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宝石能谱成像在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金晓霞

关键词:宝石能谱成像, 肺栓塞, 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宝石能谱成像技术应用于肺栓塞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4例肺栓塞患者,经GE Discorvery能谱CT对患者实施扫描检查,分析扫描诊断结果。结果44例肺栓塞患者中42例均能实现清晰显影;44例研究对象的肺动脉CTPA发现肺栓塞共计248处。结论针对肺栓塞患者,选择宝石能谱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能够获得良好的显影效果,确定肺栓塞发生部位以及栓塞数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APTT、TT指标时间均比对照组长,且FBI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对老年哮喘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对老年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疾病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哮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

    作者:吴瑞芹;吕维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桂枝茯苓方治疗痛经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方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痛经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桂枝茯苓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逍遥丸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疗效优,应用止痛药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方可缓解患者经期疼痛,减少患者对止痛药的依赖。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毛蚶提取物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毛蚶提取物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通过比较观察抗肿瘤药物联合毛蚶提取物和单用,对人肺癌A 549株小鼠的抑瘤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评价毛蚶提取物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结果联合用药小鼠抑瘤率增高,且白细胞计数下降不明显。结论毛蚶提取物对抗肿瘤药物有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试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用前列地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Cr、24 h UAER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杨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查找,局部应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18个实验结果均表示高血压使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法,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Meta检查分析可以发现,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效果显著于单纯氨氯地平治疗方法,该实验结果需要进一步深究与验证。

    作者: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96例,调查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继发颅内感染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196例患者中有41例(20.92%)患者继发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进行脑室外引流、手术的部位、手术时间、清洁手术等均会导致继发颅内感染。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做到防止脑脊液漏,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等,能有效的减少颅内继发感染。

    作者:李涛;张峰;刘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行有效术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作者:张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纳洛酮和纳美芬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联合高压氧以及分别使用纳美芬、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纳美芬组。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并且联合高压氧治疗,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纳芙芬注射液并且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以及3个月后GO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纳美芬组较纳洛酮组治疗14 d后格拉斯哥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美芬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优于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作者:韩东;宋伟;夏国庆;张彦杰;祝启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评价胱抑素C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量61例脑梗死患者和5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血压及血糖、血脂、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部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0.83±0.45)mg/L,高于对照组(0.68±0.19)mg/L(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CRP、颈动脉IMT、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正相关(r=0.653,P<0.001;r=0.556,P<0.001;r=0.266,P=0.038),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r=-0.253, P=0.049);与其他各指标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CRP、颈动脉IMT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并且与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任海艳;贾纪荣;刘政;闫海鹏;薛小慧;徐媛琴;孙俊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碱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的9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9例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48例使用常规治疗和茶碱类药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34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75%;对照组有26例显效,10例好转,13例无效,有效率是73.47%。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好,能够起到抗炎、扩张支气管的目的。

    作者:付红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PANSS评分有所降低,但两组SPANSS评分降低情况相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总发生率来看无较大差异。结论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均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具体发生情况不同,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特性进行合理选择,以提高安全性,使疗效得到大发挥。

    作者:孟宪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相关对策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的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提出合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各科室86份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取的86例患者中有62例使用抗菌药物,总应用率为72.1%,应用频率高的抗菌药为头孢类,其次为青霉素类。预防性用药占59.5%,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预防性用药过多,病原学检送率不高等。结论我院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注重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焦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指导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探讨

    目的:探究指导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指导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不足之处和相对应的发展举措。结果通过分析发现高校医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原因主要存在3方面问题,高校从师资方面和教育模式方面存在不足;学生本身缺乏探索的毅力;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缺少对于创新的支持。结论我们要改善高校师资力量和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并且用自己所学为社会谋福利,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作者:刘超;王忠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对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技术的提升提供基础。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20例患者进行活体诊断,并与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比较超声心动图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超声心动图的准确性100.0%。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可应用在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的诊断,是疾病诊断的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赵世佳;杨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大型颌骨囊肿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颌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感染以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率、术后感染率以及病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和复发率。

    作者:邵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家庭访视护理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与家庭功能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家庭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将两社区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访视护理。结果研究组的服药遵从行为及家庭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庭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庭访视护理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性,提升家庭功能,效果突出。

    作者:杜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介入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对介入栓塞术用于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观察组(行介入栓塞术)与对照组(行外科手术),每组4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以介入栓塞术治疗可取得较佳疗效。

    作者:王颍超;侯国欣;韩文豪;刘磊;张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中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导管室和心外科被诊断为肺动静脉瘘的15例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常规超声和经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左右心房、心室和肺动静脉血流情况。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15例各房、室腔内径正常,各心瓣膜形态、活动正常,心腔与大动脉连续正常,房、室间隔无回声中断现象,彩色多普勒心腔内未见异常交通血;2例右肺静脉较粗;1例主动脉瓣少量返流;1例肺动脉略增宽。超声造影显示:注入造影剂后右房、右室显影,4~5个心动周期后左房显影,并可看到造影微泡从肺静脉涌入左房,而非房、室穿隔微泡,之后造影微泡迅速进入左心房和左心室,15例均提示肺动静脉瘘。结论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