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文华;霍复君;张园媛
目的:本次研究是为了探讨整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救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急救的110例危急患者为对象,对照组采用实传统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整体化的急救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护患纠纷率为6%,对照组护患纠纷率为22%,观察组的有效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救患者实施整体化的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的缩短发病至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血管疾病患者,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深圳理邦经颅多普勒超声对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颞窗、枕窗、眶窗3个检查部位记录血流速度,脉动参数,分析频谱形态变化。结果50例患者通过TCD检查发现20例短暂性脑血管缺血,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缺血性脑卒中,8例血管性头痛。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采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及早发现颅内血管病变并及时为治疗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对早期干预减少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所有患者DC-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CD3+T、NK细胞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Treg细胞表达水平降低(P<0.05);INF-γ、IL-2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效控制癌变病情进展。
作者:周冬霞;陈艳;蔡茂怀;庄志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哮喘患儿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统计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74.2%,低于研究组的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7.8±3.7)d,高于研究组的(5.0±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可提高其临床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作者:吉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中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3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29例患者及时常规护理,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76%。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加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心肌梗死的并发率和病死率,提高身体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作者:林秀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将所有患儿依照年龄分为不同年龄组,对比不同年龄组患儿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各年龄组之间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的比较发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康复护理干预效果逐渐降低,<3个月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3~6个月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8%;>6~12个月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1%;>12个月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7.0%,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采用家庭康复干预和综合性康复治疗等综合性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儿身体各项机能恢复,有效提高患儿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迎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析脑卒中后痴呆患者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注射长春西汀液+高压氧治疗的治疗组与单纯使用长春西汀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长春西汀液+高压氧治疗治疗脑卒中后痴呆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作者:许峰;赵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在诊断时使用超声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3例肺动脉瓣狭窄,对其使用超声时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3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将超声进行结合运用,可提升诊断时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准确率高,是对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调整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云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钾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血管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4例,通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血钾浓度分为2组,即早期低血钾组(血钾浓度小于3.5 mmol/L)以及血钾正常组(血钾浓度在3.6~5.5 mmol/L),观察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钾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血管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当出现前降支血管病变时,易合并有低钾血症,还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例数,其发生例数高于血钾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钾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血管及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永利;张文斌;潘洪涛;王旭渤;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醒脑静对老年肺炎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为(18.5±8.4)mg/L,低于对照组的(67.2±14.3)mg/L,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辅助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C反应蛋白。
作者:翟海英;徐沿民;祝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内固定法,观察组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效果理想。
作者:赵钢;林佳声;尹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标志物CA 153、CA 125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近期收治的肺癌患者46例以及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这两类人员CA 153以及CA 125的变化情况。结果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CA 153以及CA 125检测水平异常率均高于良性病变人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癌患者的诊断中,通过对患者血清CA 153以及CA 125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郜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研究,找到对其为合适的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2月因体外受精,即是胚胎移植而发生中、重度OHSS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对31例OHSS患者中的24例进行全胚冷冻后移植,有17例成功妊娠,妊娠成功率为70.8%;3例进行鲜胚移植,1例成功分娩;还有4例未进行移植。结论通过对OHSS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让患者尽早健康。
作者:丁丽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评分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采用单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粗符合率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时其特异度、敏感度、粗符合率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明显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疾病的诊断率。
作者:吕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亲情护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应用亲情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将患者当做亲人,将护士视为姐妹,以“家庭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患者术后疼痛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护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情护理模式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与关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提升了护理任运的综合素质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王立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26例。西咪替丁组予以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及西咪替丁片治疗,奥美拉唑组予以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西咪替丁组临床总有效率69.2%,低于奥美拉唑组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咪替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2%,高于奥美拉唑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可提高其临床效果,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确诊肺炎合并心衰的82例患儿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循证护理,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憋喘缓解、体温恢复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均更少,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作者:符洁;倪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微课在《成人护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3级二本护理系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老师在讲授的同时,学生参与微课的制作、运用及练习;对照组采用常规实验教学法。结果观察组在课堂注意力、课后主动学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考核成绩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运用于《成人护理学》实验课中可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是90后护理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另一种方式。
作者:郭大芬;陈燕;曾莉;张庆;陈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尘肺并发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60例尘肺并发CDPD的患者,任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吸氧、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对照组不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3%,实验组为96.6%,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尘肺并发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使用抗生素以及其他的药物辅助,能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杨冠英;王春兰;王亚慧;刘英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并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降低或预防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
作者:吴攀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