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理脾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祝兆民

关键词:理脾法, 中药汤剂,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理脾法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具有理脾功效的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脾法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使用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治疗的90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cr(肌酐清除率)、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ER(你到蛋白排泄率)、CRP(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TC、LDL-C、UAER、VEGF、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cr指标, 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VEGF水平,发挥保护肾脏作用。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喘息性肺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关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1.11%高于对照组7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感,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黄景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加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优化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治疗与护理配合,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意识,对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肝功能检验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监测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3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胆汁酸、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能够对病情、肝组织损伤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有助于临床进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以及预防。

    作者:焦立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肾上腺肿瘤应用后腹腔镜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肾上腺肿瘤应用后腹腔镜治疗的疗效。方法将5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观察组实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85.12±1.14)min短于对照组(105.11±1.15)min;住院天数为(7.41±1.13)d短于对照组(13.51±1.23)d;同时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21±1.31)d短于对照组的(5.10±1.25)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上腺肿瘤应用后腹腔镜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与肠功能恢复时间。

    作者:陈耀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剖腹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时间和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20例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而分为阴道分娩组(76例)和剖宫产组(144例),剖宫产组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进入产程组(65例)和未进入产程组(7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和平均住院时间较剖宫产组减少,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较剖宫产组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入产程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较未进入产程组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感染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妊娠产妇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严密监测下选择经阴道试产,以改善妊娠结局,对于再次剖宫产者应掌握手术时机,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林辉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把握认知规律,提高临床实习带教水平

    带教临床医学实习生应遵循认知规律。我们将医学生认知疾病的基本思维规律分为基础和提升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属于理解记忆、整体模仿型思维,提升阶段属于思考、创新型思维。基础阶段是带教的重点,主要是夯实“三基”和训练临床思维;提升阶段应注重培养疾病鉴别诊断能力和学术创新意识。

    作者:段绍毅;段于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护理的优越性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行中医护理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时间指标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总体健康评分(80.05±13.60)分高于对照组(64.37±13.01)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行中医护理的优越性显著,可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贺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观察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地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治疗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发病情况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治疗后的发病时间较试验组短,对照组发病频率较试验组更频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较单独使用西医方案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更优,且具有效果显著、发病时间渐短、发病频率减小等优点。

    作者:汤泓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上颈椎3D打印模型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教学大纲要求,将2015年1月~2015年4月典型上颈椎5例CT图片进行3 D打印处理,制作骨骼三维立体模型应用于骨科规培临床教学中,在此基础上用3 D打印手术通道进行手术辅助,进行手术指导。结果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上颈椎骨骼三维立体模型有助于加深规培生对疾病手术解剖学的理解,达到精准手术要求,有助于培养规培生骨科临床工作兴趣。结论3D打印技术制作在骨科规培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栋;赵波;李锋涛;卢腾;贺西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羊水量正常时胎儿肾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羊水量正常时胎儿肾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晚孕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12例肾脏发育不良胎儿为研究对象。所有胎儿均于孕妇中晚孕期接受超声检查和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检查结果。结果羊水量正常的12例肾发育不良胎儿中,单侧多囊肿肾发育不良6例,4例不合并其它异常,1例合并多囊肾,1例合并马蹄肾;2例单侧肾缺如,其中1例合并心脏实质性占位,1例不合并其它畸形;盆腔肾及马蹄肾各1例,生后超声证实;1例孕期诊断为单侧囊肿,引产后病理检验为双肾多发囊肿。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胎儿肾脏异常,为临床诊疗提供充足决策信息,但是超声检查未能明确确诊的病症,需加强随访。

    作者:陈明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行单项射频热凝治疗,研究组行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范智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35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并通过后期电话回访方式统计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积极心理干预可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春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取环术。按照用药方式划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米索前列醇,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利多卡因,对比两组取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宫颈软化度、取环疼痛程度以及取环术顺利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效果明显。

    作者:刘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应用

    目的:评价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7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接种甲、乙肝联合疫苗244例。结果免疫后,成年人、未成年人抗-HBs、抗-HAV抗原阳性率高于免疫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后,抗-HAV、抗-HBS浓度水平均高于免疫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15.16%,1例2级呕吐。结论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可提高抗原滴度水平,且少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刘淑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手术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全身麻醉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根据BIS进行调整给药,对照组根据血压、心率等进行调整给药。结果观察组苏醒、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一种较好的监测手段。

    作者:杨震;李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使用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效果更佳。

    作者:陈海霞;何子峰;王利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老年手术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44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43例给予吸入麻醉。结果实验组苏醒时间(16.98±6.34)min、导管拔除时间(10.96±5.32)min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31.11±10.12)min、导管拔除时间(19.10±6.57)min;术后MMSE评分:术后1 h(26.10±1.38)分、术后3 h(28.95±1.13)分、术后6 h(29.01±0.76)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 h(22.78±1.49)分、术后3 h(24.52±1.10)分、术后6 h(25.86±1.1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保留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其效果优于吸入麻醉。

    作者:占胜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胃肠起搏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胃肠起搏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且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给予胃肠起搏器治疗,比较两组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无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变化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起搏器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褚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