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效果观察

高万宏

关键词: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 胆总管切开取石, 一期缝合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开腹腔当总管切开取石术开展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情况等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能够有效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信息技术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建设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库,应用微课教学和小组助教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学生实验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

    作者:张海涛;刘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了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4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FM评分、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的F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恢复快,患者接受度高。

    作者:邵长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分析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外伤性脾破裂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选择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低,满意度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有效,满意度高。

    作者:翟洪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顺产产程中运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产程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顺产中运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产科顺产的10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这105例产妇进行分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参照组,共有52例)以及使用循证护理模式(研究组,共有53例)。结果研究组产妇在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以及总产程上短于参照组产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满意度优于参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模式在顺产过程中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提高满意程度。

    作者:田永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老年手术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44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43例给予吸入麻醉。结果实验组苏醒时间(16.98±6.34)min、导管拔除时间(10.96±5.32)min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31.11±10.12)min、导管拔除时间(19.10±6.57)min;术后MMSE评分:术后1 h(26.10±1.38)分、术后3 h(28.95±1.13)分、术后6 h(29.01±0.76)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 h(22.78±1.49)分、术后3 h(24.52±1.10)分、术后6 h(25.86±1.1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保留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其效果优于吸入麻醉。

    作者:占胜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加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优化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治疗与护理配合,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意识,对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行睑板腺按摩的操作、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1.11%高于对照组7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BUT及睑缘、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的操作、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感,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黄景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前后的抑郁、燥狂评分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高于治疗组的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燥狂情绪。

    作者:吴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4例),观察并比较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7%和12.5%,与对照组的72.7%和36.4%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任志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6.5%率低于对照组25.8%,护理后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食欲、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93.55%和70.97%),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管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62例围绝经期女性给予阴道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设为金标准。结果阴道镜的敏感度是76.19%,特异度是90.55%,漏诊率是19.05%,误诊率是10.24%,阳性预测率是55.17%,阴性预测率是96.64%;阴道镜总完全符合率是23.81%。结论阴道镜检查能够作为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疾病的重要筛查方法。

    作者:衣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普通型)56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方法5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热毒宁注射液组29例(简称热毒宁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利巴韦林组(27例)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疗程3~7天,治疗结束后随访3天。结果56例中脱落7例,其中利巴韦林组4例,热毒宁组3例,终有效病例为49例,利巴韦林组23例,热毒宁组26例;热毒宁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热毒宁组退热起效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热毒宁组有一定的缩短趋势;热毒宁组有1例患儿出现面颊潮红。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缩短退热起效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具有缩短疱疹消退时间的趋势。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综合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综合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8.1%;对照组满意度为8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患者中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顾红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肺源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肺源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肺源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护理等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源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陈瑞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研究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相关性贫血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

    目的:讨论并分析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相关性贫血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两组人群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进行监测。结果通过对两组人群的监测,观察组患者中的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为(100.9±57.3) IU/L,对照组中红细胞生成素含量为(171.9±108.4)IU/L;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贫血患者血清中的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在不断降低,前后呈反比例关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降低,使用含有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安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腹股沟疝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5±10.2)min、术中出血量(17.3±2.1)ml、住院时间(2.3±0.7)d、切口疼痛时间(1.8±0.4)d均少于对照组(47.6±11.7)min(、24.9±8.0)ml、(4.4±1.2) d、(2.9±0.7)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床时间(1.0±0.3) d、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时间(1.5±0.3)d均早于对照组(1.9±0.6)d、(2.2±0.6)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用药率(0.0%)、复发率(0.0%)、并发症发生率(1.8%)均低于对照组(14.3%)、(8.9%)、(16.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秀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早期康复锻炼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早期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康复护理,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身体状况。结果127例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之后,运动动能以及日常的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53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痊愈,有51例患者基本痊愈,有23例患者有效改善。有效率为1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率,促进身体状况的恢复与改善。

    作者:李亚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征和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肝炎21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6例,肝衰竭2例,通过临床检测分析研究患者的营养代谢特征与营养干预措施。结果60例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机体能量与物质代谢的变化。结论根据患者机体能量代谢改变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有利于避免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对于提高抵抗力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作者:窦现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引入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比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下降趋势优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过程中引入护理干预措施,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 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Col es骨折移位的患者426例,其中手法复位腕伸位固定230例,腕屈位固定196例。对所有患者随访,对比两组的骨折再移位率;评定骨折愈合后的腕关节功能,比较优良率。结果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伸位的骨折再移位率20.9%低于腕屈位的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0%高于腕屈位的79.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 es骨折的再移位率低,疗效明显。

    作者:绽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