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围手术期路径护理体会

许红玲

关键词:食管癌, 手术前护理, 手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路径护理经验,使手术的危险性降低到小程度,促进早日康复.方法:总结对435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路径护理措施及体会.结果:本组共435例,手术切除413例,切除率为94.5%,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4例,脓胸3例,肺部感染及肺不张4例,乳糜胸1例,死亡2例.结论:食管癌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做好围手术期路径护理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积极作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透表凉营解毒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1.5岁,2007年12月15日初诊.患儿4天前起伤风、轻咳、微热,在当地卫生站治疗2天,发热逐渐升高.昨天上午到本院门诊静脉补液治疗,下午及晚上又发热,今天上午在本院门诊静滴先锋霉素,肌注复方氨基比林,冬眠灵、非那根,口服紫雪丹及中药1剂,用小儿退热栓塞肛,发热未退,于下午4:00请会诊治.

    作者:何修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50例临床体会

    资料与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产科收治住院孕产妇7118例,前置胎盘病例56例.施行剖宫产术50例,手术率为89.46%.据统计,发生前置胎盘的孕妇85%~95%为经产归,可因多次刮宫、分娩、子宫手术损伤子宫内膜而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再次受孕时,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供血不足,从而刺激胎盘面积增大,延伸到子宫下段.手术瘢痕可引起胎盘在妊娠晚期向上迁移,形成前置胎盘.手术率上升,则与病人的保健意识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关,本组56例前置胎盘中无死亡病例.

    作者:张爱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

    护理质量监控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终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自2004年初洁净手术术室起用以后从自我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及外部控制等不同侧面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管理监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通过查房,质量分析会、满意率调查等不断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并从反馈中找差距,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达到有效的控制,而且不断的总结经验,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并逐步走向全面的质量管理.

    作者:李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开展模式

    目的:提高居民保健意识及生活质量,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开展的模式.方法:选取雁江区11个居委会人群为对象,对他们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的发生.结果:结合经常性的职工查体、妇女病普查,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可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结论:以健康教育开展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社区居民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居民保健意识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娟;温秀梅;雷光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云南白药治疗肝脾肿大46例临床观察

    资料与方法纳入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肝脾肿大分轻度、中度和高度,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第6版中的肝脾肿大诊断标准和彩超提示来确定.

    作者:王志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膝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对膝关节镜下行LARS人工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探讨.方法:护理LARS韧带重建手术患者18例,手术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或后交叉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促进早期病情康复.结论:对该种病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准确把握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心理情况,及时作出个体化的调整,将护理工作做到位和做好,可以获得良好的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作者:梁梅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超声观察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病人及5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7.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1.1%)与11个(17.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运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列出,提出护理安全策略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结论: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冯德芳;鲁静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产后大出血的防治及护理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防治及护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任务.

    作者:景列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进气管返折用于休克病人浅静脉穿刺80例临床观察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以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静脉穿刺,提高一次性成功率是抢救休克病人成功的关键.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将进气管返折后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云霞;王道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胸骨肿瘤切除钛网重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6例胸骨肿瘤切除肽网重建患者围术期护理.主要通过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做好术前宣教;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胸廓形态,做好疼痛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及肺栓塞,做好出血与气胸的观察护理,预防胸骨感染.6例于术后6~11天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切口均一期愈合.

    作者:王东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62例,其中行非手术治疗34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例的54.8%,治愈32例,2例失败后改手术治疗.

    作者:王庆玉;王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如意珍宝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如意珍宝丸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00%,86%,治愈率分别为84%,56%,P<0.05,故认为两种治疗方法测定的结果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如意珍宝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作者:李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前牙松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前牙松动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3年后临床疗效观察,了解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法在前牙松动中的实用性.方法:对36例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松动,用凹槽式牙周夹板进行固定,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判定其成功与失败,并随访3年.结果:3年成功率为91.6%.结论:建议使用凹槽式牙周夹板固定前牙松动,并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云;李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与健康指导

    目的:分析总结莫尔道嘎地区妇女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情况,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方法:对1856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妇科病和乳腺病普查.结果:宫颈糜烂、乳腺增生发病率较高,次之是阴道炎、附件炎、宫颈息肉、霉菌及滴虫性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癌,没有发现子宫脱垂病例.结论:要广泛宣传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教育广大妇女定期参加妇女病普查与科学诊治,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健康水平.

    作者:王银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床下肝管损伤10例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LC术中胆囊床下肝管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LC术中胆囊床下肝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术中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瘘,其中2例在引流5天内胆瘘停止.其中1例为术后6天才发生胆瘘,再次开腹手术引流4周后胆瘘停止.单枝胆囊床下肝管9例,2枝1例.结论:LC术中在剥离胆囊床时要特别留意有无异常管道,胆囊切除后在胆囊床及肝门部放置白纱布以便发现不明显的胆瘘,胆囊取出后应常规检查胆囊标本有无除胆囊管及血管外的异常管道.术中发现异常应中转开腹.

    作者:孔祥红;李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聚焦超声仪治疗外阴白色病变44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收治外阴白色病变患者44例,年龄24~75岁,平均35.2岁.病程<3年8例,3~10年32例,>10年4例.根据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ISSVD)1987年制定的新分类法[1]分为硬化性苔藓18例,鳞状上皮增生26例.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阴道超声引导下对盆腔小包块的治疗

    资料与方法2008~2009年接受阴道超声下行穿刺治疗的盆腔包块(直径<5cm)患者共40例,年龄20~45岁,平均33.6岁.仪器设备:彩色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4~8MHz,并附有相因穿刺支架,阴道穿刺针为16号深静脉穿刺,长约30cm.

    作者:铁晓玲;任玉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与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难治性高血压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与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确诊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下接受健康教育,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入院后第15天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两组进行难治性高血压病知识调查,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并在出院4周后回访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第15天实验组问卷及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出院4周后血压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家属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娟英;吴桂真;汪小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4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4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丽科伟)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结果:治疗组发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缓解、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开始缩小、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痛,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出现粒细胞减少,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安全性好,效果明显.

    作者:黄诚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