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崔晓军;张业辉;张剑凯;郭金华;杜以宽
目的 探讨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6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对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2).结论 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石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7年3月的4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患者为用药后眼压超过40 mmHg,即持续性高眼压,对照组23例患者为用药后眼压不足40 mmHg.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滤过泡分型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予以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滤过泡分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普通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类似,但持续性高眼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进行治疗.
作者:秦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两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 研究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为71.43%,数据对比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可提高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飞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吞咽缓解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100例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患者饮食干预;实验组50例,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氧驱动雾化吞咽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两组干预后近期效果及KPS评分.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显效27例,有效19例,有效率92.0%,患者KPS平均提高(16.7±3.1)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吞咽可有效缓解放射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减轻吞咽疼痛及困难,有助于改善患者功能状态.
作者:黄玲;王敏;杨书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流产后即时应用新型的短效口服避孕药进行治疗并分析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对112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1~112),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短效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炔雌醇三相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转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半个月后复查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平均内膜厚度为(7.87±2.57)mm,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流产术后即时应用新型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以减少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更快恢复月经周期,且服药期间可有效避孕,更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延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3级中医五年制学生共6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人.研究学时为8学时,均由相同教师授课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操作考试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测试成绩(84.29±7.91)分,对照组学生测试成绩为(80.32±6.55)分,试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谭超;董巧稚;孙海燕;马丽珍;黄象安;林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中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和缩宫素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引产的孕足月产妇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试验组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比较两组产妇引产成功率,产妇分娩结果 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产妇引产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剖宫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取得的引产效果比缩宫素更好,能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陆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阴式彩超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随机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治的联合彩超进行诊断的3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全部进行了阴式彩超的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其手术效果有效率为97%,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者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结论 采取阴式彩超对患者进行术前诊断,能够更好的反应出患者的具体情及部位,方便医生准确的把握患者病情进行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
作者:李翠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耐多药及疑似耐多药肺结核的消毒隔离管理方法 .方法 研究对象以我院2015年8月9日—2016年12月27日的66例耐多药及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消毒,观察组予以消毒隔离管理.观察两组感染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感染概率为0,总满意概率为93.94%,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针对耐多药级疑似耐多药肺结核,应积极采取有效消毒隔离管理.
作者:曹晓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患者行角膜缘肝细胞移植术的疗效,总结术后复发的原因,提出应对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我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共150例(120眼).回顾性分析患者行角膜缘肝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对术后随访3个月、4个月、5个月的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复发原因.结果150例(120眼)均手术治愈,治愈率达到100%;术后3个月复发3例(3眼),复发率为2.0%;术后4个月5例(6眼),复发率为3.33%;术后5个月8例(10眼),复发率为5.33%.结论翼状胬肉患者行角膜缘肝细胞移植术的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也较低.但术后复发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实践操作中,应该术中规范操作,合理使用类固醇等,以积极的措施降低术后复发率问题.
作者:孙居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检测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水平,探讨Lp-PLA2水平与脑梗死体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提供帮助.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病时间均小于48 h,并且血脂均为正常范围内.另选取门诊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的Lp-PLA2浓度,和血清中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以及总胆固醇(TC)的浓度.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Lp-PLA2浓度为(168.57±28.36)μg/L,实验组血清中Lp-PLA2浓度为(229.67±24.73)μg/L,两组Lp-PLA2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组血浆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IHSS评分的Lp-PLA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NIHSS评分的升高,Lp-PLA2的浓度越高.Lp-PLA2水平与LDL-C、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TC、HDL-C以及CRP呈负相关.结论 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是一种与脑梗死相关的重要物质.并且Lp-PLA2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风险,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显著增高,和脑梗死体积无相关性.
作者:闫秋月;赵连利;崔宁宁;谷聚贤;王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4月收治的70例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手术结束前10分钟给予观察组患者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给予对照组患者泵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T2、T3、T4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史俊武;贺杰;潘燕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中药结合乳管镜介入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乳管镜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药结合乳管镜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78.9%;对照组治愈率为53.3%(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中药结合乳管镜介入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作者:周荣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二胎全面开放政策下,各级医院产科医生对产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为改进培训课程提供依据.方法 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对高龄再生育孕前评估、高龄再生育辅助生育技术选择、高龄再生育的围孕产期管理内容需求大,需求大的课程组织形式是互动式交流座谈.结论 大型妇产科专科医院作为培训基层产科医生的有效平台,应以需求为导向突出课程内容实用性,系统化整合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构建长效评价支持体系.
作者:唐国静;阮恒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发病时间窗均为4.5 h内,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每组再按照脑梗死严重程度分为轻度(n=20)、中度(n=20)、重度(n=20),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曲酶联合氯化钠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轻度、中度患者治疗24 h、7 d的NIHSS评分低于重度患者(P<0.05),且低于对照组轻度、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重度患者(P<0.05),且高于对照组轻度、中度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吴新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病例式教学在内分泌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68名学生作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运用传统讲授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病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两组成员的综合考试成绩及技能测试成绩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观察组在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诊断依据三个方面测评得分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病例书写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及其他能力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分泌科教学中应用病例式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
作者:娜迪拉;张丽;古丽阿依木·阿不力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切口长度(2.5±0.4)cm,平均手术时间(45.2±15.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8±11.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9.2±2.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8±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痛苦少,而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从而提高了预后效果.
作者:钱建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改善咳嗽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IgG数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儿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甘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为研究组(核磁共振)与对照组(CT).对比诊断结果 .结果研究组、对照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7.7%、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积液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较CT更高.
作者:张顺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变薄、黏膜肌层变厚、胃酸分泌减少或伴肠上皮或假幽门腺化生为其病理特点,临床以上腹部疼满、嗳气、纳呆、日久不愈及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属中医胃痞、胃脘痛、嘈杂以及痞满等范畴.1978年,世界卫生组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有明显优势.文章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入手,运用常用的经方辩证施治,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牟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