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李江兰

关键词:儿童, 重症肺炎, 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分析患儿在临床发病过程中的相关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典型症状。在治疗后基本好转患儿31例,其肺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会严重损害患儿的肺部功能,并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因此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观察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雾化液。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家属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49/53),高于对照组75%(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63.46%(3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效果明显,家属治疗满意度高。

    作者:李华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急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9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观察组在加强监护的情况下,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比较两组心电图检查QTd值、血浆 NT-proBN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Td值(61.77±7.83)ms及NT-proBNP水平(1256.43±425.63) pg/ml低于对照组(70.63±7.72)ms,(1957.53±356.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急诊治疗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效果理想。

    作者:王吉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3例。随机分组,常规组行常规抗病毒等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干预组心肌酶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总有效率75.61%;干预组总有效率95.2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确切。

    作者:邰建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204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状态、活动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D、NIHSS、CSS、MMSE、SAS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在加强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压力,增加依从性,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小琴;李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不良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尉希凤;赵启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

    目的:试析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胆碱酯酶恢复的时间、平均昏迷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显著。

    作者:白斌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行口腔正畸治疗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础病(牙周病)和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该组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牙周袋深度的变化。结果经口腔正畸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16%,较治疗前患者的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以及牙周袋深度均明显减小,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能够降低牙周袋深度、纠正前牙覆牙合情况。

    作者:陆胜男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8例,根据康复过程中治疗方法的差异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运动疗法,实验组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及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89.9%高于对照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WS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的NWS及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2.4%高于对照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赵志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智能手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及地位。智能手机几乎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医学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智能手机对于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优势无可替代。

    作者:刘杰;柯霞;沈暘;黄江菊;杨玉成;胡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四肢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羊鹏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手写病案对当前教学工作的意义

    手写病案在医学信息化时代对临床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多种途径落实手写病案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包括利用书写病案对学生进行病案书写规范的实物教育、利用手写病案资源进行临床思维训练的教育、利用手写病案资源对疾病诊疗历史进行了解并促进创新思维以及继续重视通过手写病案的方式定时考查实习学生的病案书写能力。同时避免矫枉过正,在革除电子病案的弊端同时又引入书写病案累赘、繁琐、过度占用医生工作时间和精力的缺陷。

    作者:张廷;贺西京;李锋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中型C臂X光机在冠心病中的诊疗价值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型C臂X光机在冠心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选取在我院进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中型C臂X光机下进行冠脉介入诊疗,对其诊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中型C臂X光机下顺利完成冠脉造影检查,均被证实为冠心病,阳性检出率达到100%。图像质量评分为3~12分,其中评分达到7分的患者共有91.67%。48例冠心病患者中,有13例患者在中型C臂X光机下接受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再次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可见病变位置的血管恢复通畅,未见狭窄,且均未出现并发症。经检查,医护人员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未出现职业暴露危害事件。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介入诊疗过程中,采用中型C臂X光机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魏兆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糖皮质激素眼液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40/41),高于对照组的82.9%(34/4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下灰白色圆点状病变的发生率为9.8%(4/41),低于对照组的22.0%(9/4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糖皮质激素眼液来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伪膜及角膜上皮下浸润等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

    作者:张智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对比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A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HAP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对三组的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显效率为80.77%,常规剂量组分别为95.45%、50.00%,对照组分别为68.00%、20.00%,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大剂量组显效率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其血脂水平,让患者的急性胰腺炎症得到改善,对并发症几率并没有影响。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物和作用。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的72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使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69.44%;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1.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治疗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高血压使用左旋氨氯平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心衰发生率。

    作者:陈立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延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AMI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护能力总分为(112.6±11.3)分,对照组为(98.4±10.5)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云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研讨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状况。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2月所接收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内随机选取127例划分到此次研讨范围的A组中,从同时期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随机挑选43例作为B组,另选取43例健康者划分到C组。A组和C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测定,并将所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研讨对象抗核抗体检出率排序为PBC 88.64%、PSC 66.67%、AIH 39.02%、HBV 6.97%、C组2.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IH患者中检测出LC-1、SLA、KLM-1抗体,其占比分别为12.19%、7.32%、17.07%,PBC患者中检测出Gp210和SP100、AMA-M2,占比分别为29.55%、18.18%、90.90%,B组和C组均为检测出任何抗体,A组中PBC和AIH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C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接受自身抗体检测可为判定疾病时提供可靠性依据,在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病上发挥中重要性作用。

    作者:金淑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Seminar教学法在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Seminar教学法可以促使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介绍Seminar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具体实施方法及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意义。

    作者:马晨光;龙波;唐之音;田悦;吴秀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经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回归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与尿激酶溶栓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慕晓辉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PBL结合案例教学在儿科学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案例教学,在儿科学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重庆医科大学2008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儿科方向48名学生的儿内科教学中,第一学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第二学期采用新教学模式。在第二学期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较的问卷调查。结果 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儿内科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学生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自学能力及表现与表达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 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模式适用于儿内科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晓燕;于洁;洪思琦;苏庸春;吴道奇;刘恩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