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美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比较及其启示

刘佳衡;田娜;王琛

关键词:医学生教育, 科学研究训练, 中、美医学院校, 比较
摘要:新时代的临床工作者除了具备必需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需具备广泛的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文章比较了中、美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异同.相比于美国我们医学生科研训练起步晚,缺乏医学前教育和医学教育阶段针对性、系统性科研训练课程(或计划).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医学生教育改革已经广泛开展,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能力的培训也已经在各大医学院校拉开帷幕,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不断完善的、结合规范和个性化的医学科研训练模式出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对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进行探讨.方法 对本院在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2例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甲状腺激素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降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且变化幅度小于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疗效显著.

    作者:包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中医三科痔疮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均接受消炎、止血、肛门外洗等基础护理,研究组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痔疮症状消失时间;护理前后痔疮症状临床评分;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肛门疼痛消失时间、肛门水肿消失时间、肛门瘙痒消失时间、便血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和对照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瘙痒症状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瘙痒症状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分别为9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药熏洗可以提高痔疮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游春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飞行员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

    目的 对飞行员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原则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我中心确诊为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飞行员的临床资料40例,对飞行员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40例飞行员中,13例中枕大池囊肿,20例颞部囊肿,左侧小脑半球囊肿4例,右额部囊肿3例;飞行员蛛网膜囊肿直径为1.8~6.5 cm,囊肿直径<3.0 cm的有31例;35例患者脑电图检查正常,5例为边缘状态;10例进行低压舱试验,其中2例检查结果为异常;32例心理测评正常.经航空医学鉴定,31例给予飞行合格,另外9例随访1~3年后,经民航局体检鉴定专家委员会裁定,特许合格,但要求继续进行观察随访.结论 患有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飞行员在飞行的过程中存在失能风险,一旦检查发现为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立即停飞,并接受系统的神经精神检查,并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给出合适的航空医学鉴定结论.

    作者:刘瑞峰;舒长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原发性肝癌早期转移的检测和意义

    目的 研究并分析原发性肝癌早期转移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使用AFP mRNA的检测、与MAGE mRNA的检测,观察原发性肝癌早期转移的情况.结果 全部健康受试者外周血AFP mRNA呈阴性,表明核细胞在外周血中不表达AFP mRNA,为肝癌围手术期全身化疗提供依据MAGE-1与MAGE-3基因mRNA在具体应用中,以巢式RT-PCR方式检测HCC患的表达,便于早发现HCC术后出现的复发转移.结论 原发性肝癌早期转移检测及其意义的分析,有助于早发现肝癌细胞微小转移,为临床具体实践提供依据.

    作者:聂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探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进入我院手术室实习的80例手术室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序号法为依据,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人.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观察组给予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93.21±2.13)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92.11±3.11)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医护合作能力、操作能力、人文关怀、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运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实习生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其理论与实际情成绩,及各项综合能力.

    作者:宋梅;魏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成人教育理论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为寻找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接受病房护士日常规范性护理的基础上,按照成人教育模式进行设计,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高血压的规范性护理.结果 2组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后,抑郁、焦虑、生活质量及患者的认知水平各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改善,干预后2组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教育和综合干预,是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加大患者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注力度,提高患者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是改善维持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红霞;张一帆;马铖;张小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相应病变血管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及相应病变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静息超声心动图,以冠脉造影或CTA为金标准,对比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实验组Tmsv-12-SD%、Tmsv-12-Dif%均高于对照组P<0.05;55根病变血管超声心动图确诊病变血管37根.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好的评价左心室节段性室壁异常情况,对冠心病定性及病变血管定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宋俊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微创颅内血肿切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切除术对于临床高血压脳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7年4月因高血压脑出血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5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23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另22例采用微创颅内清创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明显,同时术程中耗时较短,在出血量的控制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刘星;张卫;金浩;朱扬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缺铁性贫血孕妇给予膳食干预的价值

    目的 探讨缺铁性贫血孕妇给予膳食干预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缺铁性贫血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孕期饮食健康教育,研究组加用膳食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干预前后体质指数、血糖、血红蛋白、两组妊娠结局(孕妇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妊娠糖尿病).结果 两组治疗干预前血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干预后血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中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中妊娠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给予缺铁性贫血孕妇膳食干预,可以改善孕妇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血糖,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作者:石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弥漫大B淋巴瘤中的应用

    目的 集中探讨利妥昔单抗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14年4月—2016年4月因患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于我院肿瘤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其中40例接受常规CHOP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另40例在CHOP方案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和血液系统毒性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临床显效率高,毒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颖;蔡蔚;蒋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41.03%,护理工作满意率74.36%,高于对照组35.90%,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吴海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改良疼痛量表在产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改良版疼痛量表评估其疼痛状态,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用药及护理方案.方法 将本院妇产科于744例待产孕妇,分为一般组和研究组,每组372例,一般组为其提供传统疼痛评估法判断,并提供一般产程护理,研究组依据VAS疼痛评估表,根据产妇不同症状的表现方式和类型,制定出改良版产程疼痛评估量表,为产妇提供相应的止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接受改良版疼痛评估表,64.52%的产妇在生产期间出现严重程度的内心恐惧感;有15.86%的产妇存在呼吸时及伴随疼痛;灼痛及挤压痛、撕裂痛的分布包括9.14%、5.65%、4.84%.一般组产妇372例中,中度疼痛为151例(40.59%),重度为221例(59.41%).一般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0.38%,研究组满意度为93.01%,研究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对于产妇生产期间采用改良版疼痛评估表判断,并采用适宜的镇痛方式,根据疼痛指标为产妇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大部分产妇经干预后,对临床护理模式表示满意.

    作者:王琳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30.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优于PFN内固定,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姜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组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探究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MACE发生情况较对照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能降低患者并发症情况.

    作者:刘博;李大鹏;赵永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 以2015年8月—2017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的不同.结果 两组患者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两种方式对于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着良好的疗效,但是高频振荡通气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稳定,无并发症.

    作者:魏洪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4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在服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及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对护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服药依从率及血压改善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健康知识合格率为(93.5%)、服药依从率(95.7%)、收缩压(123±1.0)mmHg、舒张压(76.5±0.8)mmHg,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血压控制起积极作用.

    作者:蔡田;王艳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对COPD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析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血清BNP、TNF-α 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0%、血清BNP、TNF-α 及脂联素水平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能够降低血清BNP、TNF-α 及脂联素水平.

    作者:吴衡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2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实施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并发症、疾病复发以及转移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朱小波;张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搜集的856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5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相关要素.结果 856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30例,占3.5%;年龄越小或者越大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越高;瘙痒、烦躁,年龄、过敏史、用药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5个因素是不良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856例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无死亡病例,临床用药时,加强临床合理应用与监护,对于具有过敏史、过敏体质的患者应禁用,结合药物的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情况,合理制定给药方案,减少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孔玲娟;赵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

    目的 分析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方法 从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进行探讨研究,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实施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手术之后再实施外科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异同.结果 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对胃癌患者诊断的确诊率比术前胃镜活检明显更高(P<0.05);在黏液腺癌和乳头腺癌的占比上,胃镜活检相对更高(P<0.05),而在印戒细胞癌和管状腺癌的占比上,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则相对更高(P<0.05);在分化程度上看,术前胃镜活检以分化不良型居多,而外科术后病理检查以分化良好型居多,两种检查分化程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实施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检查结果具有一定差异,不过胃镜活检诊断的准确性仍较为理想,对胃癌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玉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