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慕晓辉

关键词: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消化性溃疡
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选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疗效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整理我院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分析CT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效果以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将其作为合并组,并将53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组,两组患者都进行CT平扫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合并组中,出现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分别为66.3%、52.83%、22.64%及73.58%。结核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例分别为28.30%、15.09%、7.51%、45.28%。对比两组指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结果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能够通过CT影像学检查看出差别,CT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的确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病情。

    作者:刘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280份,将其按照采血方式分成静脉血组、末梢血组和动脉血组,对比3组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动脉血与静脉血8项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组各项检验结果与静脉血组比较,RBC、WBC、PLT、Hct、Hb检测结果末梢血组低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末梢血组MCV值的检测结果高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检测结果稳定性较差,建议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作者:祝晓静;曹秀芝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小肠套叠诊断和灌肠复位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对小儿小肠套叠诊断和灌肠复位治疗应用高频超声显像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肠套叠患儿14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膜透视下的灌肠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超声显像下的灌肠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94.74%,对照组为82.1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小肠套叠诊断以及灌肠复位治疗中,运用高频超声显像技术能取得更好的临床诊疗效果。

    作者:李新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对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术后常规护理和术后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QO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作者:王海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黄芪用于临床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作用机理探究

    目的:探讨黄芪用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与黄芪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选择38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黄芪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5.1%高于常规组的7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bet水平低于对照组,但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ATA-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 L-4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FN-r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效果显著,主要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平衡,纠正其免疫异常情况,防止阿弗他溃疡的复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部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于我院妇科接受诊疗的49例下腹部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后进行腹部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腹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腹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9.79%,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超声诊断盆腔肿块的应用价值高,但存在一定的漏诊与误诊的可能,需要结合阴道超声灵活运用。

    作者:韩天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理脾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中医理脾法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具有理脾功效的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脾法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祝兆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共100例,采用经腹彩色多普勒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共诊断为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患者共52例,准确率为98.1%,漏诊患者1例,漏诊率为1.9%。结论采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产妇的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疾病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振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前后的抑郁、燥狂评分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高于治疗组的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燥狂情绪。

    作者:吴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肥胖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肥胖患者16例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肥胖症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后,13例体重下降5 kg,2例下降2~5 kg,1例下降小于2 kg。结论肥胖症治疗要本着个体化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的个体化和长期性治疗计划,要让患者充分了解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明确减肥目的。

    作者:赵莲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收集6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甲状腺素片实施治疗,观察组使用左甲状腺素钠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左甲状腺素钠效果更好,安全性更好。

    作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谈肺系病中西医临床带教的几点体会

    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临床医生,顺利步入社会及工作岗位的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中医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之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必须实现中医学知识和临床治疗的有效结合,因此中医学临床带教工作是必要的。在中西医临床带教期间,如何正确引导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对肺系病中西医临床带教的体会进行解析。

    作者:冯原;陈斯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8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研究组8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8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维生素A水平、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内空腹血糖含量、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其体质量指数(BMI)、维生素A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性别所占比例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相关特征,为高危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对疑似病例积极给予各类检查确诊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海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高剂量叶酸及叶酸与腺苷钴胺片联合治疗高HCY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高剂量叶酸及叶酸、腺苷钴胺片联合用药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及疗效差别并了解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30例,随机分成5 mg叶酸组(A组),10 mg叶酸组(B组),5 mg叶酸+腺苷钴胺片组(C组)。各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5 mg叶酸片,10 mg叶酸片及5 mg叶酸片+0.5 mg腺苷钴胺片,治疗约10天,比较各组用药前后及各组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各组用药后血清Hcy水平均降低;5 mg叶酸组,10 mg叶酸组,5 mg叶酸+0.5 mg腺苷钴胺片组,治疗后Hcy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叶酸,腺苷钴胺片能降低血清Hcy水平,但随着剂量增加疗效差异不显著,同时该治疗对降低血清TC,LDL-C,APO-B水平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霍宏俊;管会苓;秦海秋;郭德明;于天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6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5例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63例)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26%。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葛建荣;于亚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胃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在肛门通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静脉输液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上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要普遍低于对照组,更具有优势。观察组的SRHMS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良好。

    作者:张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标本稀释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稀释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ELISA初筛试验HBcAb结果阳性标本200例,其中HBsAg、HBeAg或HBeAb、HBcAb阳性标本94例设为乙肝携带组,HBsAb或HBeAb、HBcAb阳性标本106例设为健康组。分别将待测血清作1:30倍稀释,再用ELISA法进行HBcAb的检测。结果94例乙肝携带组标本稀释后HBcAb结果与原倍结果一致,仍为阳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06例健康组标本经稀释后21例结果阳性,85例结果阴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ELISA法直接稀释检测标本的核心抗体易造成低浓度的标本结果呈现假阴性,造成核心窗口期患者的漏检,不仅给临床诊断带来麻烦,也会对安全输血造成很大的隐患,建议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两对半检测应采用原倍血清进行试验。

    作者:康素花;陈俊伟;张春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分析护理人员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的培训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执业护士80名,对所有护理人员均给予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优于培训前,两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培训,可以让护理人员更好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作者:黄翠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5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45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系统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针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0.00%、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控制哮喘的复发。

    作者:范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