生长抑素基本相似,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既经济、又实用有效的首选方法.
作者:劳辉;梁翔;吴茂荣;周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早孕无痛人工流产,镇痛效果非常好,可使病人在完全无知无痛的情况下,顺利的完成人流手术,深受早孕行人工流产妇女的欢迎.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接收无痛人流的人数200例,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我院在无痛手术室配备了专职护士,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绪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开展深入细致的随访,既可掌握患者术后恢复的详细资料,又可对术后患者康复进行指导,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医疗机构重视和广大患者欢迎.方法我院从2002年开始对内外科各类手术患者,按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频次的随访.结果共随访患者近2万人次,总随访率达85%以上.结论随访中对患者的疑难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解答及建议,并每月对随访工作进行总结,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负责人,以便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明;鲁莉黎;叶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抗感染药物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终治愈疾病.但在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根据目前对用药情况的了解,本文就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问题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张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随着儿童免疫疫苗种类不断增多,纳入计划免疫程序的疫苗也在增多,计划免疫工作者除按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免疫程序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外,还为儿童接种市场推广的各种未纳入国家或地方免疫程序的疫苗(扩大免疫)接种.由于疫苗是控制预防疾病有效、经济的方法,扩大免疫无疑为儿童的健康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免疫的扩大,一方面使用疫苗增多,引起各种反应增多,接种纠纷也增多;另一方面免疫的扩大,熟练的计划免疫工作者相对不足,人为的接种纠纷在增多,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拴劳;张培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5年3月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20例,效果满意,现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综合、归纳、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余波;刘金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加强对类赫氏反应的认识.方法对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68例进行分析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明确了肺结核化疗中可出现类赫氏反应及其特点,提高了对类赫氏反应的认识.结论重视类赫氏反应对结核病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丁卫民;杨俊行;崔秀琴;尚好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近年来,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即往强调早期较彻底的手术引流,目前的治疗原则越来越注重个体化治疗.手术主要针对坏死伴感染、腹腔脓肿、肠瘘、胆道梗阻以及假性囊肿等并发症.我院自1996年8月-2004年8月收治非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18例,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欧天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在应激状况下胃的粘膜组织会出现一种以胃粘膜糜烂或浅表溃疡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危重患儿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为多器官衰竭的诱因.故及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对2001年2月-2003年2月诊疗的危重症并应激性溃疡出血56例报告如下:
作者:任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对白内障尚无肯定的药物治疗方法,所以手术仍是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手段.我科自1998年至今共收治白内障患者600例,其中糖尿病所致白内障70例,均行手术治疗,在护理方面有其特殊性,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珍;车燕;刘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导致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因素,从而实施护理干预,使老年病人恢复正常睡眠状态.方法采用护患访谈式调查法.结果(1)环境因素是影响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2)老年人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也严重影响着睡眠质量的高低;(3)心理及健康状态也是影响老年人睡眠状态的主要因素.结论采取护理干预对老年病人睡眠障碍的纠正是护理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
作者:陈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氟喹诺酮药为一类广谱抗菌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自1962年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到1978年发现在喹诺酮类药的骨架6位上添加氟原子、7位上的H由哌嗪基或其衍生物取代,可增强药物与细菌的结合能力以及对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这样构成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使抗菌谱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提高了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葡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的活性,也加强了对革兰氏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的活性.近几年新开发的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成,进一步加强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包括提高对肺炎链球菌的活性并扩展至对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的治疗.
作者:陈宏;柯昌毅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