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王景民

关键词:健康教育, 糖尿病, 慢性病防治
摘要:目的: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社区内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月1次进行健康教育,在24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改变进行统计。结果在经过健康教育之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发症与病死率与空白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增加对糖尿病的了解,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8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研究组8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8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维生素A水平、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内空腹血糖含量、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其体质量指数(BMI)、维生素A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性别所占比例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相关特征,为高危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对疑似病例积极给予各类检查确诊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海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高剂量叶酸及叶酸与腺苷钴胺片联合治疗高HCY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高剂量叶酸及叶酸、腺苷钴胺片联合用药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及疗效差别并了解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30例,随机分成5 mg叶酸组(A组),10 mg叶酸组(B组),5 mg叶酸+腺苷钴胺片组(C组)。各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5 mg叶酸片,10 mg叶酸片及5 mg叶酸片+0.5 mg腺苷钴胺片,治疗约10天,比较各组用药前后及各组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各组用药后血清Hcy水平均降低;5 mg叶酸组,10 mg叶酸组,5 mg叶酸+0.5 mg腺苷钴胺片组,治疗后Hcy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叶酸,腺苷钴胺片能降低血清Hcy水平,但随着剂量增加疗效差异不显著,同时该治疗对降低血清TC,LDL-C,APO-B水平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霍宏俊;管会苓;秦海秋;郭德明;于天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分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方法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患有心率失常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中医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与缓解,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7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失常应用中医治疗有疗效。

    作者:丁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慢性鼻-鼻窦炎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行传统经鼻外径路手术)和观察组(42例,行鼻内镜手术),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1~3年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2.86%,高于对照组72.5%;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0.0%;随访1~3年复发率2.38%低于对照组1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应用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孙志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基于信息技术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建设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库,应用微课教学和小组助教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学生实验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

    作者:张海涛;刘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5.6±2.3)分与疼痛评分(2.5±1.0)分少于对照组(8.2±3.9)分、(4.7±1.5)分,术中出血、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相对较少,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够减轻疼痛程度。

    作者:刘敏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脂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中血脂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4例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检验血脂能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79例分为两组。其中双低组:电压100 KVP,电流自动350~750 mA, ASIR 40%,造影剂威视派克270 mgI/ml,三低组:电压100 KVP,电流固定值200 mA,ASIR 40%,造影剂威视派克270 mgI/ml。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CNR值及辐射剂量的不同。结果对照组扫描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结论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毛旭;刘刚;何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通过加强细胞生物学发展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细胞生物学是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揭示细胞和细胞器基本结构和功能,是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支柱和重叠核心学科之一。如果以显微镜的发明和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作为细胞生物学发展的萌芽阶段,目前细胞生物学已经经历了超过4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核心知识之外,加强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史及核心知识形成历程的教学同样重要。不仅利于学生理解细胞生物学的核心知识体系,同时有助于学生认识学科发展的普遍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作者:李文林;孙平新;吕林洁;张树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取环术。按照用药方式划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米索前列醇,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利多卡因,对比两组取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宫颈软化度、取环疼痛程度以及取环术顺利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效果明显。

    作者:刘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骨治疗早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骨治疗早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经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支撑骨术,观察组实行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骨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胸腰椎症状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胸椎症状评分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2.22±1.32)分,低于对照组的(4.11±1.33)分;同时观察组的胸腰椎症状评分为(20.45±1.24)分,高于对照组的(16.87±1.2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手术方法疗效更确切。

    作者:董胜利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开腹手术后切口局部持续浸润麻醉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后切口局部持续浸润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Nacl溶液持续切口浸润;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观察2组进行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镇静评分、疼痛评分都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开腹手术后切口局部持续浸润麻醉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疼痛,降低恶心呕吐的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毕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肝功能检验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监测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3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胆汁酸、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能够对病情、肝组织损伤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有助于临床进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以及预防。

    作者:焦立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我国PBL+LBL与PBL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我国外科教学中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的效果。方法收集我国2015年2月6日前所有已发表的在外科教学中用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分析两种方法对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PBL+LBL组与PBL组相比,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的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相比学生的实践成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外科教学领域,PBL+LBL教学模式较PBL模式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

    作者:刘阳;刘清峰;吉鸿;陆宏伟;黎一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标本稀释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稀释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ELISA初筛试验HBcAb结果阳性标本200例,其中HBsAg、HBeAg或HBeAb、HBcAb阳性标本94例设为乙肝携带组,HBsAb或HBeAb、HBcAb阳性标本106例设为健康组。分别将待测血清作1:30倍稀释,再用ELISA法进行HBcAb的检测。结果94例乙肝携带组标本稀释后HBcAb结果与原倍结果一致,仍为阳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06例健康组标本经稀释后21例结果阳性,85例结果阴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ELISA法直接稀释检测标本的核心抗体易造成低浓度的标本结果呈现假阴性,造成核心窗口期患者的漏检,不仅给临床诊断带来麻烦,也会对安全输血造成很大的隐患,建议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两对半检测应采用原倍血清进行试验。

    作者:康素花;陈俊伟;张春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行单项射频热凝治疗,研究组行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范智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

    目的: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右后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采用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A组);8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行肝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无死亡病例,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5、7 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作者:赵明海;朱少功;赵会博;魏思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在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扫描或低剂量肺CT扫描,对比其得到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和患者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螺旋CT应用在肺部肺结节或肿块的诊断,在肺结节的检出方面有优势。

    作者:孙博;王春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62例围绝经期女性给予阴道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设为金标准。结果阴道镜的敏感度是76.19%,特异度是90.55%,漏诊率是19.05%,误诊率是10.24%,阳性预测率是55.17%,阴性预测率是96.64%;阴道镜总完全符合率是23.81%。结论阴道镜检查能够作为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疾病的重要筛查方法。

    作者:衣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的Meta分析

    目的:研究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使用中药辛开苦降法方法的随机试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全面检索网上数据库,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2011年1月~2014年12月发表的文献资料14篇,采用Jadad法进行质量评分,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本次研究中包含14个随机试验,总共1099例患者,其中辛开苦降治疗组560例,西药对照组539例。结论经过Meta分析证明辛开苦降法在治疗慢性胃炎上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数量。

    作者:华利霞;山努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