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内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评估及培养

刘勤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 观察能力, 提高策略
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评估。方法选取12名护士作为评估对象,对比评估对象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分析探讨岗位培训中提升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效果。结果实施岗位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实施后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的日常工作中病情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干预来提升其病情观察能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无缝隙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缝隙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康复效果,促进运动功能的改善。

    作者:薛芬;鲁娟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腮腺混合瘤患者40例,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2014年4月,并将腮腺混合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腮腺混合瘤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庞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PBL教学在人体发育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人体发育学是本科康复治疗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人体发育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实践发现通过PBL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获取新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探索和处理未知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者:刘超;刘乙蒙;王顺;肖建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评估其治愈率、复发情况以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本组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是100.0%,且均无复发现象,护理后的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1)。结论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肯定,治愈率高,且可避免复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作者:范雪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外伤性瞳孔移位的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外伤性瞳孔移位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准分子激光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2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中调整视轴为切削中心。术后3个月记录裸眼视力、屈光度和切削偏心量。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6~1.0,平均(0.83±0.16),与术前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术后屈光度等效球镜-0.50D~+1.0D,平均(-0.46±0.32)D,偏心量平均(0.32±0.16)mm。结论外伤性瞳孔移位合并屈光不正行准分子激光矫正安全、有效。

    作者:柳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心肌标志物检测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MB、cTnI、CK-MB等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标志物检测是一种较为有效、准确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

    作者:陆阳;张丹丹;马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胸腔穿刺所致胸膜反应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胸腔穿刺所致胸膜反应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胸膜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患者胸膜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胸腔穿刺所致胸膜反应。

    作者:呼宝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100例多发性硬化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于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于对照组。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效果明显。

    作者:秦栎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手术切口不同将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胃肠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3例,患者行腹部正中切口;对照组23例,患者行经腹直肌切口,观察两组基本手术指标及切口疝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22.8±31.6)ml,平均切口长度(7.6±1.3) cm,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腹部正中切口施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以此进行胃肠手术治疗时可优先考虑,但仍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仔细斟酌,切不可盲目使用。

    作者:赵祥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AMI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和心肌梗死范围之间的关系。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分析生化指标和心肌梗死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治疗后AST显著高于治疗前,CK、CKMB、Mb、cTnI和cTnT在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I和cTnT三个生化指标随着心肌梗死范围的增大而提高,缩小而减少,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CKMB、cTnI和cTnT指标的水平和心肌梗死范围呈明显的正相关,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改变、病症改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病症(低血压、食欲减退、心律失常、肌痉挛)改善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发热、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显著,临床指标及病症改善明显。

    作者:邵海英;陈凯;沈元丽;尤建立;李杰一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昌吉市区产妇产后抑郁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昌吉市区产妇产后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集的43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评定表(LES)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DS指标平均分数为(36.42±7.66)分,抑郁发生率为45.50%;客观支持以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对产妇抑郁症的发生影响较大。结论对产妇增加客观支持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刺激或许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张洁;武士敏;赵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对老年胰腺癌患者给予术后并发症预见性观察以及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胰腺癌患者3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于所有老年胰腺癌患者,针对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于临床展开预见性观察,并且选择有效方法给予护理干预。观察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于表现出术后并发症的患者,终均未表现出死亡的情况。因为经济费用终放弃治疗的患者1例,剩余的29例患者全部好转,终顺利出院。结论对于老年胰腺癌患者,临床给予术后并发症预见性观察,并且配合给予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临床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针对患者疾病的早期康复可以发挥明显促进作用,终可以将老年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唐亚平;范玉静;杨蕾芳;张静文;李健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医护患协同管理防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跌倒的探讨

    目的:对外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患协同防跌倒管理,降低围手术期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根据医护患协同管理的需要,病区建立防跌倒管理小组,医护协同查房,共同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制定措施,与家属一起共同落实。对患者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实行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对发生的跌倒病例进行资料回访,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结果2015年外科患者跌倒发生率较2014年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对跌倒危机评分准确率和防跌倒护理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患协同管理可提高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对跌倒预防措施的依从性,减少跌倒的发生,并有利于建立合作性医患关系。

    作者:丁亚;买轩;邹启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7天和14天,观察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脑损伤。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运用蒙医药治疗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

    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就诊的75例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辩证分析后给予蒙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41例(54.67%),显效12例(16.00%),有效11例(14.77%),无效9例(12.00%),总有效66例(88.00%);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51例(68.00%),显效9例(12.00%),有效7例(9.33%),无效8例(10.67%),总有效67例(89.33%)。结论对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施行蒙医治疗,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于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再次行植骨PFNA内固定后愈合,PFNA治疗总有效率98.41%。结论以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实现早期不负重活动,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沈素祥;王国喜;刘玉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患者50例,收治时间2014年4月~2015年7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

    作者:田肖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管型与手工镜检符合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管型与手工镜检符合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82例采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对肾小管管型进行检测,屏幕图像审核修改检测管型呈阳性标本,对结果进行记录,采用手工显微镜法鉴别和确认82例标本。结果经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管型阳性标本82例,借助屏幕图像信息,重新审核、修饰管型阳性标准,修审后62例为管型阳性标本,经手工显微镜法56例为管型阳性标准,基于手工显微镜法,IQ200尿沉渣分析仪未审核修改管型假阳性率为31.71%,经图像审核后假阳性率为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图像审核后阳性和手工显微镜确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管管型经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假阳性率较高,检测结果呈阳性标本需经图像信息复审,以保证检验效果可靠性,经图像信息难以判定结果,需与手工显微镜法实施分类检查,并确认管型。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实训中心开放式管理实践与探讨

    探讨护理实训中心开放式管理的必要性。制定开放式实训室管理制度与操作物品绑定制度;建立学生小组长负责制;根据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开放时间。采用三种开放形式,即教学同步型,自选训练型,科研活动型。护理实训室开放式管理激发了护生职业学习兴趣;遵循素质教育宗旨;实现了护理实训资源大化。

    作者:吴翠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