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级责任护士二级查房及体会

李桂芳

关键词:高责护士, 二级查房
摘要:设立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三个层次,实行专科护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二级查房作用,更好的促进高级责任护士在护理业务及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针对护理质量进行效果分析.结果:高级责任护士二级查房,能现场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控制.结论:高级责任护士二级查房除了解决患者现阶段实际存在及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还帮助护士长把好专业质量关,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和提高了护士的专业能力,在面对一些疑难杂症和新技术时也督促了护士去学习和持续的进修.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1例高位截瘫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现报告1例高位截瘫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认为患者病情复杂,卧床时间长,提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呼吸机护理是其重点.

    作者:谢涓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价值.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动脉血管成像(MRA)证实的SSS患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探查其颅外段的椎动脉(VA)、锁骨下动脉(SCA)、无名动脉(INA)、颈动脉及上肢动脉,观察上述血管的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变化.结果:SSS发生于左侧病变21例,右侧3例;CDFI显示VA血流方向完全反流20例,部分反流3例,显示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24例,斑块形成22例,闭塞性改变2例.结论:VA反流是SSS的重要特征,二维及CDFI可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诊断SSS快速、有效、简便、无创伤方法.

    作者:吴齐英;胡兵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浓度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中利培酮、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的高校液相色谱检测法.方法:以氯氮平为内标,待测血清经乙醚提取后,再用盐酸反提取,热水浴下氮气吹干,用定量流动相溶解后进样.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进行分离,UV280nm检测.流动相为甲醇:乙晴:纯水(5:35:60)(v/v).每100ml加入冰醋酸1.8ml,正丁胺1.875ml.结果:利培酮浓度与内标峰高比和血清中的利培酮血药浓度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9998;9-羟利培酮浓度相关系数r=0.9993,提取回收率80%以上.批内RSD和批间RSD均在10%以内.结论: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特异性.适用于药代动力学,治疗药物监测及中毒样本的分析检测.

    作者:杨淑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药结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小肠梗阻处留置,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40例术后反复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X线下经内置金属导丝的引导作用将300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空肠内,抽吸减压,肠梗阻导管前气囊充水形成水囊,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向小肠内移行,到达梗阻处直接抽吸减压或通过粘连部至回肠末端全小肠减压,解除肠梗阻.结果:X线下肠梗阻导管置入空肠时间9~36分钟,平均20±15分钟,成功率88%,另外3例借助胃镜辅助置入.40例肠梗阻解除36例,解除率90%,4例转手术.36例梗阻解除后进行留置肠梗阻导管12±3.0天.随访6个月~1年,3例半年后再发粘连予以重复治疗,其余33例随访期内均未复发.结论:X线下置入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简便安全,疗效明显.

    作者:庞召果;赵富周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微量元素与小儿斑秃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斑秃与毛发中微量元素的关系,从微量元素补充、精神护理、饮食护理改善症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64例斑秃患儿和70例健康儿童毛发中钙、铁、锌、铜、铝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斑秃患儿钙、铁、锌、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斑秃患儿应考虑补充钙、铁、锌,经补充后斑秃症状好转,钙、铁、锌在毛发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胡桂芝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Y形硅胶管引流与自然引流对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Y形多孔硅胶管引流对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7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例,常规手术后切口施行Y形多孔硅胶管引流,连接扬州产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小时;对照组60例在接受常规手术后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法.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Y形多孔硅胶管引流较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法能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

    作者:甘瑾;赵月云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策略

    一般处理对高度疑诊或确诊PTE的患者,应严密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对于有焦虑和惊恐症状的患者应予安慰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胸痛者可予止痛剂;对于发热、咳嗽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大面积PTE可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对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绝对卧床至抗凝达到一定强度(INR在2.0左右)方可轻微活动,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等.

    作者:王正斌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体会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指由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癌性胸水一旦形成,不易吸收并且压迫心肺,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者危及生命,从而使患者生存期缩短,生存质量明显下降.目前治疗癌性胸水的方法和药物有所增多主要有胸腔灌注、外科治疗、放射治疗、热疗等,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是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一大特色,协同西药提高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在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药配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后,部分患者积液明显减少,可避免频繁胸穿,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闻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110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分为细胞学阴性、CIN Ⅰ、CIN Ⅱ三组,均使用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栓治疗.结果:98例患者治疗后HPV定量检测值下降>30%,有效率达89.09%.三组患者治疗有效、无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栓疗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该治疗方法对与不同的宫颈细胞学分级的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慧敏;王永慧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小儿哮喘的西医及中西医治疗分析

    哮喘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而新一代治疗药物的发展使小儿哮喘的治疗趋向多样化.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该病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对于何种方法更有效目前尚无一致结论,本文以后两种方式为对象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

    作者:王树立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天津市某农村社区育龄妇女健康查体3235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本地区范围内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体检妇女3235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查体疾病检出率96.5%,排列前5位的依次为宫颈炎、阴道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盆腔炎,其中以40~50岁为高发年龄.结论:本地区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定期妇科检查,可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庞学芬;袁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和实践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普遍难以保证,相关工作往往到后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原因大致可归结为社区医务人员配备不合理、经费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1],但更直接的因素可能还与工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匮乏、管理制度缺陷、患者互动参与程度低等有关.现通过对基层医务人员及慢性病患者的调查反馈意见,从自身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李保安;路林凤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炎琥宁注射液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hs-CRP和IL-6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作用,并关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治12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老年患者,在实验设计时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中hs-CRP和IL-6的变化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hs-CRP和IL-6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s-CRP和IL-6的表达,进而有效调节的炎性环境,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作者:田建华;田建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Kiss-1、NF-kB及MMP-9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Kiss-1、NF-kB和MMP-9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作用、关系及意义.方法:对Kiss-1、NF-kB、MMP-9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作用与表达进行总结分析.结果:MMP-9能分解细胞外基质,促进异常子宫内膜的侵袭及血管生长;NF-KB能促进MMP-9的生成;KiSS-1则能抑制NF-KB表达.结论:研究KiSS-1、NF-kB、MMP-9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并了解肿瘤浸润和转移机制,可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欣;张志刚;孙金豹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自拟青春消解汤治疗青春期乳腺增生症1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青春消解汤治疗青春期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青春期乳腺增生症患者150例,采用自拟青春消解汤治疗,患者于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服药,2次/日,7天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对月经未来者连续服药2个月.结果:本组治愈69例,显效46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青春消解汤治疗青春期乳腺增生病,可使患者乳腺疼痛症状和经量均得到明显改善,月经周期规则,痛经减少;且具有方便、简单、安全、无激素不良反应等优点.

    作者:张曼丽;崔东晖;李岩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咳喘宁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89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咳喘宁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咳喘宁胶囊,对照组给予博利康尼片,疗程4周.检测肺功能、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5(IL-5)、IgE.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IFN-γ、IL-5和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IFN-γ、IL-5和Ig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喘宁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在改善肺功能,纠正Thl/Th2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方面明显优于博利康尼片.

    作者:王英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青黛内服外涂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同时累及神经和皮肤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其发病突然,常伴剧痛,受累对象常为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差的人群,如不及时治疗,可留下后遗神经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在抗病毒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青黛内服外涂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晓丽;程亚娟;苗丽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藏诺参甘片治疗药物性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藏诺参甘片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藏诺参甘片治疗组和护肝片对照组各28例,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42%,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藏诺参甘片治疗药物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智森;赵献超;高飞;吴存虎;李乃印;张曦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固定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固定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运用疗效.方法: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基于PFNA的髓内固定系统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DHS的钉板固定系统手术方法.结果:经过对比观察,两组在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随访观察,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比较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固定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运用疗效与预后效果都比较好,可根据临床情况推广应用.

    作者:杨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心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程时限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程时限的影响.方法:对拟阴道分娩的产妇117例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产妇产程时限,并设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限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产程中进行心理干预能减轻疼痛,缩短产程,减少出血,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彩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