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淑慧;亓志鹏;王喜钟
目的:分析探讨ICU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5月ICU患者88例,根据时间段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VAP发生。
作者:张艳萍;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导管室和心外科被诊断为肺动静脉瘘的15例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常规超声和经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左右心房、心室和肺动静脉血流情况。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15例各房、室腔内径正常,各心瓣膜形态、活动正常,心腔与大动脉连续正常,房、室间隔无回声中断现象,彩色多普勒心腔内未见异常交通血;2例右肺静脉较粗;1例主动脉瓣少量返流;1例肺动脉略增宽。超声造影显示:注入造影剂后右房、右室显影,4~5个心动周期后左房显影,并可看到造影微泡从肺静脉涌入左房,而非房、室穿隔微泡,之后造影微泡迅速进入左心房和左心室,15例均提示肺动静脉瘘。结论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成像技术应用于肺栓塞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4例肺栓塞患者,经GE Discorvery能谱CT对患者实施扫描检查,分析扫描诊断结果。结果44例肺栓塞患者中42例均能实现清晰显影;44例研究对象的肺动脉CTPA发现肺栓塞共计248处。结论针对肺栓塞患者,选择宝石能谱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能够获得良好的显影效果,确定肺栓塞发生部位以及栓塞数量。
作者:金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使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手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试验组的有效率是94%,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4%,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试验组4%出现了伤口感染情况,对照组34%出现了伤口感染情况,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手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感染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姜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30例肾嫌色细胞癌均为单侧发病,右肾14例,左肾16例,20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病灶出现钙化点;6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其中1例瘤体同时见钙化和囊变。其中13例瘤体实性成分均轻至轻中度强化,5例瘤体呈明显边缘强化,5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瘢痕,2例可见中心轮辐状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疝术后脑梗死早期患者接受CT诊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根据2008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的37例外伤性脑疝术后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常规止血和抗感染治疗,术后24 h对患者接受CT诊断的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4 h复查检出脑梗死6例,24~48 h检出13例,3~6 d检出18例,大面积梗死21例,小灶性梗死16例;5例患者强化CT结果显示为大脑动脉或分支动脉狭窄、闭塞,后期复查出现梗死灶;预后良好率62.16%。结论脑疝术后脑梗死早期患者的CT会出现豆状核轮廓模糊、脑动脉致密血管征、岛带及基底核消失征等特征,可以以此作为诊断标准,早期确诊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孙铁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采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乳腺有肿物触及的患者39例,病灶共45个,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依据病灶区颜色采取5分法评估。结果经病理和手术检查,证实31个病灶为良性病变,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22个,>4分9个,分别占70.9%,29.0%;14个恶性病变,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2个,>4分12个,分别占14.3%,85.7%。恶性组中4~5分率为85.7%,高于良性组29.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拓展了超声诊断范围,使常规超声的不足得以弥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上价值显著,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时,仍有一定误诊率,需与多种超声诊断手段结合,行综合评估。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在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中的护理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96例,给予激励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1,P=0.002<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2%,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5, P=0.029<0.05)。结论产妇实施激励式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产率。
作者:柴瑞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胎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胎黄的新生儿8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疗效以及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42/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36/44)。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治疗组短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水平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胎黄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复杂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选择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比对手术后的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逐渐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应选择腹腔镜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强。
作者:缑卫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临床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规律。方法使用检索的方式对具有关键词“厄洛替尼”“不良反应”“规律”“特点”等的研究报道和资料进行查阅,共选取了180篇,180例患者,分析厄洛替尼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病情为肺癌、胰腺癌、喉癌、胃癌、口腔癌。男性比女性多,患者每天使用150 mg的厄洛替尼和其他药物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独用药。不良反应没有规律性,以皮肤系统不良反应为主,42.22%的患者出现该类不良反应症状,39.44%的患者出现了消化系统症状,18.34%的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时候,需要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合理用药,提前预防不良反应,能够提升用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例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实施鼻内镜下等离子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再次发生鼻出血的几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再次鼻出血发生率为0.00%,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可靠,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烨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剂方案,对照组加用益气养阴之中药汤剂,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镜改变情况。结果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据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积分为(29.7±4.6)分,治疗后积分为(12.4±3.8)分,对照组治疗前积分为(28.4±5.2)分,治疗后积分为(19.7±4.4)分。二者治疗后积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法能有效改善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胜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改良过渡性关颅术治疗颅脑创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颅脑创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关颅术,观察组给予改良过渡性关颅术,对比两组预后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过渡性关颅术治疗颅脑创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韩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的缩短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恢复时间。
作者:邱巧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疗法,将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使用常规的超声雾化吸入疗法,采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疗法能使患儿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情况,促进患儿恢复。
作者:张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方法选择812份标本血液、尿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检测812份培养标本,分离病原菌175株,阳性率为21.5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4.00%,革兰阳性菌占43.43%,真菌占12.57%。头孢他啶对肺炎克雷伯菌均较敏感;阿莫西林对对肠球菌较敏感。结论根据药物敏感和细菌耐药性的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王淼;齐弋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疼痛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能有效的减轻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
作者:孟宪宇;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能有效的提高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对老年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疾病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哮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
作者:吴瑞芹;吕维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