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肖骅;徐嘉蔚;罗素新;王曦;董倩

关键词:心血管,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基础与临床结合, 教学探索
摘要: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心血管医师的重要途径。传统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科学学位培养目标混淆不清,课程设置陈旧,忽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偏重理论知识考核。针对这些不足,分别从课程设置、专业英语和前沿知识学习、导师和科室作用及临床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改进,加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为提高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配合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目的:针刺配合火针放血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1日~2015年3月15日于我院收治的5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火针放血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提供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结果观察组2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3.1%(27/29),对照组2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27/28)。结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大,但对照组略好于观察组,针刺配合火针放血治疗能够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艾诗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在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帕瑞昔布钠的静脉注射,实验组则是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之后,实验组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其 BCS 舒适评分较对照组高,实验组的吗啡追加用量、芬太尼用量以及 PCIA 的次数较对照组少,P <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的临床效果好,可以减少术后镇痛药使用量。

    作者:张景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帕金森抑郁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5周后的抑郁程度及抑郁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5周后的抑郁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抑郁综合征,能有效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郭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冠心病采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诊冠心病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采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并就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结果 CAG 检查50例中冠状动脉正常23例,属阴性。异常27例,属阳性,共55支病变血管。腺苷显像结果:显像正常24例,显像异常26例,病变血管53支。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异(P >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腺苷负荷试验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合,在冠心病诊断中具较高安全性和准确性,临床价值较为显著,且简便可行,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郭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疾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2~2014年我院接收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64例,全部患者都接受常规抗感染解痉挛治疗,观察组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患者接受治疗4小时和24小时后的 pH,PaO2、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为观察组优秀,患者 HR/RR 明显下降,SaO2有所提升, P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具有非常明显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效果。

    作者:林庆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基础胰岛素联合小剂量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及低血糖反应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联合小剂量格列美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和低血糖反应。方法选择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24周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变化。结果两组 FBG、2hPG、HbA1c 治疗后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 HOMA-IR、HOMA-β均得到改善(P <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BMI 治疗后变化不大,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反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小剂量格列美脲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曹贵文;陶庆利;杨春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病变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内异症,是育龄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可达10%~15%,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研究指出,在位内膜病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在位内膜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关注在位内膜异变,通过改变在位内膜生物学、组织学特征,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及治疗内异症也将是未来临床研究的重点。针对细胞因子、基因等多种水平给予治疗,即在“在位内膜源头论”的基础上治疗作用进行研究与探索,将为治疗内异症提供新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马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关于作者署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RGP配戴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 RGP 佩戴综合疗法应用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间收录的患有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大龄儿童及青少年8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观察组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20 d 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2.5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RGP 佩戴综合疗法在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晨霞;张慧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硫普罗宁联合匹格列酮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估硫普罗宁联合匹格列酮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饮食运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硫普罗宁肠溶片20 mg,3次/日口服,并联合匹格列酮30 mg,1次/d 早餐前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表现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改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硫普罗宁联合匹格列酮在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可以使临床症状与肝功能显著改善,疗效显著。

    作者:蔡玲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分析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麻疹合并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21例,采用综合护理。护理1周后比较两组的退热、退疹和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在退热时间(4.58±1.48)、退疹时间(7.54±1.58)和住院时间(7.8±1.4)上小于对照组[(7.23±1.54)、(11.28±1.26)、(12.7±1.7)](P <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5%)大于对照组(61.9%)(P <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缩短患儿退热、退疹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素绸;许玉凉;林秋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PBL教学结合英语查房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 PBL 教学结合英语查房在心血管内科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4月心内科轮转的122名医学生纳入研究,抓阄随机分为观察组(62人)和对照组(60人)。观察组轮转期间给予PBL 教学结合英语查房的教学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法。轮转1个月后进行考核并调查满意度。结果出科时,两组考核成绩均有提高,与本组入科时成绩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且观察组出科成绩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组出科成绩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满意率87.10%,对照组满意率31.67%,两组满意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8.9830,P <0.05)。结论 PBL 教学结合英语查房可提高心血管内科实习教学质量,更能满足医学生的需求。

    作者:苏强;伟明;闭奇;李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关于作者署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情况。方法根据2012~2013年我院接收的8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抗生素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是(10±3.2)天,退热时间平均是(3.0±1.1)天,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5.2±1.5)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14±4.1)天,退热时间平均(3.7±1.1)天,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6.9±2.1)天,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有效率75%,观察组有效率9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对照组是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可以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刘云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30例。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采用莫西沙星0.4 g ivdrip Qd×7 d 标准治疗。治疗组加用治咳川贝枇杷滴丸4粒 Po Tid×7 d。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以咳嗽积分下降一级所用时间(h)作为生效时间进行 Kaplan-Meier 分析,探讨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辅助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白细胞总数、咳嗽症状均有显著差异,P <0.05;(2)治疗组在中医症候评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组咳嗽单项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组在生效时间上较莫西沙星单药组更快,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咳川贝枇杷滴丸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效时间方面较单用抗生素治疗有优势。

    作者:朱振刚;熊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钢板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在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钢板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在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劈裂型股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疼痛改善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效果优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单。

    作者:李忠心;顾笑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放射 CT 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45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扫描心电门控的技术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验,同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钙化斑块1 mm 组检验出的数据以及小钙化斑块在当中的数目为依据,得出3 mm 组检验出的钙化斑块的数目多,有30个,其中小钙化斑块的数目为19个,说明3 mm 组检验出的钙化斑块以及小钙化斑块的敏感性比较低。结论经过验证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时,1 mm 层厚的钙化检验比3 mm 层厚的钙化检验更有优势,尤其是对于小钙化斑块的检验,在临床上更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毛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84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采用微创软通道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常规的治疗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6%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樊旭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脑出血的手术和超早期止血治疗研究

    目的:评价脑出血超早期止血治疗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38例纳入 A 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54例纳入 B组、采用血肿穿刺抽吸术52例纳入 C 组,对比30日内死亡例,术后30日 GOS 评分、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A 组死亡5例、B 组死亡7例、C 组死亡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 SSS 评分高于 A 组,C 组 ADL 评分高于 A 组、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肿穿刺抽吸术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增强存活患者生活能力。

    作者:肖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包娜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