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颈椎3D打印模型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育中的应用

王栋;赵波;李锋涛;卢腾;贺西京

关键词:3D打印技术, 临床规范化培训, 教学, 骨科
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教学大纲要求,将2015年1月~2015年4月典型上颈椎5例CT图片进行3 D打印处理,制作骨骼三维立体模型应用于骨科规培临床教学中,在此基础上用3 D打印手术通道进行手术辅助,进行手术指导。结果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上颈椎骨骼三维立体模型有助于加深规培生对疾病手术解剖学的理解,达到精准手术要求,有助于培养规培生骨科临床工作兴趣。结论3D打印技术制作在骨科规培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PBL+LBL与PBL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我国外科教学中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的效果。方法收集我国2015年2月6日前所有已发表的在外科教学中用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分析两种方法对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PBL+LBL组与PBL组相比,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的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相比学生的实践成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外科教学领域,PBL+LBL教学模式较PBL模式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

    作者:刘阳;刘清峰;吉鸿;陆宏伟;黎一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整理我院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分析CT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效果以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将其作为合并组,并将53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组,两组患者都进行CT平扫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合并组中,出现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分别为66.3%、52.83%、22.64%及73.58%。结核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例分别为28.30%、15.09%、7.51%、45.28%。对比两组指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结果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能够通过CT影像学检查看出差别,CT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的确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病情。

    作者:刘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20万U+生理盐水250 ml静滴,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7d。治疗前、治疗后7d、14d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优于对照组70.00%;治疗后NDS 7 d、14 d分别为(12.74±6.72)分、(13.85±7.93)分低于对照组的(24.71±8.51)分、(20.75±9.01)分,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李来喜;朱宗亚;刘勇;程斌;汪漩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开腹腔当总管切开取石术开展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情况等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能够有效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高万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头孢西丁钠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头孢西丁钠与头孢他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诊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246例分为两组,头孢西丁钠组给予头孢西丁钠合并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组给予头孢他啶合并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及成本。结果头孢他啶合并盐酸氨溴索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头孢西丁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他啶抗菌谱较头孢西丁钠更广,但较头孢西丁钠的成本-效果值更大。

    作者:董民;李玉卿;王新芳;孙宝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关于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整理我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护理干预方法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基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8.03%,常规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8.24%,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且发病时间不固定,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羊水量正常时胎儿肾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羊水量正常时胎儿肾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晚孕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12例肾脏发育不良胎儿为研究对象。所有胎儿均于孕妇中晚孕期接受超声检查和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检查结果。结果羊水量正常的12例肾发育不良胎儿中,单侧多囊肿肾发育不良6例,4例不合并其它异常,1例合并多囊肾,1例合并马蹄肾;2例单侧肾缺如,其中1例合并心脏实质性占位,1例不合并其它畸形;盆腔肾及马蹄肾各1例,生后超声证实;1例孕期诊断为单侧囊肿,引产后病理检验为双肾多发囊肿。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胎儿肾脏异常,为临床诊疗提供充足决策信息,但是超声检查未能明确确诊的病症,需加强随访。

    作者:陈明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1例贝伐珠单抗致高血压脑病的护理

    介绍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首次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后出现高血压脑病的治疗及护理。经过40 h迅速、平稳降低血压及颅内压,高流量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和降压后护理后,患者病情平稳。

    作者:刘晓珊;王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社区内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月1次进行健康教育,在24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改变进行统计。结果在经过健康教育之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发症与病死率与空白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增加对糖尿病的了解,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

    作者:王景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8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研究组8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8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维生素A水平、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内空腹血糖含量、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其体质量指数(BMI)、维生素A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性别所占比例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相关特征,为高危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对疑似病例积极给予各类检查确诊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海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77例异时性重复癌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异时性重复癌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统计分析2004年1~2014年12月77例中国知网收录的异时性重复癌病例报道。结果77例异时性重复癌中男性居多(64.94%),首发癌、第2癌、第3癌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肠道癌(22.07%)、乳腺癌(15.58%)、生殖器官恶性肿瘤(9.09%);余下为肠道癌(19.48%)、食管癌(16.88%)、生殖器官恶性肿瘤(14.29%);肠道癌(23.26%)、胃癌(18.60%)、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1.63%)。结论临床中应提高对异时性重复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刘文苏;赵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程度和疼痛对患者情绪、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疼痛控制和健康教育情况的满意度,指导护士做好对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护理和宣教。方法选取朝阳医院2010年3月~2010年5月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中文版,对研究对象在手术后第2天进行疼痛的相关调查。结果骨科患者手术后早期疼痛普遍存在,术后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对患者的情绪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日常生活影响严重。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控制状况和疼痛控制的教育方面不甚满意,疼痛控制的教育有待加强。结论对于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护理,护士应当因人而异,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减轻疼痛感;以多种形式加强对于术后疼痛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宣教,促进患者术后舒适,尽早开展术后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作者:汤丹丹;高丽;徐莉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顽固性呃逆的中医针灸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顽固性呃逆的中医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分型,采取不同的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袁蕴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 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Col es骨折移位的患者426例,其中手法复位腕伸位固定230例,腕屈位固定196例。对所有患者随访,对比两组的骨折再移位率;评定骨折愈合后的腕关节功能,比较优良率。结果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伸位的骨折再移位率20.9%低于腕屈位的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0%高于腕屈位的79.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 es骨折的再移位率低,疗效明显。

    作者:绽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阿苯达唑对犬弓首线虫幼虫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苯达唑对不同感染时间的犬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犬弓首线虫感染期虫卵感染昆明小鼠,按照药物不同剂量和虫卵感染时间分组,动态观察阿苯达唑抑制犬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的疗效。结果采用相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的感染小鼠,通过减虫率统计结果分析,各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相比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增高,胆碱酯酶降低,血清淀粉酶无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苯达唑治疗犬弓首线幼虫移行症有较好的疗效。药物疗效与剂量、治疗时间有密切关系,血清酶的变化与组织损伤也有密切关联。

    作者:杨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剖宫产术大出血的临床原因观察及应对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大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大出血的产妇120例,分析产妇的出血原因和出血量。结果胎盘因素16例,占13.33%,子宫收缩乏力79例,占65.83%;子宫裂伤25例,占20.83%。子宫收缩乏力所占比率居较高水平。胎儿因素出血量为(1065.1±2.3)ml,产妇因素出血量(890.4±2.4)ml。结论临床需要加大剖宫产大出血的原因观察,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剖宫产大出血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仝中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62例围绝经期女性给予阴道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设为金标准。结果阴道镜的敏感度是76.19%,特异度是90.55%,漏诊率是19.05%,误诊率是10.24%,阳性预测率是55.17%,阴性预测率是96.64%;阴道镜总完全符合率是23.81%。结论阴道镜检查能够作为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疾病的重要筛查方法。

    作者:衣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1.11%高于对照组7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感,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黄景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及老年前期肾淀粉样变性和皮肤淀粉样变性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及老年前期肾淀粉样变性及皮肤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经肾穿刺确诊肾淀粉样变性16例患者进行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分析老年前期肾淀粉样变性及皮肤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分型。结果肾淀粉样变性可见血管、间质及肾小管壁呈块状沉积的淀粉样物质,KMnO4-碱性刚果红染色AL型15例, AA型1例;AL型显示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沉积。结论肾淀粉样变性多见于中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肾活检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可对疾病的病理学改变情况进行诊断。疑似肾淀粉样变性者应早期进行刚果红染色及肾活检,对特殊部位的皮肤淀粉样变引起注意,加强对疾病的准确判断,以免误诊影响疾病的治疗。

    作者:杨永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观察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地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治疗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发病情况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治疗后的发病时间较试验组短,对照组发病频率较试验组更频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较单独使用西医方案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更优,且具有效果显著、发病时间渐短、发病频率减小等优点。

    作者:汤泓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