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论文中统计研究设计

关键词:医学论文
摘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评价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方式。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急救药品的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自我能力评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患者全面实现分级管理,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作者:邵景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中药+西药)治疗模式130例,B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模式130例。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中药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成效更为明显。

    作者:石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索快速康复护理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实际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技术,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技术。结果观察组的排气时间为(22.3±12.8)h,低于对照组(29.8±13.6)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肛门排便时间(44.8±13.6) h,低于对照组(58.8±15.6)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3.12±1.42)d,低于对照组的(4.65±1.32)d住院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对比,观察组(50例)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得分(98.1±12.2)分,对照组(50例)的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得分(83.7±1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更佳、并发症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作者:宋丽娟;王石;刘丽霞;李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0月的196例需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除乳晕以外的切口手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完全切除率、患者及家属对术后美观程度的满意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病灶完全切除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病灶切除率高,术后美观程度好,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

    作者:邹华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56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行传统切口进行治疗,观察组28例通过乳腺下缘切口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对乳腺外形满意评分分别为(39.5±4.5)min、(6.8±1.5) d、(5.1±0.8)分,观察组三项指标为(24.2±2.4)min、(5.4±1.1)d、(1.8±0.7)分,住院时间和乳腺外形满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效果显著。

    作者:陶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关于作者署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析肠梗阻的患病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8例肠梗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给予患者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再行手术治疗,分析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8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79例患者治愈,好转4例,死亡3例,后期转院治疗2例,死亡率为(3/88)3.41%。结论对于肠梗阻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病情加重应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臧圣彬;夏存林;王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球麻痹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总结球麻痹患者的诊断、治疗方式。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球麻痹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本组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本组患者的病发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效果等内容。结果球麻痹患者临床症状以吞咽苦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肢体无力等为主,患者同时可存在中枢性面瘫、咽喉反射衰弱等症状,而患者病发原因则多以脑血管疾病损害为主。本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痊愈34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93.3%。患者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医护人员应该结合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并给予吸痰、给氧、雾化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喉咙、肢体等各项神经功能症状锻炼以促使其快速康复。

    作者:王旭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MMP-2、CXCR 4和BMP-2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的:检测MMP-2、CXCR 4和B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征的相关性,探讨它们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10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MP-2、CXCR 4和BMP-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MMP-2、CXCR 4和BMP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分别与CXCR 4、BMP-2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P-2、CXCR 4和BMP-2共同参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评估乳腺癌的转移情况。

    作者:陈艳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检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PG Ⅱ、PG Ⅰ的含量与胃癌的关系,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线索参考。方法用放射免疫分型的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胃癌患者、胃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 Ⅰ和PG Ⅱ的含量,比较差异。结果和正常人相比,胃溃疡患者的PG Ⅰ稍微升高,而PG Ⅱ明显升高;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PG Ⅰ明显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 Ⅰ水平下降;胃癌患者的PG Ⅰ显著降低,PG Ⅱ变化不显著,但是PGⅠ/PG Ⅱ显著下降。结论对胃癌患者检测PG Ⅰ、PG Ⅱ含量的变化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传统保健体育对大学生颈椎病的防治研究

    目的:对传统保健体育对大学生颈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大学生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颈椎功能锻炼操,观察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传统保健体育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颈椎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颈椎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4.09%(P<0.05)。结论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开展传统保健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单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

    目的:通过对单份、双份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采集前、后血常规的监测,评价采单份或双份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影响。方法抽取本站2015年9月份的单份、双份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各30例,用血小板计数仪分别检测其采集前、后的血常规,并对血小板血常规的主要参数(Hb、Hct、Plt)进行分析。结果采单份或双份血小板的献血者采集前、后的血常规分别比较,其中血红蛋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采双份血小板,外周血的血小板相对下降较多,但仍在正常范围。结论采集单份或双份血小板都是合理可行的,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对缓解临床血小板供应的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龚宏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98例骨质疏松性的脊柱骨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名,观察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的治疗方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疼痛程度下降,后凸Cobb角减小,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伤椎前中柱椎体高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椎体高度,减小了Cobb角。

    作者:宋义博;孟昭磊;辛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对照组(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6%、16.1%(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获得较开腹阑尾切除术更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高殿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BAEP检查在1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BAEP检测在诊断早期1型糖尿病患者颅神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5例非糖尿病的健康人群(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耳部症状问卷调查和BAEP检测。结果16.67%的1型糖尿病患者有耳鸣、听力下降耳部症状,对照组中均无耳部症状;30%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BAEP异常,既有外周性损害,又有中枢性损害不同表现,且以外周性损害居多。结论 BAEP检测对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颅神经和脑干受损早期及亚临床损害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丽娟;雷蕾;马荣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妇科肿瘤诊断的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6例,观察组行超声诊断,对照组行CT诊断检查妇科肿瘤,后将所有患者行病理学检查进行证实,比较两组总妇科肿瘤诊断情况。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对妇科肿瘤的诊断率为91.51%(97/106),其中卵巢癌的诊断率为89.04%(65/73),对照组诊断率分别为78.30%(83/106)、69.86%(51/7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妇科肿瘤的诊断率及卵巢癌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优于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靖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焦虑抑郁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并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从全科医学发展看全科医生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和“二胎”政策的开放实施,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和社区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即全科医学服务被迫切需要。本文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全科医学发展史和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根据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明确现阶段全科医生培养方法目标。

    作者:赵静如;韩一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应用经蝶垂体瘤手术治疗的158例垂体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垂体瘤手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赵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