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的基因克隆

霍红旗;黄志刚;王晓梅;邢继英;刘殿武;刘树贤

关键词:肝再生增强因子, 基因克隆, RT-PCR, 蛋白表达
摘要:目的克隆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编码序列,并在原核细胞表达.方法按文献报道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从2周龄大鼠肝组织提取RNA,利用RT-PCR扩增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区;将PCR扩增片断亚克隆到pBV22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后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果从大鼠肝脏的RNA中扩增到长约400bp的ALR cDNA编码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文献报道一致;重组克隆经热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15kD大小的蛋白质,与预期值一致.结论从2周龄大鼠肝组织中成功克隆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并获得了原核细胞高效表达.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在ICU应用八例报告

    我院ICU自1997年至1999年,采用带气囊的双极起搏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8例,在没有X线的引导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允孚;王凤英;郭小芙;方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78例体会

    50年代末,Boucher[1]首先将椎弓根螺钉应用于临床后,我国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引进并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脊柱的多种疾患.由于该系统的介入,使脊柱手术和疾病愈后都有了质的飞跃.自1995年至今,我们对7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严重的压缩骨折(椎体压缩范围在40%以上)、腰椎滑脱及腰椎不稳等病人施用RF、Steffee、C-D内固定,其中不乏教训,现总结如下.

    作者:唐小穗;孙广才;刘宇;王宇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ICU病房中的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用药复杂繁多,如无畅通静脉将会延误抢救时机.我科从1997年12月~1999年1月以来,共行中心静脉插管51例,及时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机,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郑为红;罗彦丽;范瑞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23例报告

    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方法虽多,但复发率很高,为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于1999年3月以来,我们对23例28只眼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万明;郭东华;蒋银珠;母林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硝唑糊剂根管治疗一次法临床应用35例报告

    根管治疗是口腔科临床工作中重要的治疗之一,常规根管治疗程序复杂,一般疗程需要复诊多次,笔者积累多年临床经验,应用甲硝唑糊剂根管治疗一次法治疗慢性根尖炎,效果很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糜玉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颅多普勒在脑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早期发现急性颅脑外伤病人脑血管痉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5例急性脑外伤病人的脑血流进行TCD动态监测,结合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脑血管痉挛(CVS)对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结果 TCD结果与临床分型密切相关.急性颅脑外伤病人早期大脑中动脉流速(Vm/MCA)<120cm/s者提示预后良好;>140cm/s或<40cm/s者,预后极差.合并SAH者,CVS及脑梗塞发生均高于无SAH者.结论急性脑外伤病人的早期脑动脉血流速度与病人的并发症及预后相关.TCD是无创、安全的动态监测手段,能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作者:高恒;周新民;吴思荣;俞文华;刘希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孤立性肺结节20例CT诊断分析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正确诊断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近年来由于高分辨CT及螺旋CT的出现,对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研究甚多.本文对我院20例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肖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颅内广泛钙化二例报告

    例1,女,34岁,10年前曾偶然昏倒,短暂意识丧失,抽搐,在当地医院治疗,用药不详.后每年发病1~2次,并经常有四肢抽搐,每次发病前几日均兴奋,失眠,乏力,发作后有疲劳、困倦感,父母、兄妹均无此病.体检:发育正常,一般状况可,甲状腺不大,四肢、躯干未见异常;神经系统:击面试验(Chvostek征)阳性、束臂试验(Trousseou征)阳性.

    作者:刘农场;霍杰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再手术前影像学分析与术式选择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再手术前影像学特点对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7例腰椎间盘再手术前影像学资料作系统分析,明确腰椎管骨性增生程度,残留关节突完整性、下腰椎稳定性、神经根管大小,有无神经根病变如肿瘤、畸形,瘢痕压迫的严重程度等,据此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并与术中病理发现对照,随访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52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探查结果相同,影像学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91%.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4%(48/57).结论腰椎间盘再手术前影像学特点的系统分析对术式选择具有不可缺少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步云;唐国智;张伯勋;付祖国;贾云飞;陈小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由于可以大大减少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理想的手术方法.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手术过程复杂,始终无法在基层医院开展.从白内障囊外摘除过渡到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是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内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尚不普遍.作为基层医院,我院于近年购置了超声乳化设备,为白内障手术在基层开展创造了条件.现将我院运用超声乳化技术开展白内障手术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何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青少年期脚气病八例误诊分析

    脚气病临床表现复杂,常易误诊,现搜集我院近5年来误诊的8例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识别能力.

    作者:熊光正;王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防护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为防止医院感染,一次性的注射器、输液器已广泛用于临床护理工作[1].作者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4所医院的临床护士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俸云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防滑脱张力带内固定新法21例报告

    日常工作中,需手术治疗的骨折如膑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内外踝骨折等,多采用张力带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技术,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观察到应用这种方法,在术后功能锻炼的过程中,常有克氏针移位钢丝滑脱的现象.从1994年开始,试用一种新方法,使固定好的克氏针尾部折弯后,再以已经拧好的钢丝袢入针尾,起到了限制克氏针转移和滑脱的作用.治疗21例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刘黎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病人自控镇痛中管理失误六例分析

    手术后切口疼痛被长期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在临床应用后改变了这种观念.PCA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康复.但是PCA治疗中管理不善或操作失误影响镇痛效果,严重时可发生并发症.本文拟对病人自控硬膜外(PCEA)镇痛中管理失误的教训进行总结.

    作者:姜德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内sIL-2R测定及意义

    目的探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对正常对照、PVR患者的玻璃体、血清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ant,RRD)患者的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血清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PVR组玻璃体sIL-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玻璃体、RRD视网膜下液的含量(P<0.01);PVR组血清sIL-2R含量高于正常对照和RRD血清的含量(P<0.01,P<0.05).结论 PVR患者全身及病变局部均有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存在,以视网膜局部尤为明显;局部免疫反应在PVR的发病中起作用.

    作者:王景文;王桂云;张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消化道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消化道肿瘤的治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无法耐受手术及术后复发、转移及晚期肿瘤病人,采用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我院从1998年3月至2000年11月,共收住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27例,现将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耿素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离子加速电化学治疗晚期肝癌13例报告

    目的进一步探讨超声引导下离予加速电化学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3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离子加速电化学治疗,术中电压6~9伏特,电流50~70毫安,治疗时肿瘤内注入5%盐水2ml+卡铂100~200mg.结果 CR(完全缓解)5例(38.5%),PR(部分缓解)4例(30.7%),有效率(CR+PR)69.2%.一年生存率为84.6%(11/13),三年生存率38.5%(5/13),五年生存率7.7%(1/13).结论超声引导下离子加速电化学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中晚期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肝癌治疗.

    作者:陈静瑜;潘兆麟;吴鹏西;何毅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48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48例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32~65岁,平均52岁.均经B超或CT、穿刺抽液及囊液分析证实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其中单发囊肿31例,2个囊肿12例,3个囊肿4例,4个囊肿1例,共计71个囊肿.囊肿直径3.0~16 8cm,大于10cm的巨大孤立囊肿6个.

    作者:刘新群;李相芬;郭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加异丙酚380例报告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它在人口计划及个人家庭计划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人工流产也给受术者带来某些创伤,如精神上、心理上的紧张或抑郁,机体的病痛及器官的损伤等.所以选择适合于个人的流产方式,加大安全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使用口服米索前列醇,配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这一方案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勤;鲁小娜;朱水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多巴胺-速尿治疗重症新生儿硬肿症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多巴胺-速尿联合用药治疗重症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2例)加用低右-多巴胺-速尿,每天1~2次,疗程5天,与对照组(32例)比较临床疗效、复温时间(小时)、排尿时间(小时)、硬肿消退时间(天)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5%(P<0.05),复温时间分别为(12.5±3.35)h和(14.9±3.29)h(P<0.01),排尿时间分别为(6.06±3.06)h和(7.81±3.49)h(P<0.05),硬肿消退时间分别为(4.72±1.86)d和(6.56±2.36)d(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13.25±4.41)d和(16.59±5.21)d(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右-多巴胺-速尿治疗重症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疗法.

    作者:赵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