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丽萍
目的:对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药房处方107989张,对处方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状况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有21215张,占处方总数19.65%,在随机抽取500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56张(11.2%).结论:门诊抗菌药物虽总体使用量不大,总体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应用,医院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工作上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冯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眼球穿通伤是由于锐器或细小金属、矿石碎片飞起击伤眼球所致.伤眼的预后决定于损伤的程度和部位,有无感染或并发症,治疗是否及时恰当,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50例眼球穿通伤患者实施了清创缝合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清普;党永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见病之一,临床上主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曲艺平;杨建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CD3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38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SLE患者PBL CD3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CD38的升降与抗dsDNA抗体的水平呈正相关(r=0.68).结论:CD38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它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朱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2010年末,送检自主研发的BF-51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653-2008<血液分析仪>的要求[1],对仪器的线性、重复性、携带污染率进行了检测,并与XE-2100血液分析仪进行准确度及相关性的对比实验.
作者:潘清纯;常淑芹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静脉输液置管的护理,为了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332例,男2例,年龄30~61岁,分析观察了这些患者静脉输液置管针的使用.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27人,时间2~5天,无1人发生静脉炎,但是此法限制了患者头颈部活动.3例患者在化疗完7~10天时穿刺处皮肤才发生红、肿、痛,另有2例患者21天后再行化疗时发现上次穿刺处皮肤呈褐色且有痒感.结论:因乳腺癌患者切除了病变乳房和清扫了患侧腋窝下淋巴结,故穿刺和注射时难度大,要求技术高,严禁在患侧上肢进行,输液时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适当部位为健侧前臂及重要结构上覆盖有大量皮下组织的部位,而且要连续进行6次化疗,所以要保护好血管,严格按照静脉注射原则进行.
作者:张雪芳;马海勤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分析2009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发挥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9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多,ADR累及的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应重视ADR,加强对ADR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徐慧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中央髓鞘溶解症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非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临床非常少见,常见于快速纠正低钠血症后.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现将本院发现的1例EPM患者报告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林春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常见、也是临床难治疗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房颤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导致病人残疾甚或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
作者:谷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作用,并关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治12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老年患者,在实验设计时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中hs-CRP和IL-6的变化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hs-CRP和IL-6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s-CRP和IL-6的表达,进而有效调节的炎性环境,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作者:田建华;田建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护理要点,大限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方法:收治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1例,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等.结果:23例患者随访5~20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5例(48.4%),良11例(35.6%),尚可2例(6.4%),差3例(9.7%).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重要保证.
作者:游淑梅;郭莹莹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单用格列吡嗪继发失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单用格列吡嗪失效患者加用阿卡波糖口服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PINS)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数(BMI).结果: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甘油三酯下降明显.结论: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应用治疗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郭向红;郭晓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解郁健脾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80例加用解郁健脾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郁健脾汤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豆建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小儿遗尿症是指小儿≥5岁,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而醒后方知,并反复出现的一种儿科常见病,排尿≥2次/周,持续>6个月.伴有倦怠、面黄、形瘦等症状.无明显生理反应和其他不适反应.中医称小儿遗尿、夜尿,多因肾气未充、复感寒邪、或肺脾气虚、固摄无权或肝胆热甚、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作者:刘如林;张金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髋部骨折即股骨颈骨折,包括粗隆间、粗隆下及囊内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病.髋部骨折多数须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以利早期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致肺部感染并发症等.近两年来共施行此类手术60例,年龄75~101岁.现将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探讨如下.
作者:杨德祥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影响中学教师身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特点,并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学教师2005年~2010年教师健康体检结果临床资料.结果:排在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高尿酸血症.以2010年体检结果为例,前5位集中分布在35~55岁.结论:中学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中学教师特别是35岁以上老师的健康知识的宣教,做到定期体检,疾病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余秀峰;陈润钿;李润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肾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衰竭的共同途径[1].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因子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等一系列器官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乎参与了肾纤维化每一方面的进展[2].现就近年中医药抗肾纤维化中干预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邢瑞贤;万红波;郑栓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以减少护理纠纷与风险的发生,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方法:对新生儿科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完善护理服务及制定防范风险的各项制度,且实行了人性化管理,合理配备科室人力资源.结果:通过加强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加强,消除了护理环节中不安全隐患,降低了护理投诉率和差错率.结论:制定和加强护理风险防范预案与有效管理,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消灭护理中的缺陷,可明显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作者:欧阳晓红;何茹;江新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通过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CT或MRI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认识,指导治疗和预防.方法:采用螺旋CT常规(必要时MRI)扫描的病例,回顾性分析了10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CT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分布在大脑深部的位置,包括放射冠、基底节、内囊、丘脑及脑干等部位.较多病例为多发性病类,极少数病例单发且无症状,病灶发生在脑内的重要功能位置,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结论:CT或MRI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助于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丁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比较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进行手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传统护理,一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血压无变动率72.3%,心率无变动率78.5%,无焦虑状态的患者75.4%,无不良反应的患者86.2%,满意率高达97.65%;传统护理组血压无变动率49.2%,心率无变动率46.2%,无焦虑状态的患者43.1%,无不良反应的患者73.8%,满意率仅88.37%.结论:护理干预的要点在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栾艳霞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