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刘晓敏;房立丽;于大利;王海英;王春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有良好的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王汝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1例第2次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引起速发性过敏反应的护理体会

    目的:掌握规范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注意事项。方法通过1例第2次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引起速发性过敏反应实例,分析该药物过敏反应出现原因,探讨过敏反应护理体会。结果经过及时抢救和对症处理,患者于7天后痊愈出院。结论护理工作中,时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可以预防或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司尚芬;王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老年手术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44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43例给予吸入麻醉。结果实验组苏醒时间(16.98±6.34)min、导管拔除时间(10.96±5.32)min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31.11±10.12)min、导管拔除时间(19.10±6.57)min;术后MMSE评分:术后1 h(26.10±1.38)分、术后3 h(28.95±1.13)分、术后6 h(29.01±0.76)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 h(22.78±1.49)分、术后3 h(24.52±1.10)分、术后6 h(25.86±1.1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保留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其效果优于吸入麻醉。

    作者:占胜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管外科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加强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选取2014年6~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管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9%,无意外事件发生,对照组满意度为82%,意外事件率为1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血管外科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可提高护理安全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作者:康爱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尿潜血阳性的临床意义及中医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使用中医治疗方法来进行尿潜血阳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0例尿潜血阳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提供辨证治疗,对照组不使用止血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是42.22%,有效率是86.67%,对照组治愈率20%,有效率57.78%。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潜血阳性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应该要进行辨证分型,并且合理的使用止血药物,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任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1.11%高于对照组7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感,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黄景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1例贝伐珠单抗致高血压脑病的护理

    介绍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首次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后出现高血压脑病的治疗及护理。经过40 h迅速、平稳降低血压及颅内压,高流量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和降压后护理后,患者病情平稳。

    作者:刘晓珊;王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重症颅脑损伤者的ICU监护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重症颅脑损伤者ICU监护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随机选取重症颅脑损伤者65例作为试验组,对其采取ICU监护和护理,对照组由另外随机抽取的65名重症颅脑损伤者患者组成,对其采取常规脑外监护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护结果、护理效果、并发症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采取ICU监护和护理的患者静脉通道、人工气道建立所需要时间、病情变化需行复查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ICU监护和护理的患者效果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监护能够及时、系统、连续的严密监测患者的情况并根据监护结果快的掌握病情变化,有效地缩短救护措施实施所需的时间,能够提高处理重症颅脑损伤的效率。

    作者:孟凡菲;张晶;宋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程度和疼痛对患者情绪、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疼痛控制和健康教育情况的满意度,指导护士做好对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护理和宣教。方法选取朝阳医院2010年3月~2010年5月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中文版,对研究对象在手术后第2天进行疼痛的相关调查。结果骨科患者手术后早期疼痛普遍存在,术后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对患者的情绪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日常生活影响严重。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控制状况和疼痛控制的教育方面不甚满意,疼痛控制的教育有待加强。结论对于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护理,护士应当因人而异,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减轻疼痛感;以多种形式加强对于术后疼痛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宣教,促进患者术后舒适,尽早开展术后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作者:汤丹丹;高丽;徐莉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阿苯达唑对犬弓首线虫幼虫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苯达唑对不同感染时间的犬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犬弓首线虫感染期虫卵感染昆明小鼠,按照药物不同剂量和虫卵感染时间分组,动态观察阿苯达唑抑制犬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的疗效。结果采用相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的感染小鼠,通过减虫率统计结果分析,各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相比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增高,胆碱酯酶降低,血清淀粉酶无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苯达唑治疗犬弓首线幼虫移行症有较好的疗效。药物疗效与剂量、治疗时间有密切关系,血清酶的变化与组织损伤也有密切关联。

    作者:杨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机化性肺炎患者20例,对其进行检查与治疗。结果患者镜检均发现支气管肺泡腔中机化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填塞,并有小气道疏松纤维肉芽肿沿肺泡腔延伸。结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进行临床表现、CT、病理镜等综合诊断,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胡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左旋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照组为50例健康老年人,对两组人员的血脂代谢特点给予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LDL、T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实施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血脂代谢情况有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

    作者:宋陆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腹股沟疝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5±10.2)min、术中出血量(17.3±2.1)ml、住院时间(2.3±0.7)d、切口疼痛时间(1.8±0.4)d均少于对照组(47.6±11.7)min(、24.9±8.0)ml、(4.4±1.2) d、(2.9±0.7)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床时间(1.0±0.3) d、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时间(1.5±0.3)d均早于对照组(1.9±0.6)d、(2.2±0.6)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用药率(0.0%)、复发率(0.0%)、并发症发生率(1.8%)均低于对照组(14.3%)、(8.9%)、(16.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秀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急危重症患者中临床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讨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8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死亡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有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作者:纪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30例卵巢破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目的:研究卵巢破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破裂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少,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卵巢破裂,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振蓓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CO中毒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度CO中毒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20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痊愈17例,痊愈率85%;迟发脑病1例,发生率5%;死亡2例,死亡率10%。结论对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综合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急性重度CO中毒可以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应充分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王慧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疗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腰背部疼痛、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直达病变部位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保证了手术疗效;同时保留了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郭瑞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46例胃肠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的护理疗效比对照组常规护理的疗效更加显著,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外科实行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稳定情绪。

    作者:赵锦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临床路径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普外科临床实习的140名本科学生,分别采取临床路径教学带教方法和传统带教方法,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路径教学应用于普外科临床带教中,能够进一步规范教学流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作者:排组拉沙拉依阿当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

    目的:分析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监测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患者和健康人共140例,各70例。将原发性高血患者平均分成观察A、B组,将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A组为左心室肥大,观察B组为非左心室肥大。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进行检测,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相关参数值,比较所测的数据。结果观察A、B两组的E 1、E 2值(7.61、9.12)、(8.56、10.58)和E 1/A 1、E 2/A 2(0.72、0.81)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的(10.25、12.67)、(0.94、1.09);观察A、B两组的e值(63.45、64.13)、e/a比值(0.75、0.8)低于对照组的e值(72.33、69.27)、e/a比值(1.04);观察A、B两组的S/D值(1.41、1.38)均大于对照组1.23。三组间进行综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监测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可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情况,同时结合临床上的肺静脉血流参数,能够更加精确的判断出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情况。

    作者:彩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