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蕴楠
妇产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临床工作中实习护士存在角色意识薄弱的问题,不能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对患者情况不了解、关注少,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收集实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提升实习护士角色意识。
作者:马燕青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 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Col es骨折移位的患者426例,其中手法复位腕伸位固定230例,腕屈位固定196例。对所有患者随访,对比两组的骨折再移位率;评定骨折愈合后的腕关节功能,比较优良率。结果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伸位的骨折再移位率20.9%低于腕屈位的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0%高于腕屈位的79.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 es骨折的再移位率低,疗效明显。
作者:绽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异时性重复癌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统计分析2004年1~2014年12月77例中国知网收录的异时性重复癌病例报道。结果77例异时性重复癌中男性居多(64.94%),首发癌、第2癌、第3癌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肠道癌(22.07%)、乳腺癌(15.58%)、生殖器官恶性肿瘤(9.09%);余下为肠道癌(19.48%)、食管癌(16.88%)、生殖器官恶性肿瘤(14.29%);肠道癌(23.26%)、胃癌(18.60%)、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1.63%)。结论临床中应提高对异时性重复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刘文苏;赵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我国外科教学中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的效果。方法收集我国2015年2月6日前所有已发表的在外科教学中用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分析两种方法对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PBL+LBL组与PBL组相比,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的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相比学生的实践成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外科教学领域,PBL+LBL教学模式较PBL模式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
作者:刘阳;刘清峰;吉鸿;陆宏伟;黎一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大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大出血的产妇120例,分析产妇的出血原因和出血量。结果胎盘因素16例,占13.33%,子宫收缩乏力79例,占65.83%;子宫裂伤25例,占20.83%。子宫收缩乏力所占比率居较高水平。胎儿因素出血量为(1065.1±2.3)ml,产妇因素出血量(890.4±2.4)ml。结论临床需要加大剖宫产大出血的原因观察,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剖宫产大出血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仝中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79例分为两组。其中双低组:电压100 KVP,电流自动350~750 mA, ASIR 40%,造影剂威视派克270 mgI/ml,三低组:电压100 KVP,电流固定值200 mA,ASIR 40%,造影剂威视派克270 mgI/ml。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CNR值及辐射剂量的不同。结果对照组扫描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结论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毛旭;刘刚;何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CO中毒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度CO中毒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20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痊愈17例,痊愈率85%;迟发脑病1例,发生率5%;死亡2例,死亡率10%。结论对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综合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急性重度CO中毒可以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应充分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王慧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执业护士80名,对所有护理人员均给予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优于培训前,两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培训,可以让护理人员更好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作者:黄翠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病理学是一门通过观察疾病形态学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疾病基本病变,理解疾病发病机制的形态学学科。受课堂时间和标本切片数量和质量限制,目前病理学实验课安排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形态学教学中数字化教学成为可能。应用数字化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对基本病理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季菊玲;陆锦标;陆鹏;陈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调查男性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思想现状,探讨男护生实习培养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向。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进入临床实习后期45名本科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男护生实习前后对护理工作思想认识、择业态度有较大差异,实习后仍愿从事护理人数比例由实习前56.25%下降到43.75%。结论实习后期男护生思想认识、择业态度比实习前有较大差异,部分学生思想动摇,考虑改行,教育工作者应考虑男护生培养存在问题,思考应对方法。
作者:牛开洪;张丽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35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并通过后期电话回访方式统计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积极心理干预可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春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我院于2014年7月开始使用3 D腹腔镜,随着技术及设备的进步及更新,腹腔镜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多。腹腔镜手术具有分期准确、创伤小、输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及医生所接受。对3D腹腔镜妇科手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作者:吴晓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过程中应用腋下小切口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130例分为2组,每组65例。研究组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方法;对比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方法。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术后5个月复发率为4.62%低于对比组10.7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时,腋下小切口是一种疗效较好的辅助手段,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李东旭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中血脂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4例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检验血脂能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肿瘤体积和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扫描系统以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计划系统制作相应的3个靶区,分别命名为GTV-N、GTV-P以及GTV-T,研究并分析每个靶区里肿瘤体积和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GTV-T小于100.00 cm3患者的生存率高于GTV-T大于100.00 cm3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运用CT扫描系统以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计划系统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适当增加放疗的剂量有利于预后。
作者:王红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行单项射频热凝治疗,研究组行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范智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是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临床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初阶段,对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带教工作,确保实习效果是教学医院尚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我院临床教学和管理的实践,对实习教学进行探析。
作者:唐雪鸿;刘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收集6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甲状腺素片实施治疗,观察组使用左甲状腺素钠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左甲状腺素钠效果更好,安全性更好。
作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名脑出血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接受健康教育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7.5%,对照组为57.5%,观察组在关于脑出血护理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对于疾病的态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采用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加完整的健康教育理念。
作者:任静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 10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8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指标、1年病死率及住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 10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效果显著。
作者:李振;吴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