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D腹腔镜手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吴晓灵

关键词:3D腹腔镜, 临床护理, 实习教学
摘要:我院于2014年7月开始使用3 D腹腔镜,随着技术及设备的进步及更新,腹腔镜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多。腹腔镜手术具有分期准确、创伤小、输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及医生所接受。对3D腹腔镜妇科手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对临床检测样本展开,进一步对其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80例患者的临床检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组样本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观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的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检测样本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采用严格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马毅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清热泻火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清热泻火法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接受清热泻火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性的西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泻火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治疗活动能够缓解症状。

    作者:张进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症状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服用区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rTMS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CST在正确反应数及完成分类数方面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PT评分,及WCST其他项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TM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方法。

    作者:冀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谈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模式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先提出,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就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江颖;冯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综合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将其按照年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两组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远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紧张度、并发症发生率均大于观察组,术中配合度与术后情绪良好者所占比例均小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实施综合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术中配合度,而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魏锦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标本稀释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稀释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ELISA初筛试验HBcAb结果阳性标本200例,其中HBsAg、HBeAg或HBeAb、HBcAb阳性标本94例设为乙肝携带组,HBsAb或HBeAb、HBcAb阳性标本106例设为健康组。分别将待测血清作1:30倍稀释,再用ELISA法进行HBcAb的检测。结果94例乙肝携带组标本稀释后HBcAb结果与原倍结果一致,仍为阳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06例健康组标本经稀释后21例结果阳性,85例结果阴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ELISA法直接稀释检测标本的核心抗体易造成低浓度的标本结果呈现假阴性,造成核心窗口期患者的漏检,不仅给临床诊断带来麻烦,也会对安全输血造成很大的隐患,建议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两对半检测应采用原倍血清进行试验。

    作者:康素花;陈俊伟;张春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使用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治疗的90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cr(肌酐清除率)、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ER(你到蛋白排泄率)、CRP(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TC、LDL-C、UAER、VEGF、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cr指标, 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VEGF水平,发挥保护肾脏作用。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晓敏;房立丽;于大利;王海英;王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79例分为两组。其中双低组:电压100 KVP,电流自动350~750 mA, ASIR 40%,造影剂威视派克270 mgI/ml,三低组:电压100 KVP,电流固定值200 mA,ASIR 40%,造影剂威视派克270 mgI/ml。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CNR值及辐射剂量的不同。结果对照组扫描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结论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毛旭;刘刚;何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了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4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FM评分、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的F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恢复快,患者接受度高。

    作者:邵长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使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62例,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满意度93.5%高于对照组70.9%,研究组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9.7%vs 14.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焦虑评分(36.0±4.8)分、抑郁评分(36.2±6.0)分均低于对照组(42.3±3.2)分、(44.5±2.6)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几率。

    作者:李欣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急危重症患者中临床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讨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8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死亡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有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作者:纪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280份,将其按照采血方式分成静脉血组、末梢血组和动脉血组,对比3组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动脉血与静脉血8项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组各项检验结果与静脉血组比较,RBC、WBC、PLT、Hct、Hb检测结果末梢血组低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末梢血组MCV值的检测结果高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检测结果稳定性较差,建议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作者:祝晓静;曹秀芝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35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并通过后期电话回访方式统计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积极心理干预可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春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有效性及安全性初评

    目的:探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4组,对比分析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服用阿司匹林3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运用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控制好剂量,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奉先;蔡淑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征和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肝炎21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6例,肝衰竭2例,通过临床检测分析研究患者的营养代谢特征与营养干预措施。结果60例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机体能量与物质代谢的变化。结论根据患者机体能量代谢改变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有利于避免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对于提高抵抗力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作者:窦现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是97.7%,对照组为8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好,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姜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废弃一次性弯盘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使用废弃的药盒代替一次性弯盘的方法以及相关意义。方法收集在实际手术中使用废弃药盒代替一次性弯盘的实例,分析在此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废弃药盒代替一次性弯盘的过程中,不良反应以及差错出现的概率和常规的使用一次性弯盘的发生率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废弃药盒代替一次性的弯盘不会影响正常治疗,能够改善在临床上医疗成本以及护士的工作量,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

    作者:金京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分析护理人员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的培训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执业护士80名,对所有护理人员均给予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优于培训前,两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培训,可以让护理人员更好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作者:黄翠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观察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地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治疗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发病情况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治疗后的发病时间较试验组短,对照组发病频率较试验组更频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较单独使用西医方案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更优,且具有效果显著、发病时间渐短、发病频率减小等优点。

    作者:汤泓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