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宋义博;孟昭磊;辛跃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98例骨质疏松性的脊柱骨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名,观察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的治疗方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疼痛程度下降,后凸Cobb角减小,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伤椎前中柱椎体高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椎体高度,减小了Cobb角。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对烧伤导致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应用探微

    目的:探究对烧伤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举措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烧伤患者140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举措,实验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性护理举措上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意义统计学。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由于烧伤所导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进一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心理障碍,可广泛应用于由烧伤引起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作者:陈真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啶在心内直视手术心肺转流前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在心内直视手术心肺转流前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成人拟施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经外周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速度6μg/(kg·h),观察时间10 min (负荷剂量1μg/kg,10 min内完成注入)。分别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T1)、2 min(T2)、3 min(T3)、5 min(T4)、10 min(T5)的SBP、DBP、HR及SPO2。结果2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D组中与T0比较,T4~ T5的SBP、HR及SPO2降低;D组与N组比较有差异。结论 Dex在此种输注方式下可产生明显的可唤醒的镇静效应,伴有SBP、SPO2降低,HR减慢。但所有SBP、DBP、SPO2、HR均在安全范围。

    作者:宋磊军;魏金聚;尤宗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肾透析患者左心室璧增厚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肾透析患者左室壁增厚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4月肾透析的45例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门诊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有无室璧增厚,有无左室流出道梗阻,观察左室流出道压差,评价左室流出道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室璧增厚发生率为68.9%(31/45),高于对照组的24.4%(11/45)(P<0.01)。观察组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20%(9/45)与对照组的2.2%(1/45)比较(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肾透析患者左心肥厚及左室流出道梗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患者后续治疗有参考价值。

    作者:金芬芬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诊断学临床实验中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并探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诊断学临床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西医结合专业同一班级里54例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学生,对照组常规临床实验教学,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就思维导图教学法对观察组学生做问卷调查。利用考试成绩对两组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基本掌握创作思维导图方法要领并创作出若干疾病诊断学导图,本研究以糖尿病的诊断为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中96.3%认为思维导图有趣,比较感兴趣,认为对学习有帮助,并会把思维导图作为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种良好工具;观察组诊断学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作为诊断学临床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及学习兴趣。

    作者:高燕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抢救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分层级责任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抢救护理配合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小板聚焦、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失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没有很大的差异(P>0.05),经过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责任护理提高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抢救护理的效率,也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非常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抢救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建玲;张艳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护理中不同时段的医护人员划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田美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探讨穴位贴敷护理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应用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后,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穴位敷贴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P评分、SF评分、RE评分、MH评分以及GH评分等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陈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胸腔少量积液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少量积液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0例胸腔积液患者,经检查分析引发胸腔积液原因,且给予合理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效率明显,治愈率87.2%。结论经超声诊断后对胸腔少量积液患者进行合理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从全科医学发展看全科医生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和“二胎”政策的开放实施,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和社区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即全科医学服务被迫切需要。本文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全科医学发展史和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根据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明确现阶段全科医生培养方法目标。

    作者:赵静如;韩一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医学论文中统计研究设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凝血指标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凝血指标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8例妊高征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同期38例普通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对比两组孕妇在妊娠中期与妊娠晚期的凝血指标情况,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观察组孕妇与普通对照组孕妇在妊娠中期的各项指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观察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妊娠晚期的各项指标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正常孕妇的妊娠而言,如果在妊娠晚期时,其凝血指标以高度凝的状态呈现出来,将有利于孕妇产后的止血,但是高凝状态不能发生于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身上,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对于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需要注意预防。

    作者:罗婵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MMP-2、CXCR 4和BMP-2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的:检测MMP-2、CXCR 4和B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征的相关性,探讨它们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10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MP-2、CXCR 4和BMP-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MMP-2、CXCR 4和BMP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分别与CXCR 4、BMP-2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P-2、CXCR 4和BMP-2共同参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评估乳腺癌的转移情况。

    作者:陈艳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包头市第四医院和包头肿瘤医院2011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把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肠梗组的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8%(1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失血量少、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肠梗阻的发生率也比常规开腹手术小。

    作者:吴向铭;赵永祥;张建国;徐永康;李鑫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并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与对照组(76.7%)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观察结肠炎灌肠液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结肠炎灌肠液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60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结肠炎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对照组患者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实验组90%,对照组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炎灌肠液可以促进溃疡性直肠炎治疗,效果明显,无其它不良反应恢复。

    作者:王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乳导管内窥镜在女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乳导管内窥镜在女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48例乳腺疾病患者采用乳腺导管镜进行检查。结果乳腺扩张症37例,乳腺炎28例(并乳腺扩张症17例),乳头内乳头状瘤47例,乳腺导管癌31例,积乳症2例,乳腺结核1例,未发现异常2例。结论乳腺导管镜对诊断乳腺疾病准确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孟伟文;王文卿;汪红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附件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观察组于患者经期第1d开始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于患者经期第5 d后采取阿奇霉素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临床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艾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硝普钠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硝普钠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入院时均给予半坐卧位、高流量吸氧、镇静、利尿、强心等常规急救措施,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急救基础之上加用硝普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2 h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9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急救基础之上加用硝普钠抢救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孙伦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72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根基结果予以相关的护理。结果72例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与社会,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对患者的社会网络进行评估与优化,增强患者和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结论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是确保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来源,护理人员在分析社会支持情况的基础上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现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云玲;龚玉环;陈典典;王海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弱视力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227例为双眼,73例为单眼,总527眼。给予患者综合治疗,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轻度弱视患儿基本痊愈率高于中度弱视患儿,而中度弱视患儿基本痊愈率高于重度弱视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患儿的基本痊愈率高于7~10岁患儿,而7~10岁患儿痊愈率高于11~14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注视性质患儿基本痊愈高于旁中心注视性质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小儿弱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年龄小的患儿、轻度弱视的患儿、中心注视性质的患儿。

    作者:薛金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