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伟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4例),观察并比较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7%和12.5%,与对照组的72.7%和36.4%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任志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尤瑞克林联合治疗,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22%高于对照组6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后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杨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后切口局部持续浸润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Nacl溶液持续切口浸润;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观察2组进行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镇静评分、疼痛评分都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开腹手术后切口局部持续浸润麻醉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疼痛,降低恶心呕吐的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毕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组40 mg/d,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临床检测样本展开,进一步对其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80例患者的临床检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组样本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观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的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检测样本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采用严格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马毅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分析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外伤性脾破裂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选择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低,满意度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有效,满意度高。
作者:翟洪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郭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晓敏;房立丽;于大利;王海英;王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重症胸外伤行快速维护循环和重建呼吸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救治方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观察组增加快速维护循环和重建呼吸联合救治,对比两组救治效果与RR、HR、PaO2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比对照组63.64%高,两组治疗后RR、HR与PaO2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胸外伤患者行快速维护循环和重建呼吸救治的效果显著。
作者:杜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肿瘤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学科,如何提高肿瘤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模拟教学是临床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模拟教学,进行临床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可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水平。
作者:胡凤娣;李杨;龙庭凤;杨继岚;沈丽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监测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患者和健康人共140例,各70例。将原发性高血患者平均分成观察A、B组,将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A组为左心室肥大,观察B组为非左心室肥大。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进行检测,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相关参数值,比较所测的数据。结果观察A、B两组的E 1、E 2值(7.61、9.12)、(8.56、10.58)和E 1/A 1、E 2/A 2(0.72、0.81)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的(10.25、12.67)、(0.94、1.09);观察A、B两组的e值(63.45、64.13)、e/a比值(0.75、0.8)低于对照组的e值(72.33、69.27)、e/a比值(1.04);观察A、B两组的S/D值(1.41、1.38)均大于对照组1.23。三组间进行综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监测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可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情况,同时结合临床上的肺静脉血流参数,能够更加精确的判断出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情况。
作者:彩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采用胺碘酮联合RAS抑制剂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50患者分为胺碘酮组、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和左心房内径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和左心房内径对比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胺碘酮联合RAS抑制剂治疗显著。
作者:王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过程中应用腋下小切口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130例分为2组,每组65例。研究组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方法;对比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方法。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术后5个月复发率为4.62%低于对比组10.7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时,腋下小切口是一种疗效较好的辅助手段,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李东旭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带教临床医学实习生应遵循认知规律。我们将医学生认知疾病的基本思维规律分为基础和提升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属于理解记忆、整体模仿型思维,提升阶段属于思考、创新型思维。基础阶段是带教的重点,主要是夯实“三基”和训练临床思维;提升阶段应注重培养疾病鉴别诊断能力和学术创新意识。
作者:段绍毅;段于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选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疗效好。
作者:慕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引入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比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下降趋势优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过程中引入护理干预措施,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CO中毒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度CO中毒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20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痊愈17例,痊愈率85%;迟发脑病1例,发生率5%;死亡2例,死亡率10%。结论对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综合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急性重度CO中毒可以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应充分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王慧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黄芪用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与黄芪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选择38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黄芪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5.1%高于常规组的7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bet水平低于对照组,但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ATA-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 L-4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FN-r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效果显著,主要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平衡,纠正其免疫异常情况,防止阿弗他溃疡的复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大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大出血的产妇120例,分析产妇的出血原因和出血量。结果胎盘因素16例,占13.33%,子宫收缩乏力79例,占65.83%;子宫裂伤25例,占20.83%。子宫收缩乏力所占比率居较高水平。胎儿因素出血量为(1065.1±2.3)ml,产妇因素出血量(890.4±2.4)ml。结论临床需要加大剖宫产大出血的原因观察,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剖宫产大出血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仝中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尿白细胞、红细胞及血肌酐对于诊断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心源性脑梗死(24例)及非心源性脑梗死(36例)两组,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尿常规以及血常规、临床生化标本,测定其尿白细胞、红细胞及血肌酐水平,在相关指标标准值的指导下,给予统计分析。结果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尿常规检测结果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清肌酐均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尿比重以及24 h尿蛋白组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通过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及血肌酐水平可以准确鉴别诊断心源性以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疾病,且尿常规标本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价格低廉。
作者:温艳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