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王世元;赵甜甜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在结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63.7±2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2.4±32.6) 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1.1±5.3)h,平均住院时间(9.7±2.1)d。术后随访均未发现残留、复发或者转移现象。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胡湘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联用组和传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联用组患者通过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对传统组患者则仅通过多西他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用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传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出现率也较低与传统组患者,联用组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进行过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产生。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寻找改善患者临床指征的干预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128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参照随机法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病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以循证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护理活动。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在呼吸改善情况、疲乏解除效率、疲乏时长的缩短状况以及高热降温情况等方面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而言,以循证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护理活动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同时还能提升治疗有效性。
作者:张继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均接受全脑放疗(40 Gy/20次/4周)治疗,同时给予特罗凯(厄洛替尼)150 mg口服,每天1次,连续治疗1个月。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并统计其生存情况。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5%,疾病控制率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82.4%,2年生存率55.9%;不良反应轻微(7例乏力,5例腹泻,6例皮疹)。结论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能延长生存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琛;田莹莹;赵清叶;王文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思密达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急性腹泻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头孢曲松加思密达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思密达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腹泻痊愈或治疗3d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8.3%vs.97.4%,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71.3%vs.65.2%,P<0.05);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疗方案服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思密达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戴小祥;李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常见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选取产后出血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产后出血因素。结果64例患者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51例,软产道裂伤4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胎盘因素7例。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中应重视产后出血预防,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干预,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作者:李景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入引流管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对收治的29例复发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入引流管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6~12个月分析疗效。结果29例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入引流管治疗,并随访6~12个月,治愈27例(93.10%),好转2例(6.90%),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入引流管治疗29例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高,具有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
作者:陈维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产妇642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方法。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低于对照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产后出血、胎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缩短产妇产程。
作者:刘美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探讨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本院接诊的8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取常规肾内科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观察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90.5%高于对照组64.3%,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6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具有明显的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15例乳糜胸患儿均予营养支持治疗,根据引流量的情况采取脱脂饮食、禁食,或禁食配合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结果15例患儿均治愈。结论对新生儿乳糜胸的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静脉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作者:侯可峰;薛枫;邢介龙;王培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常见原因,以及减少误诊的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2月诊治的2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误诊以上呼吸道感染、咽炎、颌下淋巴结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常见病为主,主要原因为基层医师对本病缺乏认识,诊断性思维局限,对病史询问及查体不够仔细,忽略甲状腺检查。21例患者均经T3、T4、甲状腺131I吸收率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同分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基层医院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于误诊。基层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对疑似患者及时行血沉、T3、T4及甲状腺131I吸收率检查,必要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诊断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作者:耿向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4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统计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78例,显效患者32例,有效患者19例,无效患者11例,总有效率是92.1%,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疗效确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杨振陆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PCMC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级临床专业本科学生96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观察组则采用PCMC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理论测试及技能测试评分,及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1)观察组的理论测试得分为(88.9±4.5)分,操作技能测试得分为(88.6±5.0)分,对照组的理论测试得分为(80.1±2.3)分,操作技能测试得分为(75.3±2.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MC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等,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PCMC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者:朱红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在我科采用桡骨远端斜T形锁定钢板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55例患者,观察桡骨远端斜T形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5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随访1年,腕关节功能优89例,良52例,可14例。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远期患者腕关节功能较好。
作者:孙瑞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特征。方法对比两组低血糖新生儿aEEG特征。结果两组SWC出现频率、aEEG差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 aEEG可用来动态监测低血糖脑损伤。
作者:袁爱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为降低会阴侧切经阴顺产分娩时实施接产新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分娩时间将经阴顺产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即观察组采用接产新技术完成分娩;B组即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助产技术。结果两组产妇的会阴体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产伤的发生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减少会阴体的撕裂伤,有效地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减少人为干预,提高了产科助产质量,在产科临床助产技术上安全可行。
作者:赵慧栋;李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行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舒适度、麻醉前、术后4、8、12 h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范围,但观察组术后4 h、8 h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8 h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时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佳麻醉方式。
作者:周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