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喜炎平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胡春霞

关键词:手足口病, 单磷酸阿糖腺苷, 喜炎平
摘要: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喜炎平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共11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独用喜炎平治疗,观察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喜炎平联合治疗,两组分别治疗5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为77.9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喜炎平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使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快速改善,缩短病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应用小剂量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应用小剂量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地将2013年2月~ 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并进行人工流产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使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人工流产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少、麻醉起效快、患者苏醒时间短,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孙予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新生儿复苏的临床操作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复苏的操作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患儿30例,对新生儿复苏的操作过程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经复苏操作,复苏成功率96.6%.结论 熟练掌握技术要领,默契配合,保持气道通畅,建立呼吸,维持正常循环.

    作者:徐继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6例使用系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积分、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总消极积分及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积分降低,NOISE总积极积分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后,临床病情改善明显,各类评分结果有显著改善.

    作者:刘金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以健康教育,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血压变化及各项指标.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变化,差异显著.结论 健康教育用于高血压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多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X线片诊断,观察组行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作者:王秀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磷血症1例

    1例多发性骨髓瘤IgG-KAP型合并无症状性高磷血症,患者血清钙水平正常,甲状旁腺功能正常,无外源性磷摄入史,排除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过多磷摄入所致的高磷血症.本病例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不明原因的高磷血症患者,应考虑到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后者的血磷升高有可能是假性,因此不需要磷酸盐结合剂治疗.

    作者:曹洁玮;刘彬;吕敬伟;安占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精神科焦虑抑郁患者接受开放式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共选取76例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2013年1~12月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了36例,2014年1~12月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了40例,前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封闭式护理管理,后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开放式护理管理,使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进行对比分析开放式护理管理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的SAS与SDS心理状态评分均有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患者接受开放式护理管理对其抑郁和焦虑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探讨弥漫性肺部感染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弥漫性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 根据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的80例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使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经过用药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显效率是92.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显效率是6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率是5.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是14.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弥漫性肺部感染患者接受中药方治疗的效果突出,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低,治疗时间短,细菌耐药性低,所以是非常优秀的治疗方式.

    作者:林庆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浅谈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培养

    目前我国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制度还不完善,无法满足社会及医学发展的需要.根椐现在发展特点,我们认为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第一,人文素养的培养.在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培养过程中,提倡并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第二,注重理论学习,并联系实际,进行临床操作训练,提升手术技能.第三,注重临床科研能力的训练,提高创新能力,更好的解决临床难题.

    作者:刘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对比评估

    目的 探究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且研究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高淑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游离拇指赘指移位再造指21例的护理

    目的 总结赘指移位再造术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救治护理水平.方法 对我科2009~2014年21例游离拇指赘指移位再造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游离拇指赘指移位再造指成活19例,未成活2例.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游离拇指瞽指移位再造指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青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硬膜外麻醉及骶管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硬膜外麻醉以及骶管麻醉应用于子宫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对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的区别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硬膜外麻醉组和骶管麻醉组,使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均有60例患者.对两组的麻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120例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硬膜外麻醉组60例,感觉效果好者89.00%,效果差者2.00%,效果一般者9.00%.骶管麻醉组60例,感觉效果好者76.00%,效果差者3.00%,效果一般者21.00%.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之间的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接受骶管麻醉或者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均比较好,可是,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骶管麻醉,所以临床中应该结合患者的情况来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让患者的手术痛苦降低.

    作者:李广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初评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使用头孢氨卡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3.3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3% (P<0.05).结论 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艳均;周立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紫杉醇和卡铂方案与TP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紫杉醇和卡铂方案与TP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和单纯TP方案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后两组CAl25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1.24±5.36)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3.78±4.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紫杉醇和卡铂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可以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作者:殷晓燕;齐元玲;任海朋;于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切除咽部肿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切除咽部肿块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20例咽部肿块的患者,分为超声刀组10例和传统电刀组1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29 ~ 59岁,平均年龄(38.55±8.049)岁.鼻咽部病变7例,包括囊肿和血管瘤性息肉,口咽部病变5例,均为纤维血管神经组织,喉咽部病变8例,包括淋巴上皮囊肿和纤维血管神经组织,分别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超声刀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短于传统电刀组(P均< 0.01),全部病例一期手术成功,超声刀组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均未再次发生出血,平均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切除咽部肿块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程付伟;于亚峰;李满意;吴文璎;刘济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医学硕士留学生骨科临床实践的问题及思考

    目的 探讨医学硕士留学生骨科临床教学的实践体会.方法 通过了解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及特点,增强其自律性管理,加强培训,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结果 多种形式的临床教学活动可增加留学生与患者更好的交流,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结论 外国留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者验,结合其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的方法值得应用.

    作者:杨宝辉;李浩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外伤性脾破裂伴有失血性休克患者急症急救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影响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并予以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36例外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影像因素分析,并予以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通过对36例患者抢救其中35例成功,成功率97.2%.平均手术时间(132.8±42.3) min,平均住院时间(18.7±4.6)d.结论 通过高度关注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早期对症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进行急症急救进行治疗,降低死亡率.

    作者:段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型别分布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类型的分布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据血压水平分为A、B及C组,来分析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的影响因素有吸烟、性别、年龄、职业、空腹血糖(FPG)、TG、HDL、BMI及eGFR;B组的影响因素有年龄、FPG、HDL、BMI及eGFR;C组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喜咸、TC、BMI、hs-CRP、饮酒及eGFR.结论 吸烟、性别、年龄、职业、TG、TC、HDL、血压、BMI、运动、hs-CRP及eGFR是不同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类型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翠兵;夏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导师制在胎儿心脏超声进修生带教中的应用

    胎儿心脏超声是目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我院超声科根据胎儿心脏及进修医生的特点,将导师制引入进修生教学中.导师制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和双重考核模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优化,进修生学习效果显著.因此,导师制是适合胎儿心脏超声进修生培养的有效模式.

    作者:李小鹏;乞艳华;韩东刚;刘保民;周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身边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身边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2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仅有80.4%患者发病时身边有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身边有人组与身边无人组就诊延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能被身边人识别组就诊延迟率低于不能被身边人识别组,两组就诊延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边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院前救护中扮演重要角色,身边人能够识别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何红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