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智能手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刘杰;柯霞;沈暘;黄江菊;杨玉成;胡国华

关键词:智能手机, 医学教育, 网络教育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及地位。智能手机几乎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医学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智能手机对于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优势无可替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型C臂X光机在冠心病中的诊疗价值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型C臂X光机在冠心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选取在我院进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中型C臂X光机下进行冠脉介入诊疗,对其诊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中型C臂X光机下顺利完成冠脉造影检查,均被证实为冠心病,阳性检出率达到100%。图像质量评分为3~12分,其中评分达到7分的患者共有91.67%。48例冠心病患者中,有13例患者在中型C臂X光机下接受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再次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可见病变位置的血管恢复通畅,未见狭窄,且均未出现并发症。经检查,医护人员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未出现职业暴露危害事件。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介入诊疗过程中,采用中型C臂X光机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魏兆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延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AMI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护能力总分为(112.6±11.3)分,对照组为(98.4±10.5)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云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慢性盆腔炎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取的50例盆腔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增强患者手术之后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作者:郭文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Seminar教学法在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Seminar教学法可以促使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介绍Seminar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具体实施方法及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意义。

    作者:马晨光;龙波;唐之音;田悦;吴秀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研讨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状况。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2月所接收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内随机选取127例划分到此次研讨范围的A组中,从同时期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随机挑选43例作为B组,另选取43例健康者划分到C组。A组和C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测定,并将所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研讨对象抗核抗体检出率排序为PBC 88.64%、PSC 66.67%、AIH 39.02%、HBV 6.97%、C组2.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IH患者中检测出LC-1、SLA、KLM-1抗体,其占比分别为12.19%、7.32%、17.07%,PBC患者中检测出Gp210和SP100、AMA-M2,占比分别为29.55%、18.18%、90.90%,B组和C组均为检测出任何抗体,A组中PBC和AIH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C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接受自身抗体检测可为判定疾病时提供可靠性依据,在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病上发挥中重要性作用。

    作者:金淑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探讨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使用静脉双磷酸盐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搜有患者采用静脉双磷酸盐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过去10年内静脉双磷酸盐使用率不到40%。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8.10±1.13)分;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3.10±1.27)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6, P<0.01);临床有效率为78.4%。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为(57±7.8)分,治疗后为(69±8.6)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7, P<0.01)。结论恶性肿瘤晚期使用静脉双磷酸盐治疗的止痛效果突出,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改善,骨转移进展时间推迟,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作者:秦迎春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6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收治的1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7)与观察组(n=67)。对照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F、GLS及6min W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患者LEVDD、GLS均降低,LVEF及6 min WT均升高,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心功能指标。

    作者:张孝忠;扈腾腾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8例,根据康复过程中治疗方法的差异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运动疗法,实验组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及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89.9%高于对照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WS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的NWS及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2.4%高于对照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赵志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早期镇痛在胫骨平台骨折创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早期镇痛在胫骨平台骨折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镇痛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镇痛。对比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和小腿大周径。结果入院72 h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中0~3分患者所占比例为26.67%,小腿大周径为(30.24±2.65)cm,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镇痛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肿胀情况明显减轻。

    作者:施耀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检验结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组)的血清检测结果,包含血清抗-MP-lg M检测、冷凝集试验、C反应蛋白和血清酶学等四项检测内容,并且同78例小儿细菌性感染肺炎(细菌感染组)的以上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支原体感染组血清抗-MP-lg M检测结果、血清冷凝集试验结果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原体感染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血清检测结果(1)血清抗-MP-lg M阳性几率、冷凝集试验及血清酶水平均升高;(2)血清C反应蛋白无明显升高。

    作者:颜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为90%,治疗依从性为92%;对照组的疾病知晓率为78%,治疗依从性为82%,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使用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十分理想,临床疾病知晓率高,依从性高,患者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

    作者:孟令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精神分裂症中医治疗45例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自由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获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有效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作者:刘丽微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潘立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预见性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0.5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预见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产后0.5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作者:朱美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急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9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观察组在加强监护的情况下,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比较两组心电图检查QTd值、血浆 NT-proBN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Td值(61.77±7.83)ms及NT-proBNP水平(1256.43±425.63) pg/ml低于对照组(70.63±7.72)ms,(1957.53±356.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急诊治疗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效果理想。

    作者:王吉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肾功能衰竭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透析中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肾功能衰竭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透析期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2例肾功能衰竭乙肝病毒携带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7±4.7)分,护理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2±4.1)分,护理满意度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功能衰竭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期间,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魏桂芹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超长垂体降调节对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价值

    目的:探究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长垂体降调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胚胎移植前是否进行GnRH-a垂体降调节,将其分为GnRH-a人工周期组(n=103)和单纯人工周期组(n=6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胚胎移植数等。结果 GnRH-a人工周期组患者黄体酮日内膜平均厚度(9.65±1.66)mm、冻融胚胎移植胚胎数目(2.02±0.66)个及妊娠率45.63%(47/103),GnRH-a人工周期组患者妊娠率与单纯人工周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超长调节具有改善子宫肌瘤腺肌病患者妊娠结局的优势。

    作者:王孜涵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1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显著。

    作者:王彦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60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究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接收的60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出现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同时探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患者本身有肺部疾病的历史、胃管留置、发生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患者出现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对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注意,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状况,使其而及时恢复。

    作者:景俊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分析患儿在临床发病过程中的相关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典型症状。在治疗后基本好转患儿31例,其肺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会严重损害患儿的肺部功能,并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因此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江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