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腹股沟疝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

王秀彬

关键词:老年, 腹股沟疝,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摘要: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5±10.2)min、术中出血量(17.3±2.1)ml、住院时间(2.3±0.7)d、切口疼痛时间(1.8±0.4)d均少于对照组(47.6±11.7)min(、24.9±8.0)ml、(4.4±1.2) d、(2.9±0.7)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床时间(1.0±0.3) d、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时间(1.5±0.3)d均早于对照组(1.9±0.6)d、(2.2±0.6)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用药率(0.0%)、复发率(0.0%)、并发症发生率(1.8%)均低于对照组(14.3%)、(8.9%)、(16.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阿苯达唑对犬弓首线虫幼虫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苯达唑对不同感染时间的犬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犬弓首线虫感染期虫卵感染昆明小鼠,按照药物不同剂量和虫卵感染时间分组,动态观察阿苯达唑抑制犬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的疗效。结果采用相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的感染小鼠,通过减虫率统计结果分析,各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相比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增高,胆碱酯酶降低,血清淀粉酶无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苯达唑治疗犬弓首线幼虫移行症有较好的疗效。药物疗效与剂量、治疗时间有密切关系,血清酶的变化与组织损伤也有密切关联。

    作者:杨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疗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腰背部疼痛、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直达病变部位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保证了手术疗效;同时保留了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郭瑞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1.11%高于对照组7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感,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黄景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2~3 h后皮肤颜色转红,TcSO2逐渐升高,6 h后PaO2及a/APO2的比值升高,而OI值降低。对照组治疗后PaO2及a/APO2的比值有所升高,OI降低。观察组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曹开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我国PBL+LBL与PBL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我国外科教学中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的效果。方法收集我国2015年2月6日前所有已发表的在外科教学中用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分析两种方法对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PBL+LBL组与PBL组相比,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的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相比学生的实践成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外科教学领域,PBL+LBL教学模式较PBL模式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

    作者:刘阳;刘清峰;吉鸿;陆宏伟;黎一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肝功能检验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监测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3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胆汁酸、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能够对病情、肝组织损伤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有助于临床进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以及预防。

    作者:焦立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核医学在骨转移癌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核医学在骨转移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28名肿瘤患者中采用ECT结合X射线筛选骨转移癌患者40名。对本组患者均采用89SrCl2进行治疗。结果40例病例中,骨转移病灶缩小19例,其中9例病灶完全消除,10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21例无明显变化。疗效评定中显效占30%,有效占40%,无效占30%,总有效率为70%。结论采用ECT结合X射线可有效筛选骨转移患者,89SrCl2治疗骨转移效果明显。

    作者:付玉娟;杨刚;方文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5.6±2.3)分与疼痛评分(2.5±1.0)分少于对照组(8.2±3.9)分、(4.7±1.5)分,术中出血、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相对较少,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够减轻疼痛程度。

    作者:刘敏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有效性及安全性初评

    目的:探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4组,对比分析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服用阿司匹林3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运用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控制好剂量,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奉先;蔡淑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35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并通过后期电话回访方式统计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积极心理干预可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春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患者放疗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患者放疗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2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按时完成率、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健康行为达标率等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咽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确保治疗按时完成,降低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陈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46例胃肠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的护理疗效比对照组常规护理的疗效更加显著,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外科实行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稳定情绪。

    作者:赵锦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在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扫描或低剂量肺CT扫描,对比其得到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和患者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螺旋CT应用在肺部肺结节或肿块的诊断,在肺结节的检出方面有优势。

    作者:孙博;王春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析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郭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腹股沟疝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5±10.2)min、术中出血量(17.3±2.1)ml、住院时间(2.3±0.7)d、切口疼痛时间(1.8±0.4)d均少于对照组(47.6±11.7)min(、24.9±8.0)ml、(4.4±1.2) d、(2.9±0.7)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床时间(1.0±0.3) d、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时间(1.5±0.3)d均早于对照组(1.9±0.6)d、(2.2±0.6)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用药率(0.0%)、复发率(0.0%)、并发症发生率(1.8%)均低于对照组(14.3%)、(8.9%)、(16.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秀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8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研究组8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8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维生素A水平、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内空腹血糖含量、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其体质量指数(BMI)、维生素A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性别所占比例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相关特征,为高危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对疑似病例积极给予各类检查确诊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海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原发性低颅压头痛24例临床探讨

    目的:原发性低颅压头痛24例临床探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低颅压头痛患者24例,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所有头痛情况得到好转出院。结论对于原发性低颅压头痛的患者,应当尽快诊断,给予腰穿、大量补液,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谈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模式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先提出,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就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江颖;冯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尿液分析法和显微镜手工分析法在尿常规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对尿液分析法和显微镜手工分析法在尿常规检查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规检查人群260例,分别展开尿液分析法和显微镜手工分析法进行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60份尿液标本经尿液分析法阳性187份,阴性73份,假阳性率0.77%,假阴性4.61%;显微镜手工分析法阳性156份,阴性104份,假阳性率8.08%,假阴性率18.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液分析法和显微镜手工法在尿常规检测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种敏敏;曹秀芝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及老年前期肾淀粉样变性和皮肤淀粉样变性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及老年前期肾淀粉样变性及皮肤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经肾穿刺确诊肾淀粉样变性16例患者进行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分析老年前期肾淀粉样变性及皮肤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分型。结果肾淀粉样变性可见血管、间质及肾小管壁呈块状沉积的淀粉样物质,KMnO4-碱性刚果红染色AL型15例, AA型1例;AL型显示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沉积。结论肾淀粉样变性多见于中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肾活检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可对疾病的病理学改变情况进行诊断。疑似肾淀粉样变性者应早期进行刚果红染色及肾活检,对特殊部位的皮肤淀粉样变引起注意,加强对疾病的准确判断,以免误诊影响疾病的治疗。

    作者:杨永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