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乾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35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并通过后期电话回访方式统计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积极心理干预可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春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肥胖患者16例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肥胖症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后,13例体重下降5 kg,2例下降2~5 kg,1例下降小于2 kg。结论肥胖症治疗要本着个体化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的个体化和长期性治疗计划,要让患者充分了解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明确减肥目的。
作者:赵莲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黄芪用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与黄芪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选择38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黄芪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5.1%高于常规组的7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bet水平低于对照组,但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ATA-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 L-4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FN-r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效果显著,主要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平衡,纠正其免疫异常情况,防止阿弗他溃疡的复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措施。方法对氨氯地平进行药理分析,并观察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以及使用后存在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氨氯地平对心绞痛和高血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氨氯地平起效慢,且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药物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少,使用后能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常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临床医生,顺利步入社会及工作岗位的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中医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之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必须实现中医学知识和临床治疗的有效结合,因此中医学临床带教工作是必要的。在中西医临床带教期间,如何正确引导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对肺系病中西医临床带教的体会进行解析。
作者:冯原;陈斯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妇科炎症感染的微生物检测方式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115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A、B、C 3组,A组使用培养法检验,B组使用干化学酶法,C组使用镜检法,对3组的检验效果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阳性率为92.31%,B组阳性率为73.68%,C组阳性率为76.32%,A组与B组、A组与C组阳性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炎症感染的微生物检验方式中,培养法的效果好,阳性率要高于镜检和干化学酶法。
作者:李滨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喘息性肺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关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7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接种甲、乙肝联合疫苗244例。结果免疫后,成年人、未成年人抗-HBs、抗-HAV抗原阳性率高于免疫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后,抗-HAV、抗-HBS浓度水平均高于免疫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15.16%,1例2级呕吐。结论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可提高抗原滴度水平,且少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刘淑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掌握规范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注意事项。方法通过1例第2次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引起速发性过敏反应实例,分析该药物过敏反应出现原因,探讨过敏反应护理体会。结果经过及时抢救和对症处理,患者于7天后痊愈出院。结论护理工作中,时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可以预防或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司尚芬;王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普外科临床实习的140名本科学生,分别采取临床路径教学带教方法和传统带教方法,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路径教学应用于普外科临床带教中,能够进一步规范教学流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作者:排组拉沙拉依阿当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执业护士80名,对所有护理人员均给予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优于培训前,两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培训,可以让护理人员更好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作者:黄翠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280份,将其按照采血方式分成静脉血组、末梢血组和动脉血组,对比3组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动脉血与静脉血8项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组各项检验结果与静脉血组比较,RBC、WBC、PLT、Hct、Hb检测结果末梢血组低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末梢血组MCV值的检测结果高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检测结果稳定性较差,建议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作者:祝晓静;曹秀芝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于我院妇科接受诊疗的49例下腹部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后进行腹部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腹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腹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9.79%,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超声诊断盆腔肿块的应用价值高,但存在一定的漏诊与误诊的可能,需要结合阴道超声灵活运用。
作者:韩天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综合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8.1%;对照组满意度为8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患者中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顾红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前后的抑郁、燥狂评分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高于治疗组的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燥狂情绪。
作者:吴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46例胃肠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的护理疗效比对照组常规护理的疗效更加显著,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外科实行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稳定情绪。
作者:赵锦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右后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采用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A组);8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行肝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无死亡病例,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5、7 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作者:赵明海;朱少功;赵会博;魏思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调查男性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思想现状,探讨男护生实习培养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向。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进入临床实习后期45名本科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男护生实习前后对护理工作思想认识、择业态度有较大差异,实习后仍愿从事护理人数比例由实习前56.25%下降到43.75%。结论实习后期男护生思想认识、择业态度比实习前有较大差异,部分学生思想动摇,考虑改行,教育工作者应考虑男护生培养存在问题,思考应对方法。
作者:牛开洪;张丽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胃肠起搏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且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给予胃肠起搏器治疗,比较两组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无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变化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起搏器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褚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地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治疗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发病情况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治疗后的发病时间较试验组短,对照组发病频率较试验组更频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较单独使用西医方案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更优,且具有效果显著、发病时间渐短、发病频率减小等优点。
作者:汤泓涵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