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抢救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的作用

马建玲;张艳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分层级责任制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级责任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抢救护理配合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小板聚焦、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失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没有很大的差异(P>0.05),经过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责任护理提高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抢救护理的效率,也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非常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抢救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推广应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安抚与触摸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抚与触摸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眼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为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安抚和触摸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前和术后收缩压差值和心率差值低于常规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眼科手术中给予患者安抚和触摸护理有效稳定生理指标,降低心理压力,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满意度。

    作者:王珍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硝普钠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硝普钠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入院时均给予半坐卧位、高流量吸氧、镇静、利尿、强心等常规急救措施,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急救基础之上加用硝普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2 h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9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急救基础之上加用硝普钠抢救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孙伦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患者均进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结果22例闭合性伤口,5例伤口感染,冲洗后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伤口愈合为甲级,10周后断端骨性愈合。1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出现3例感染,清创后伤口愈合为甲级,8周后骨折端愈合,1例胫前肌腱断裂并发症。结论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能够有效治疗治疗四肢骨折,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松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组,各36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应用个体化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穿刺点出血2.8%、静脉血栓2.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0.0%及非计划性拔管率2.8%均低于常规组22.2%、22.2%、16.7%、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行PICC置管时予以个体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妇科肿瘤诊断的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6例,观察组行超声诊断,对照组行CT诊断检查妇科肿瘤,后将所有患者行病理学检查进行证实,比较两组总妇科肿瘤诊断情况。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对妇科肿瘤的诊断率为91.51%(97/106),其中卵巢癌的诊断率为89.04%(65/73),对照组诊断率分别为78.30%(83/106)、69.86%(51/7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妇科肿瘤的诊断率及卵巢癌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优于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靖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均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4例)患者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添加活血通络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6%)与对照组(7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94.4%)与对照组(81.5%)相比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张璞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精心系统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58例患者通过系统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是0%,痊愈率是100%,平均住院时间是(28.2±3.8)d。结论加强对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精心护理,通过详细观察病情以及针对性护理后,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王少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膝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术后通过早期制动与早期康复介入在关节活动功能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膝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术后通过早期制动与早期康复介入对关节活动功能的比较研究。方法统计我院从2012年10月~2015年3月收录的进行膝关节镜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手术患者108例为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将符合统计标准的52例分为康复组与制动组,术后第2 d立即安排康复治疗,直至术后6个月的为康复组。术后制动2周,无康复治疗安排的为制动组,采用AKS评分、IKDC分级与KOO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KS评分、IKDC分级与KOO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AKS评分均有提高(P<0.01),且康复组高于制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IKDC分级均有改善,且康复组优于制动组;两组患者KOOS总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康复组优于制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术后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能有效提高关节活动功能和肌力的恢复,在对于膝半月板损伤后采取成型或缝合术后的患者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黄榆顺;李恩超;周文忠;程彪;孙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海盐热敷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肌肉痛性痉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海盐热敷在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痛性痉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下肢肌肉痉挛64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海盐热敷;对照组采用局部肌肉按摩。5~10 min对比两组患者肌肉解痉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31.2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于血液透析中并发肌肉痛性痉挛患者,海盐热敷较肌肉按摩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冯小芳;茅松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PVP和 PKP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入选病例分为PVP组(44例)和PKP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和椎体相对高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KP组治疗后椎体相对高度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VP和PKP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具备良好临床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其应用各具优势,均可作为腰椎压缩性骨折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王开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胸腔少量积液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少量积液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0例胸腔积液患者,经检查分析引发胸腔积液原因,且给予合理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效率明显,治愈率87.2%。结论经超声诊断后对胸腔少量积液患者进行合理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斜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斜视是一类儿童常见疾病,斜视的病因包括遗传及非遗传因素,其遗传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然而部分致病基因已经得以确定。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斜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杜静;何勇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例(20.45%)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59例(67.05%)形成斑块,11例(12.5%)颈静脉无明显变化,总检出率为87.5%;斑块:扁平斑26例(29.55%)、软斑19(21.59%)及硬斑14例(15.91%);29例(32.95%)为颈总动脉分叉斑块,17例(19.32%)为颈内动脉起始斑块,13例(14.77%)为其它部位的斑块;管腔狭窄:轻度为28例(31.82%),重度31例(35.23%)。结论颈部超声检查可明确的显示颈部斑块的大小、形状等情况,还可将颈部板块的检出率有效提高,如来院的患者中年龄为中年及以上,可对其进行颈部超声检查。

    作者:乔文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的43例诊断不明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良性病变,1例结肠癌肺转移,均于电视胸腔镜下采取肺楔形切除术;26例原发性肺癌,术中明确病理诊断后,其中21例于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诊治中,电视胸腔镜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殷德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性化护理对烧伤导致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应用探微

    目的:探究对烧伤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举措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烧伤患者140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举措,实验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性护理举措上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意义统计学。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由于烧伤所导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进一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心理障碍,可广泛应用于由烧伤引起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作者:陈真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中药+西药)治疗模式130例,B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模式130例。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中药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成效更为明显。

    作者:石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序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管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结果经规范的入院治疗和护理,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且试验组血糖(5.26±0.02) mmol/l,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4.43±0.03)mmol/l, t=68.04,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4%;患者对饮食知识知晓情况分别为94%、24%;饮食行为正确情况分别8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100%,对照组得分为8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使患者饮食知识知晓和饮食行为正确情况明显提高,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任梅芳;胡晶;王福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促排卵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促排卵效果。方法18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来曲唑组和克罗米芬组,每组92例,分别采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结果来曲唑组的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妊娠率、单卵泡发育率高于克罗米芬组(P<0.05),两组间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妇的促排卵效果优于克罗米芬。

    作者:高洁;范亚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