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探析

刘金波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 依达拉奉, 脑血栓,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脑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本院心脑血管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奥扎格雷钠药物,实验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药物,对比疗效。结果与对照组81.8%(18/22)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好转率95.8%(23/24)更高,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I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 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治疗好转率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重点探索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有效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初~2014年底在我院接受首次心脏介入手术的50例患者,护理干预应用于25例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干预应用于25例观察组,对比两种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高达20.0%,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4.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0%,护理差错发生率低至0。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过对照组。对照组的满意度76.0%,低于观察组(96.0%)。结论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欧仁琪咪克;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ACS/RIS系统在多院区医院放射科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PACSRIS系统在多院区医院放射科中的应用,概述其在多院区医院放射科工作中的实施现状及应用,详细叙述其工作特点。方法对我院使用的心医国际RIS和PACS的构成和工作流程及特点进行概括,对比放射科原先的检查流程和工作效率,XE-PACS和RIS对多院区医院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行分析。结果PACS 和RIS是现代化数字医院核心数字系统,其在医院影像科的作用是凸出的。而XE-PACS和RIS不但具有传统RIS和PACS的所有特点,还加入了更多的功能,为放射科医生在多院区医院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结论 PACSRIS在多院区中的应用明显的简化了工作流程,缩短的病人就诊时间,节约了医疗资源。

    作者:董世杰;李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对乳腺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乳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3例观察组和43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获得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为74.4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乳腺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作者:王利;李永红;刘丹丹;景晓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100例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胞磷胆碱、脑活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好,有效率高。

    作者:郝桂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就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70例小儿腹泻患儿,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护理家属满意度以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腹泻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刘银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方法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和对照组(稳心颗粒)各48例。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81.3%),心律失常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浆D-二聚体和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及FDP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8例DIC患者为DIC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和18例DIC疑似患者作为疑似组。用Sysmex CA-1500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检测DIC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DIC组两指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IC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及FDP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有利于DIC的早期临床诊断、监测疾病进程、判断治疗疗效及有效的预防疾病恶化提供了可靠的观察指标。

    作者:王克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在2012年11月~2014年12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栓塞后神经功能康复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予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应用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栓塞后神经功能康复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并且患者的护理效果也显著提升。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辨治在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辨治在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其进行中医辨治,所有患者均使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脉注射液250 ml,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在所有38例患者中,有效率观察组89.5%,对照组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ALS治疗前总积分为(25.31±5.15)分、治疗后为(31.12±4.05)分,对照组治疗前总积分为(23.11±4.11)分、治疗后为(27.02±3.23)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治,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牟艳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新生儿的颅脑采用CT与彩色型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经CT与彩超检查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价值。结果经彩超检查16例新生儿的颅内出现出血现象,CT为12例;彩超检查9例缺氧缺血类脑病,CT为12例;彩超检查20例脉络膜丛出现囊肿,CT为0例;彩超检查0例蛛网膜的幕下与下腔出血,CT为4例;彩超与CT对新生儿病灶的范围具有一致的敏感性。结论采用CT与彩超检查新生儿的颅脑疾病,对病变种类、分级及范围等有各自优势,应结合情况选择合适方法,以提高准确率。

    作者:李爱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IRF-2在胰腺癌中的功能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与探讨IRF-2在胰腺癌中的功能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ETT检测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与PANC-1的半数计量,对以上两种细胞对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程度加以了解,选择较为耐药的细胞对IRF-2对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进行进一步探讨。结果 MIAPaCa-2与PANC-1细胞中均存在IRF-2基因表达,PANC-1细胞中比MIAPaCa-2高,吉西他滨对MIAPaCa-2细胞半数有效剂量明显低于PANC-1,P<0.05,药物作用72 h后,干扰IRF-2表达细胞IC50值低于PANC-1对照细胞,由此表明,IRF-2基因表达下调后,提升了PANC-1细胞对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结论研究表明,IRF-2干扰技术特异性能够有效提升PANC-1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施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脑电双频指数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进行七氟醚吸入麻醉手术的患儿共计150例,采取电脑抽签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根据常规观测方法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采取脑电双频指数观测方法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七氟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11.32±0.43)ml、(0.78±0.11)min、(1.54±0.76)min,对照组的七氟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14.32±0.65)ml、(0.90±0.13)min、(1.89±0.77)min。观察组的七氟醚用量少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给予小儿进行全身麻醉治疗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对于稳定患儿生命体征,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都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翁洪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麻醉分析

    目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麻醉方法以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麻醉方法以及麻醉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并且术中无死亡病例,42例患者术后1 h内将气管内插管拔除后群补清醒,1例患者因病情加重送入监护病房。患者手术后的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优于术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以及麻醉药物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对麻醉处理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来保证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者:刘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米诺环素治疗皮肤病的相关方法

    目的:分析米诺环素的综合性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完成皮肤病患者的综合性治疗过程。方法采用皮肤诊断的相关治疗过程的,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皮肤感染情况、淋巴疾病、非免疫球菌的综合性泌尿炎症疾病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研究米诺环素的不同剂量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米诺环素的综合性治疗效果,实现对不同皮肤疾病的有效化治疗控制。结论采用米诺环素对各项皮肤类疾病的患者治疗过程具有较为合理化的控制管理,对综合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临床治疗使用价值。

    作者:张云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应用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方法选取76例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实施持续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38例实施脑室外引流,术后5 d实施腰大池引流。结果两组脑室引流顺畅时间、第三、四脑室内水肿消除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颅内感染、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效果显著。

    作者:李凤强;赵英志;李浩;孙宇男;王斌;刘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乙肝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辅以护理干预的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9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入院后院方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接受不同的护理服务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91%,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为77.5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22, 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比较探讨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患者组,并抽取同期到院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两组均于清晨静脉采血以进行抗CCP抗体和RF检测,计算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总符合率。结果在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中,患者组在抗CCP抗体和RF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测方法敏感度等价值的比较中可见RF的敏感度略高于抗CCP抗体,但抗CCP抗体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总符合率均高于RF,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与RF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具有诊断价值,但RF更具敏感度,而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检测更具价值,根据两者的不同,联合应用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更具重要意义。

    作者:魏善和;吴莉;闫丽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慢性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加用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上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98%,两组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经调查,患者在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后复发率很低。

    作者:王晓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上海市某区二级甲等医院引进人才从业环境现状评价及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人才环境对引进人才队伍稳定性的影响,为制定、调整、完善人才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五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6~2014年间引进人才共151人,进行人才从业环境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5份,应答率82.7%。结果引进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不容乐观;引进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与医院领导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医院文化、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对人才队伍的稳定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引进人才队伍的稳定性是医院整体人才队伍稳定性的缩影,人才的成长与效用发挥需要合适的人才环境。

    作者:林鸣芳;顾明英;陈奇;周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贫血患者诊断中血液检验60例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检测患者血液中平均红细胞血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水平,对数据进行记录,并选取20例健康人的正常值与其进行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HC、MCH、MCV与健康人相比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能够使治疗更具有目的性。

    作者:王琰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